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下的译者任务
2016-04-14文/吕楠
文/吕 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下的译者任务
文/吕 楠
勒菲弗尔提出了影响翻译的三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即任何翻译是在特定意识形态下进行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当今中国核心意识形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译者应该顺应当前形势,牢牢把握核心意识形态,明确译者的任务,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译者任务
1 勒菲弗尔的翻译的意识形态观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操纵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意识形态翻译理论观的提出对翻译理论研究及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视野。他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所有的翻译都是译者在其特定文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下对原著的操控性改写。他指出,翻译为文学作品树立什么形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是译者的意识形态,其次是当时译语文学里占支配地位的“诗学”。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直接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
勒菲弗尔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一种观念网络,它由某个社会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所接受的看法和见解构成,而且这些看法和见解影响着读者和译者对文本的处理”。《现代汉语大辞典》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因此,结合中西不同角度给出的意识形态的定义,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其核心思想即---普遍的“看法和见解”,它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而翻译又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因此它的实践活动必然要受到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
不同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当今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从自身的需要与社会主义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以及怎样满足人的需要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构成、标准、性质与评价的基本态度与总体看法。考察与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以及主题的行为对社会与个人的意义。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奋斗而凝练出的重要文化价值贡献及思想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是党中央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做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从更深层次影响着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尤其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3 东西两种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必定体现着不同文化的两种意识形态。由于长期受西方文化霸权潜移默化的渗透,我国民众的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其影响,体现在语言层面的影响如字母缩略语、英文符号、谐音造字、隐语等词语被广泛使用,汉语被逐渐西化,这就有可能导致连锁性的反映,使语言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在中国传播的突破口,导致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大规模入侵。
许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抵抗式”翻译策略,即让译者的身份重新显现。这种翻译策略主要是针对抵制长久以来一直影响中西翻译界“忠实、通顺”的标准。这种翻译标准虽然照顾到了译语接受者的反应与感受,但是极大的抹杀掉了源语所暗含的文化信息。译者将原本能够体现出文化差异的语言抹杀掉,转而换之使用译入语读者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使读者在阅读译著的时候丝毫感觉不到是在读译著,而好像在读原著,译者的身份被悄无声息的隐形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德里达也从哲学的角度对翻译提出一系列概念,“difference”(延异)、dissemination(播撒)、trace(踪迹)等。他提出,构成语言的所有符号永远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并非固定不变;任何语言符号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取决于和其它元素之间构成的差异,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或成为其它符号的印迹,从而使语言这个系统无限的延续下去。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从根本上解构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基石。根据德里达的观点,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系统中并肩存在的两个元素,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或成为对方的印迹。西方意识形态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构成的差异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下译者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形势下作为译者,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而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为社会主义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1 译前准备
首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译者应该顺应新局面勇于突破自我。当今时代,西方的“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意识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倡导的是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形势,团队合作才是促进翻译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组织翻译团队,或翻译机构,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出版高水平的译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译著的普遍状况是英译汉的译著数量要远远大于汉译英,外来文化,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文化被大量的输入到国内。然而,中国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却少见被译成英文,更别提在国外广泛出版和流传。因此,为了弘扬中国优良文化,作为译者,在译前文本的选择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中国文化精粹的汉译英上,如优秀的文学作品,京剧等国粹的翻译,以及相声、武术、茶艺等体现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裁上。
4.2 翻译策略的选择
首先,为了突出文化差异,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策略的指引下,译者在汉译英时应该恰当的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即在翻译时保留中国文化,虽然译入语读者会认为不通顺或难以理解,但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化差异,充分展现了异域文化,对双方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再者,根据德里达译文与原文关系的阐述,即原文与译文是相互影响,共生的关系,译者应该不断的尝试重译,即便已经存在被大家普遍认可的译文,我们也应该永不停止重译的脚步,使原文在新的时期,新的语言环境及意识形态下中再次得到重生。
4.3 译后工作
译著的出版决定了原著未来的生存。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及宣传译著的出版,尤其是能体现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传统艺术的汉译外的出版。同时鼓励一部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下多种译本并存,充分体现出其多元化特点。
5 结语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新时期,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译者应顺应新形势,牢牢把握价值观核心观,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翻译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 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3] 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北京:三联书店.2001.
[4] 郭建中.异化与归化:道德态度与话语策略[J].中国翻译,2009(02).
[5] 王东风.帝国的翻译暴力与翻译的文化抵抗:韦努蒂抵抗式翻译观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2007(04).
[6] 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