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油气成藏过程中不整合的作用

2017-05-16殷学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风化壳

殷学峰

摘要:由于不整合面在油气的成藏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油气运移、聚集等方面。同时,不整合的类型不同,油气的运聚关系也不同. 因此,研究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寻找油气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不整合,不整合面,风化壳,粘土层

1不整合的性质和类型

不整合是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沉积的一种接触关系。它是地壳下降或上升运动时形成的沉积间断,反映此地质时期地面经受剥蚀、风化、侵蚀、淋溶等作用。

1.1传统认为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其剖面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而存在,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反映的是侏罗系与二叠系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剖面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并且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老第三系和侏罗系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的主要区别是:角度不整合反映一次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升降运动。

1.2在油气成藏作用中根据不整合面的形成的机制,沉积特征、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剖面形态可分为褶皱、削截、超覆、断褶、平行不整合.

1.3 不整合的意义 。不整合是判断沉积间断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反映构造升降运动,不整合面是流体运移的通道,以致于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矿物微量元素汇聚运移,在运移通道上有利于油气汇聚的地区易于成矿。尤其是在烃源岩达到生烃门限后,在地层压力和浮力的条件下,在分烃槽中沿不整合势梯度最大、运聚最短的风化淋滤带或砂岩面等线形运移,在构造脊线上运移汇聚成主流线,当油气在不整合面的运移通道上遇到良好的圈闭和砂体时,油气进入储层形成油气田。当然,这些受不整合面纵向结构特点制约。

2 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圈闭类型

2.1 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

不整合面上下一般具有明显结构类型,面上发育底砾岩、水进砂体和煤层;面下发育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即风化淋滤带(主要指垂直渗透带,碎屑岩潜流带不发育)。底砾岩是风化带粗碎屑残积物,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上特点显著,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颗粒较粗,砾石分选磨圆较差,分布连续,孔渗性好。测井曲线特征自然电位高幅度负异常,曲线呈弧形弯曲;声波时差值小,,局部出现周波跳跃,深、浅电阻率测井曲线为“钟”型;水进砂体是发生湖(海)侵时经过一定距离搬运或原地的砂级风化碎屑物质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发生沉积的产物。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低幅度负异常,曲线略有弯曲;声波时差增大,曲线呈圆弧形向低值区凸出,深、浅电阻率测井曲线呈“箱型”,两曲线小幅度分离;煤层含有较高的粘土杂质。声波时差增大,曲线呈弧形弯曲指向最高值,深、浅电阻率测井曲线突然增大,曲线呈“指状”。

2.2 岩性配置关系特征

不整合的岩性配置关系大致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不同。

工、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之下为泥岩,此类一般是泥岩为烃源岩,当烃源岩成熟,达到排烃压力后,油气从中排出沿不整合面运移在不整合面上的成藏;

II、型不整合面上下都是砂、砾岩,相互连通;

III、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可以起到封堵层或区域盖层的作用;

Ⅳ、型不整合面之下为具有运载能力的砂、砾岩,二者共同作为沙三中亚段油气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之上的泥岩则起盖层作用,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V、型地层超覆不整合是在湖盆逐渐扩大期沉积的砂岩分选性、储集性好,随后水体继续加深,不渗透的泥岩超覆于砂层之上,成为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聚集于其中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因此,不整合的岩性配置关系对于油气的运移和成藏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 不整合的圈閉类型

圈闭是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圈闭中存在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就成为油气藏。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屏蔽)联合圈闭的油气低势区。不整合形成的圈闭类型较多,既可以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圈闭,也可以在不整合面上下同时形成圈闭。

4 不整合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4.1 不整合分层结构构成双重通道

不整合结构特征决定了它油气在运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底砾岩是由粗屑岩组成,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风化粘土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岩性较致密,是一套良好的封盖层;风化淋滤带在不整合形成过程中,由于断层和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造成许多风化裂隙和溶蚀孔洞,次生孔隙发育较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是不整合面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底砾岩和风化淋滤带在风化粘土层分隔作用下,构成双重运移通道,既可以是油气进行二维侧向运移的疏导层,又可作为油气二维斜向运移的疏导层。

4.2 不整合的接触关系对油气运移的作用

不整合的面的倾角及交汇叠置程度控制着油气的运移速度、距离、规模和富集程度;不整合面倾角越大,运移速度越快,运移距离越远;不整合面的孔隙越大,油气运移的时间越短。不整合面交汇叠置程度越高,聚油强度越高。不整合类型也制约着不整合面倾角及交汇程度的变化,进而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速度、距离及规模。

4.3 不整合类型对油气运移的作用

褶皱不整合由于运移通道直接指向隆起区,对油气运移十分有利;断褶不整合由于断层上盘逆冲或旋转遭受削截,下盘地层受断层控制,是主要远距离运移通道,有利于油气运移;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不整合面空间相交构成空间网络,增加了油气运移运移速度和质量,油气运移较好的通道;平行不整合分布广泛,上下地层相平行,油气运距关系较差。

5 不整合在成藏中的作用

油气成藏就是油气从烃源岩排出,通过运移,在圈闭中聚集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同时不整合的类型能够控制不整合的倾角与交汇程度,进而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模式、距离和规模。而准噶尔盆地油气藏主要是背斜、断鼻、地层、岩性等类型,总体上说盆地内主要是褶皱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这些不整合的倾角及交汇程度控制着油气的运移速度、距离、规模和富集强度,对油气的运移,形成油气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整合面下易使古油气藏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地表,发生生物降解、水洗、氧化和逸散等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使原油发生次生变化:密度增大、饱和烃降低、低碳正构烷烃降低,出现降藿烷系列。水洗、氧化作用、逸散作用使重质组分不断增多,产物多为沥青、稠油。

6 结论

从源岩到圈闭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机制,而不整合的类型和剖面特征控制着圈闭类型,制约着油气运移成藏。因此,研究不整合在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寻找油气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中红、查明、朱筱敏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古地理学报》 2003 5 (1) 120—126

猜你喜欢

风化壳
我国成功研发出风化壳型稀土矿电驱开采技术
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研究
右水地区风化壳特征与瓷土、高岭土矿床的成因关系研究
齐家潜山北段中生界火山岩风化壳特征及分布预测
竹山背—章车水地段稀土矿成因及资源潜力评价
论岩石颜色色调色差在碳酸盐岩风化壳识别中的重要性
论岩石颜色色调色差在碳酸盐岩风化壳识别中的重要性
缅甸莱比塘铜矿堆浸场地层的渗透性特征分析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水平井测井解释评价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裂缝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