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比较影像诊断研究
2016-04-15万华
万华
摘要:目的 比较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5神经性关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10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8例患者接受CT三维重建检查),7例患者接受MRI检查。结果 25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X线及二维CT检查结果显示,增生型9例,吸收型16例,CT检查显示增生型2例,吸收型5例。MRI检查的7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增生型患者5例,吸收型患者2例。结论 在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X线是首选方法,通过进行CT三维重建,有利于全面了解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其中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的变化,可补充X线及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X线平片;CT;三维重建;MRI;神经性关节病比较;影像诊断
神经性关节病属于当前临床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在通常情况下,其主要由失神经营养的关节反复受到伤害而引起的,引起支撑结构逐渐松弛,在此基础上,引起软骨下骨硬化,临床中常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及感觉异常。神经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不断下降[1]。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神经性关节病的临床诊断,进而促进临床治疗,本组试验以我院收治的25例神经性关节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影像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5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在15~73岁,平均年龄为(52.87±2.14)岁,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的那单一关节受累,在疾病发生具体部位方面,其中发生在肘关节的患者有6例,发生在肩关节的患者有5例,发生在足部的患者5例,发生在手掌指关节患者3例,发生踝关节部位的患者3例,发生于髋关节部位1例,发生膝关节的患者1例。同时患者患肢均有明显的痛觉减退或消失。
1.2 方法 在20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给予所有患者X线平片检查,其中10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8例患者接受CT三维重建检查),给予7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MRI检查。选择SIEMENS生产的DR;选择GE OPTIMA CT660 64排128层的CT,将其重建厚度控制为1 mm,间隔为2mm,通过利用多平面进行重建(MPR),采用容积再现的方法进行VR重建;MR主要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利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对其进行T1WI、T2WI扫描,将层厚控制为5 mm,主要采用冠状面及横断扫描。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X线及二维CT检查结果 25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X线及二维CT检查结果显示,增生型共9例,吸收型共16例,其中增生型患者病变处表现出明显的骨质增生硬化,还形成伴有骨膜新生骨,关节间隙有明显变窄现象,出现少量积液,周围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还有部位关节出现脱位畸形现象。吸收型患者表现出关节残端刀削变化,并伴有骨膜增生,关节同样有脱位畸形现象。
2.2患者三维重建CT检查结果 增生型患者2例,吸收型患者5例。其中增生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骨痂,骨质形态呈不规则现象,关节间隙变窄显示比较清晰。吸收型患者影像明显表现出关节损伤程度,比二维CT显示更加清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内碎骨的形态、数目、位置等。经过CT三维重建,表现出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局限性骨质破坏及髋关节脱位等,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为神经性关节病。
2.3 患者MRI检查结果 在接受MRI检查的7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增生型患者5例,吸收型患者2例,增生型患者受累骨质表现出明显的不规则突起,突起较大,周边骨皮质信号低,关节软骨受到破坏且消失。吸收型患者的受累骨端受到破坏,残端仍然相对整齐。
7例行MRI检查的神经性关节病患者中,4例患者受累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有明显的肿块影,不能将其与邻近肌肉分开;1例患者软组织可见斑点,同时压脂序列表现出高信号,有出血灶;2例软组织边界交清晰,多低信号内有结节影。
3讨论
神经性关节病主要通过各个原因引起的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损害,使关节自我保护性反射减少甚至消失,从而造成关节功能紊乱。常见原因有麻风、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神经节肿瘤、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等。神经性关节可对一个或多个关节产生影响,多数患者发生于下肢,存在脊髓空洞的患者上肢居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胁,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精准的临床诊断,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3]。
神经性关节病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从病理上进行分析,神经性关节病的没有特征性表现,与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相似,具有丰富的骨小梁、血管增生、纤维组织等。临床中常见的X线检查,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操作简单,成为神经性关节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是二维成像对软组织结构分辨的特异性、敏感性较低,同时密度分辨率较低[4-6]。
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骨质缺损、增生等,对选择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CT三维重建图像可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病灶,可精准、直观的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并对各个结构结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MRI对软组织具有较好的天然对比,有效观察软组织肿块内的结构,但是,在显示关节骨端方面清晰度不如X线及CT[6]。
参考文献:
[1]贾素兰,王晓明,刘东风,等.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比较影像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0(09):1397-1400.
[2]丁长青,孙迎迎,张玉娜,等.Chiari病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37(04):727-734.
[3]林爱军,刘东风,吴振华,等.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诊断(附6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7(01):136-138.
[4]李丰辉.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典型X线影像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5):268-269.
[5]彭峰,林洪平,邹医.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影像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10(05):464-465.
[6]胡小新,陈时洪.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16(36):758-760.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