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2016-04-14许忠强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南昌330000
■许忠强(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南昌330000)
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许忠强
(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南昌330000)
本文通过对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学的研究,对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从而丰富了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的类型及红土型金矿成矿理论,对赣西地区该类金矿的找矿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标志
1 成矿地质背景
赣西矿产较为丰富,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达十多种,80年代以来金矿找矿也不断取得进展,现有洖村、八角亭中型金矿床2处,丰顶山、桃源、铁山、王家坊及斛塘等小型金矿床5处,矿点及矿化点约33处。区内金、银、多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萍乡—乐平坳陷带之西段萍乡—高安一带,本次讨论的红土型金矿,均产于该带内。
2 红土型金矿矿床特征
2.1矿体特征
赣西红土型金矿矿体厚度大,常达10~15m,矿体底部受潜水面控制。矿体在剖面上常呈带状或透镜状与风化层呈整合或小角度相交,有的则呈不规则的筒状产于风化剖面中;在平面上多呈面型产出,也有的呈线型产出,分布面积大,常达数至10余km2。矿体在平面上可连续,也可不连续分布,品位低,一般1×10-6~8×10-6,有的品位极不稳定,如江西金坪金矿点,在1m范围内,金品位可能变化达数十倍。
2.2矿化特征
红土型金矿床的矿床规模可达中型至大型,甚至超大型。金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表层红土之下的各风化层中。矿体埋藏较浅,产状一般较平缓,总体上受到侵蚀基准面形态的控制。该类矿床分布区广泛出露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其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及砂页岩等,控矿的岩溶洼地就是由这些碳酸盐岩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而赋矿的围岩则是第四纪更新世的红色风化壳。由于在赋矿的岩溶洼地及洞穴堆积物中未见网纹状红土,说明红土化作用并不太强,风化壳富铝化程度不高。
2.3矿石特征
矿石中以粘土矿物为主,占90%~95%,其余碎屑物占5% ~10%。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蒙皂石(蒙脱石)及伊利石。碎屑物主要为泥岩、硅质岩、铁质粘土岩,另有少量灰岩。
3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1地貌条件
形成风化壳最有利的是中等切割的山岳地形。在切割不大,山坡不陡的丘陵地带或地形比较平缓的准平原,容易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对形成红土型金矿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低山丘陵、低岗或准平原等地貌是形成红土型金矿的重要条件。这种地区可以形成大型矿床,如澳大利亚布丁顿金矿,湖北蛇屋山金矿。
赣西坳陷带中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一般50~300m。在坳陷带的南北两侧,分别为武功和九岭隆起,剥蚀、搬运作用强烈,风化壳不发育,不利于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而在相对低洼的坳陷带内,侵蚀剥蚀有限,风化残积物得以保存。更新世又处于亚热带潮湿气候,化学风化作用使残积物化学分解完全,促使了金的分解,在还原环境中沉淀,形成金矿体。
3.2红土型金矿与红土风化壳的关系
(1)赣西红土型金矿产于红土风化壳剖面一定的层位:王家坊金矿主要赋存于杂色含硅质角砾粘土层中,该层厚度10~20m,其上为网纹状粘土层或硬壳层。(2)斛塘金矿主要赋存于含锰质粘土层和杂色砂质粘土层中,矿层厚度大于5m,其上为网纹状红土层,下部为半风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可见金矿体在剖面中产出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矿体主要赋存于网纹状粘土层下面的杂色粘土层中。
3.3含金矿源体与红土型金矿的关系
区内为红土型金矿提供金源的矿源体大致可分两类:①含金丰度较高的岩石,包括中基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变质岩及部分古生代沉积岩等;②产于各类基岩中的金矿化体及矿体,区内已探明各种类型的金矿床、矿(化)点近40处,这些金矿(化)体随母岩风化,经次生淋滤,在浅部红土层中容易富集成矿,是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矿源体。区内已发现由卡林型金矿体(王家坊、八角亭、洖村、小金山)、含金构造破碎带(张家塘)以及花岗斑岩接触带中的金矿化体(斛塘)等经红土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红土型金矿床(点)。其中在洖村、八角亭金矿的浅部形成的红土型金矿,因原生矿体产状较陡,氧化深度有限,因而红土型金矿化规模也有限。因此可以认为红土型金矿的规模既受原生金矿规模的控制,更受到原生金矿产状的控制,产状陡则不利于形成规模大的红土型金矿。
4 红土型金矿找矿标志分析
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分带特征红土型金矿的风化壳剖面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表现为由上到下风化壳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元素组合、氧化还原环境、金元素的富集程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基岩中金的丰度较高,或有金矿化体、矿体存在是形成红土型金矿的内因,也是金矿化富集部位的标志之一。一般在岩体接触带附近或基岩断裂破碎带附近的红土层中金矿化较富,这可能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及断裂破碎带中原生金矿化较强有关。金的沉淀富集与潜水面有关,金主要在潜水面附近富集成矿。潜水面相对稳定,或地壳缓慢抬升,地下水面逐渐下移,有利于形成厚度大的金矿体。红土剖面中含有铁锰结核或铁锰质碎块时,金矿品位较高。矿化强度与红土化程度有关。对蛇屋山式金矿,则是在出现网纹状构造时,金含量增高,出现大量高岭土时便可形成工业矿体。因此高岭土层越厚,矿体越厚,品位也偏高,褐铁矿越多,矿石越富。这可能反映了金在网纹化阶段随铁质水溶液渗透迁移富集的特点。
5 结语
近年来,赣西寻找红土型金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继发现了斛塘、王家坊、洖村、八角亭等一批红土型金矿,特别是王家坊、洖村和八角亭金矿的发现,为在坳陷带碳酸盐岩分布区探寻与卡林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的红土型金矿起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区域化探工作结果,坳陷带发现了上百个金异常,近年来的红土型金矿调研,又新发现了一批有找矿前景的矿(化)点,前述研究表明,本区成矿地质环境有利,金矿物质来源丰富,红土风化壳发育,具备形成中—大型红土型金矿床的条件,红土型金矿找矿工作存在巨大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1]段振元,潘应铭.江西港南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31(3):202-208.
[2]王显华.赣西红土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J].矿产与地质,2001,15.
[3]潘金权,游桂芝,刘勇.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12,24(4):126-128.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