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016-04-15谢兴德
谢兴德
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全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就开始向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的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就变得尤其重要,让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要“学会”到要“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去学习新知识,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比如,在一个新班的第一堂课,什么事都不让学生做,开场白后,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圈“○”,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请学生用不同答案说明这代表些什么。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发表意见,勇于发言,只要学生有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畅所欲言,这就为今后的教学打破了僵局,开了一个好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语文没有标准答案,不要拘束于一个答案。于是学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了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教师要时时关心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要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领会;反之,如果要求非常简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要求的提出,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当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出现听不懂的反应时,教师要耐心地、仔细地给学生讲授,丝毫不要有对学生不重视的表情。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使学生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上课没有精神,甚至以后一直很讨厌那位教师的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师的爱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学生保持向师性的巨大动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依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因为素质教育不等于放松和放纵,而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不是减少作业量和对学生的要求,因为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要求是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