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教学相长

2016-04-14许永

创新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举人孔乙己师生关系

许永

一、民主的活动理念—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深度认识

教师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在建立平等生本的师生关系过程中,应赋予教师这个角色全新的精神内涵。

首先,应以生为本,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强调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认知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同时要求教学活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学生个体行为的主观意义,强调学生的个体行为的主观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民主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人格的爱护与尊重,是对学生真诚的关心与接纳、适度的引导与宽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应共同创造宽松的心理、情感氛围,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中平等的首席,实现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平等的参与者的积极转变。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教学的案例诊断—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的课堂反思

1.教师的话语霸权

[案例1]《柳叶儿》教学片段

在学生朗读摘柳叶儿段落时,教师示意身边的一位男生朗读,结果停顿很久才开始读,一字一顿很是艰难,教师随即叫停该生的朗读,接着请课代表朗读课文。课堂上教师先后提出了学生朗读的评价,作者心里为什么美滋滋的,散文的历史背景,柳叶儿的行文线索,如何理解略显苦涩的童年往事等问题,据统计,教师共提了几十个问题,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一连串的问题笼罩着,教师的强势主导话语,充斥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一次又一次抛出精心预设的各种问题,点名让学生来回答,除个别简单提问以外,学生的回答均不理想,教师只好直接给出问题的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简单粗暴地叫停前面的学生,然后再请课代表朗读课文,可见该教师比较重视优秀生的学习表现,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进度。这种教学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剥夺了学生活动的权利。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上,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表现机会留给优秀学生,而一些较差的学生,却鲜有表达的机会,只能沦为课堂里默默的听众。这样的课堂只有教师的话语霸权,何谈教学尊重与教育民主。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这节课先后提出了几十个问题,居然没有一个问题是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学生被一连串复杂的问题笼罩着,教师的强势思维和话语霸权可见一斑。教师占据了课堂语言表达的大部分时间,这种话语霸权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丧失了充满灵性的个性解读和多元表达的机会,严重破坏了教学活动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语霸权,体现出教师的“教”并非为学生的“学”服务。

2.教学的放任自留

[案例2]《愚公移山》教学片段

在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辨析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教室热闹非凡,学生们四人一组争论不休。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举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有的学生认为愚公的行为太愚蠢,有的学生批判愚公叩石垦壤是破坏自然环境,有的学生甚至说愚公缺乏计划生育意识,还有学生则认为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移山是缺乏经济头脑等。教师随后均不同程度地赞扬了学生的各种想法,没有对放任自流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只是简单给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的结论。

这位教师缺乏解读经典文本的基本能力,愚公的精神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挑战。通过“愚”和“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地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故事还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尽力克服。深度解读则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衍生出来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教师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学生把精力放在文本的无用信息上,教学活动实效性自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把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于是课堂也出现了教学活动的随意松散和放任自流,学生漫无主题的胡言乱语甚至还受到了鼓励。由以学定教走向教学协同,要求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既不能霸占话语权,也不能放任自流。

三、学习的互动建构—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主体定位

[案例3]《孔乙己》教学片段

生:孔乙己为什么一定要去偷书呢?他完全可以去借书呀?为什么还要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断了腿呢?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想去偷钱的,结果被当场抓到了,孔乙己就只能撒谎说自己是偷书。至于为什么要偷到丁举人家,原因很简单,因为丁举人家有钱啊。

生:那孔乙己也可能真的就是去偷书的呀?

生:从文章里可以看出来,孔乙己一天到晚只知道喝酒,根本就不喜欢读书,这样来说去偷书只能是一个借口而已。

师:很奇怪孔乙己为什么不到别处去偷,却要到丁举人家里去偷呢?课文这样的安排也许是大有用意的吧。文章里的丁举人非常有钱,你们知道他是如何当上这个举人的啊?

生:丁举人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取举人的。

师:那么这个丁举人除了有钱还有什么呀?

生:不仅有钱而且有权有势。

师:分析得很到位,那你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呢?

生:因为课文写到丁举人在家里私设公堂,并且打折了孔乙己的腿。

师:你从阅读课文到理解课文,分析得很准确。

师: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取得功名,进而变得有权有势,这样才会导致孔乙己在心底里看不起短衣帮,到死也不愿意脱下自己的长衫,可怜,可悲,也可叹。最终丧命于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的毒手,这个情节是别有一番深刻意味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里,学生聚焦到孔乙己为什么一定要偷书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交流探究。在对话探究中,教师强化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自己则隐身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活动背后,适时地加以引导修正,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内涵,从深度阅读到个性解读,让学生自然探究出封建科举毒害下孔乙己的人物特点。学生聚焦孔乙己去偷书的问题生成,让学习的主体意识于细微之处自然地建构。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思维判断和价值取向,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由传统教学走向教学协作的新型学习,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叶圣陶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

2.关注学生个体学习

[案例4]《背影》教学片段

师生共同探究哪些段落看出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要写父亲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作为没有提前预设的问题,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生成价值,因势利导地提出朱自清这样写,在体现文学真实性的基础上,会不会也能够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呢?要求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经过阅读与思考,有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探究结果,有的学生指出强调衣服的黑色,写出父亲生活境遇的不堪和朴素的生活习惯,也有学生指出黑色能反映祖母死后父亲的悲痛心情。教师在肯定学生的个体学习探究后,引导学生更多地去联系文本内容,于是学生进一步指出,与给我的紫毛大衣作对比,也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表现的是朴实无华的父子深情。但是学生个体的理解却另辟蹊径出人意料。古人云:“善诱者,善导。”在这里教师及时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抓住为什么要写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个性化问题,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独立探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倡导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活动实践中独立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照个体学习的发展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中平等的首席,应该积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举人孔乙己师生关系
举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