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群体中的特殊个体

2016-04-14徐娇慧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爱成长独立学院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独立学院一名残疾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并以此为例,进行了工作思考,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努力消除残疾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建立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档案;让残疾大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设立残疾学生专项奖学金,鼓励残疾学生奋发图强;切实创造条件,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 独立学院;残疾大学生;关爱;成长;特殊个体

一、案例简介

田某是珠江学院财政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2011级的一名女生,家境贫寒,由于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使得她自卑、敏感,不愿意与她人交往,对老师、同学不信任,总是感觉大家都在嘲笑她。同时,她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担心不被社会接纳。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在其入学办理报到手续的第一天,本人发现了她的特殊情况,就亲切地和她交谈,及时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经过短暂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她的家境贫寒,对自己的身体缺陷非常敏感,格外关注别人对她的看法,同时自卑、自闭。因此,我在第一时间以飞信、QQ群的形式教育其所在班级的其他学生:班级来了一位特殊的同学,行动不便,大家要以热情、友好的方式欢迎这位新同学。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主动找她谈心,与她拉进距离,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和她的几位室友谈话,教育她们要与她友好相处,不要歧视她,要学会换位思考。但是,起初的几次谈话,效果并不理想。她不愿意敞开心扉,几乎都是我问她答,或者我说她听。

于是,我开始思索应该以何种方式和她进行有效地沟通。据她的室友介绍,她每天除了上课外,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宿舍,也不愿意与她们交流,宿舍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拒绝参加。于是,我尝试以发短信的形式和她沟通,经常每隔几天就给她发一些鼓励的信息,如:“你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体,但你完全可以把握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相信你会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你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等。虽然起初她并不会回复我,但是我不介意,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就这样逐步和她建立起了信任。在此基础上,她开始主动和我交流,谈话中她多次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觉得自己的身体情况会影响今后的生活,活着没有意思……。对于她的这些想法,我完全能够理解。总是耐心地教育和开导她,要正视现实,对自己要有信心。考虑到她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了她的基本生活问题。

鉴于她身体的特殊情况,为了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我鼓励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班级排名第二,这是她学生时代取得的最好成绩,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在鼓励她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时刻教育她要积极融入集体,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快乐、精彩。起初,她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担心别人疏远她。因此,在班级每次举办集体活动之前,我都会给她所在班级的其他学生召开一次思想动员会,教育学生要主动和她交往,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开心心地去参加活动。解除了她思想上的顾虑后,她开始尝试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从中受益匪浅。一年以后,她的学习、生活都已经步入正轨,能够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有问题、有想法会主动找辅导员老师沟通、交流,一改入学初期的自卑和敏感。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优秀生一等、二等奖学金,通过了多项职业技能考试。

2015年6月,该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且成功入职广东省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在她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刻,作为与她朝夕相处四年的辅导员,笔者由衷地感到喜悦和欣慰,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残疾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她们在学习、生活、乃至经济上的困难都极易引发各种问题。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特殊的情况,一般表现为自卑、敏感,缺乏社会交往。此外,当前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理解程度不够,校园的人文环境不够宽容,教学、生活、文体等设施都存在各种障碍和限制,直接影响到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部分残疾大学生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残疾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及时解决残疾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发展的目标,是辅导员老师不容忽视的工作。对他们的教育有如下建议:

1、努力消除残疾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残疾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最敏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要主动发掘每一位残疾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以残疾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细小环节创设教育情境,为她们提供展现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她们走出自卑的心理。

2、建立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档案

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有必要建立这些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做到对他们的心理状况了如指掌。同时,还需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定期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他们进行心理测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残疾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在萌芽状态消除。

3、让残疾大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辅导员老师要尽力通过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各种条件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寻找到自己的舞台,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会认识自我和战胜自我。

4、设立残疾学生专项奖学金,鼓励残疾学生奋发图强

残疾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意志力坚强,学习勤奋、刻苦。但是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有些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相对较困难,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当前,普通高校的教学都是针对正常学生,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所以学校的奖学金的评比应该灵活处理,在关注他们所有课程成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

5、学校要切实创造条件,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校残疾大学生大多数都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较突出。但由于身体残疾,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都很担忧,担心就业时会受到歧视,找不到工作。所以,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基础上,积极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如针对他们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举行残疾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品学兼优的残疾大学生等,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聂.试论消除残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5).

[2] 王秋霞.高校身体残疾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J].黑河学刊,2013(8).

【作者简介】

徐娇慧(1984.5-),女,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现任职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关爱成长独立学院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