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活习题 提升能力

2016-04-15朱向阳

湖南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一题周长长方形

朱向阳



讲活习题提升能力

朱向阳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还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解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通过解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习题,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思维训练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把习题吃透、讲活,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一、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题中常会出现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思维的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一题多解并非单纯追求多解,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目的,有的放矢。

1.多中立序,突出递进功能

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学生会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尝试解答。而教师则要针对出现的多种解法,在讲解时理清层次,循序渐进,推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1.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这一内容,学生在解决“25+4=”时出现了以下不同的解法:

(1)数一数:从25开始往后数4个数,是29;

(2)画一画:在25根小棒基础上再画4根,是29根小棒(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先拨出25颗珠子,个位上再拨4颗珠子,是29;

(4)算一算:5+4=9,20+9=29。

这些解法,不仅是运用的知识方法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思维层次和水平也不同。在解法交流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其层次性,从数一数、画一画到拨一拨,最后到列式算一算,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发展。

2.多中求质,突出基本解法

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其中最基础、最本质的解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透彻把握知识的本质。

将几种方法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学生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容易想到前两种方法,但方法(3)却是分数除法运算的一般方法。在解法交流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法(3),帮助学生透彻把握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3.多中求联,突出内在联系

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之间往往并不是孤立的。沟通这些解法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更有助于思维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

例3.解决42×26这道题时,学生出现了以下一些方法: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解法进行分类。学生按横式、竖式、列表等形式将这些方法分为(1)(2)、(3)(4)、(5)(6)三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联系进行分类,发现其实(1)和(4)、(2)和(3)、(5)和(6)所体现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形式有所区别;进一步观察,还发现在(5)和(6)中能找到(1)和(4)、(2)和(3)所对应的各部分。在比较和联系中,学生把握住这些方法的内在联系,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进行一题多解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沟通多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数学方法的本质,提高系统性,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一题多变,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的价值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或这样做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习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变单一为复合,提高综合性

有的习题涉及的知识单一,运用的方法简单,解决这样的习题,仅仅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的作用有限。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基本习题进行必要的改编。

例4.学了“数对”后,教材安排了如图1所示的练习,旨在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将它进行了改编:如图2,在长方形ABCD中,A点用数对表示为(1,5),C点用数对表示为(6,2),请你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图2

不难发现,较之图1,图2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看懂数对、理解数对的意义,还要在不同数对相同项的比较中发现“差”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

剖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其分析问题的经历:这两个数对表示什么意义?跟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如何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提高习题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增加了知识的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都能在解题中得到提高。

2.变顺向为逆向,增强灵活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顺走容易逆走难,解题也是如此。如果将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交换或改造,将顺向思维的习题改编成逆向思维的习题,适当增加解题的难度,对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大有裨益。

例5.“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中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cm,宽是4cm,它的周长是多少?

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交换,可以得到下面的开放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cm,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原题中的问题是“它的面积是多少”,则可以得到这样的开放题: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cm2,求它的长和宽。

上述两题的答案有无数个,为便于学生解答,可附加“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这一条件。

若进一步加工,把长方形的长、宽、周长和面积都放在一道题里联系起来考虑,就可编出知识涉及面更宽的开放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cm,它的长、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cm2,求它的长、宽和周长。

这两题还分别孕伏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知识: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其面积具有最大值;当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其周长具有最小值。

一题多变的方式还有很多,重要的不在于变的形式,而在于变的目的和价值。只要教师注重知识方法的应用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解题就能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

猜你喜欢

一题周长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例谈一题多解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