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

2016-04-15刘玉萍黄蕾王琼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导师制本科生

刘玉萍?黄蕾?王琼芳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种教育改革新模式。本文结合西安理工大学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职责、遴选条件和考核制度等实施方案。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构建;实施

“导师制”(tutorialsystem)概念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纪的英国。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广泛采用“导师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九世纪,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纷纷在本科生中推行选课制(electivesystem)和学分制(thecreditsystem),并广泛地开展了在本科生学习、科研等活动中实行导师指导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国家,解放前的燕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曾探索过本科生导师制。建国后,我国的本科教育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实行学年制。进入21世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全面推行学分制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班配备导师,学生四年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选课、学习、实践等活动,效果明显。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中,制定导师工作管理制度、选聘好导师是顺利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至关重要的一环。

1、建立完善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

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与爱好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课,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导师的工作职责如下:

(1)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研究的目标,结合导师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学术修养和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成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导师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学课程、考研、就业、人生道路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导师要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有不及格情况,是否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4)导师在学生四年学习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结合本专业的一些科研活动制定专业实践的具体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实际科研活动来巩固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

2、导师的遴选

(1)导师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成为学生学业上的指导、成才的引导、做人的教导、生活的良师益友。

(2)导师在业务上要有一定的造诣,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结构;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发展方向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3)导师要由专任教师担任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

3、导师的考核

导师的管理和考核是导师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是促进导师制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

(1)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就导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新生一入学,就为学生指定导师,建立导师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提高导师制工作成效。

(2)加强监督和评估,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师的年度考核。考核的方式包括月度、学期、学年导师工作报表、学生的评价意见、被指导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外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获奖情况、社会实践等。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3)学校建立本科生导师的激励制度,通过设立“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表彰和奖励在本科生导师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老师,同等情况下,优秀本科生导师在职称和岗位评聘时优先。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意义

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1、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学生选课的科学性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它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生选课时如不理解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对先修和后续课程的要求不很明确,选课时避重就轻或选课盲目或一味迎合个人兴趣,必然会导致不合理的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影响学生成长。另外,由于毕业基本条件是达到规定的学分,因此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这容易使得一些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还有优秀的学生希望能通过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获得第二学位,或希望在本专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继续进行深造。针对上述情况,都需要有教育教学经验,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有较高专业修养和知识水平的导师进行指导,为学生选课、学习及科学探究提供帮助。因此,导师制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选课的科学性,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对学生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潜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正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导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学业,还可以引导学生思想;不仅可以关心学生生活,还可以疏导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

3、导师制的实施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充分结合了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和意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导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全面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导师与学生通过电话、网络、面对面的交流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导师的治学精神、工作态度、言行举止等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将教师的“育人”落到了实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导师制,可以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认知体系,提高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对个性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83-183.184.

[2] 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50-53.

[3] 王青.面向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2)62-63.

[4] 范迅,常维亚,吕建明等.以创新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5(8)26-28.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导师制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