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县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形成原因及其防治

2016-04-14王福祥邢海国徐有光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渠江渠县危岩

■王福祥 邢海国 徐有光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四川达州635000)

渠县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形成原因及其防治

■王福祥 邢海国 徐有光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四川达州635000)

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诱发因素、形成机理等,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 渠县 治理措施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幅员2173km2,地理位置坐标:东经106°38′~107°15′,北纬30°38′~31°16′。渠县境内的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五种类型,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分布最广,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1 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渠县属低山丘陵区,人居环境恶劣,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山区村庄的房屋依山而建,在遇到强降雨等天气时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居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渠县境内的地质灾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灾害分布区:

1.1 西部丘陵~低山地质灾害分布区

分布于渠县西部及西北部的丘陵~低山地区,为川东丘陵区的一部分,海拔350~800m,最高山峰为渠县与营山县交界处的陈大寨(889m),丘陵地区相对高差30~100m,低山地区相对高差50~200m,主要为涌兴河、桂溪河、清溪河、中滩河的上游地区,低山区“V”型谷发育,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上统的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及蓬莱镇组(J3p),岩性为灰紫、暗灰色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在丘陵地区,紫红色砂岩、泥岩被河流侵蚀切割为桌状、台状、浑元状丘陵。

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低,以滑坡、崩塌(危岩)为主,且规模较小。滑坡的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崩塌(危岩)的产生绝大部分都与砂岩、泥岩的不等厚互层而产生的差异性风化有关。尽管崩塌(危岩)的规模一般较小,但当地村民的住房一般都依山而建,大多数崩塌(危岩)及滑坡都威胁到村民住房的安全,并损坏农田。

1.2 渠县中部沿岸丘陵~宽谷地质灾害分布区

渠江由北向南贯穿渠县中部,渠江沿岸为丘陵,渠江河谷为宽谷,海拔225~350m,相对高差20~80m,渠江沿岸河流阶地发育,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岩性以紫红色砂岩、泥岩为主。

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高,为渠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区之一,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危岩)及地裂缝等。滑坡的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崩塌由砂岩与泥岩的差异性风化引起外,还与渠江两岸的坍岸有关,渠江沿岸的滑坡、崩塌规模大、危害性也大。例如三汇镇劳动街滑坡、华嘴街滑坡、烟市街滑坡、华蓥山电厂生活区危岩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场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3 东部华蓥山低山地质灾害分布区

渠县东部与大竹县接壤地段地区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华蓥山山脉北段,为我国著名的低山丘陵平行岭谷区的一部分,海拔45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最高山峰为云雾山(1189.6m),沟谷发育特征为沟谷短而窄,“V”型沟谷发育,地形受华蓥山褶皱

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地形、地貌、构造、气候等),又有人为因素(修路、采矿等)。这一区内与采矿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如农乐乡石膏矿区及望溪乡龙门峡石膏矿区的地面塌陷,这些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 滑坡

其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地形较陡的地区。在渠江沿岸乡、镇的场镇安全都受到滑坡的威胁,三汇镇、土溪乡场镇的部分街道因滑坡而变形、房屋开裂普遍。临巴镇烟市街正好位于渠江凹岸,因河水冲刷,街道房屋地基部分失稳,已出现滑坡,李渡乡场渠江边的大规模开采河沙,已诱发滑坡,渠江边滑坡多发生在渠江凹岸。

2.2 崩塌(危岩)

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区,主要是由于侏罗系的砂岩、泥岩的差异风化形成的,危岩体裂隙发育与岸坡临空面构成不稳定的楔形体;沿岸、坡延伸方向发育的卸荷裂隙,也加大了崩塌的发生。

岸崩主要发育于渠江沿岸的个别村、社。例如报恩乡清河村的垮岩崩塌,即为典型的渠江岸塌,仅2000~2001年,渠江防护林受损100亩、耕地减少30亩;崩坍与危岩落石的成因复杂,危害性大,全县境内已发生数十处因岩崩造成的房屋受损,例如:2001年6月8日,渠西乡高岩村二社发生岩崩,房屋受损严重。渠县境内的部分滑坡与崩塌成因关系密切,在空间分布上,斜坡上部发育崩塌,斜坡下部发育滑坡,例如:土溪乡天堂村郑家沟滑坡,石佛乡三溪村拣柴沟崩塌,汇南乡南垭村南洋嘴崩塌等。

2.3 地面塌陷

全县境内的地面塌陷分布于农乐、卷硐、望溪及报恩等4个乡,按成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分布于农乐乡、望溪乡境内的地面塌陷(Ⅱ类),这类地面塌陷危害程度高,为县境内的主要地面塌陷;其二为分布于卷硐乡境内的石灰岩岩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为自然地面塌陷(Ⅰ类),这类地面塌陷一般造成地下暗河堵塞,岩溶洼地地面的农田淹没。

2.4 泥石流及地裂缝

全县境内的泥石流分布于大峡乡及龙潭乡,其成因主要与采矿活动有关,其物源为煤矸石及露采石灰岩的弃土、弃渣等。

地裂缝主要分布于报恩乡及农乐乡,其成因与滑坡、地面塌陷有关。

3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形成原因

3.1 滑坡

(1)地形地貌条件:是产生不稳定斜坡的临空条件。斜坡从坡脚至坡顶高差大,坡度较陡,具多变性。这种地貌形态容易发生变形。

(2)地层岩性:是发生不稳定斜坡的物质基础。组成斜坡的岩(土)体类型多,呈互层产出。主要是第四系堆积体,厚度大成分不均,为易滑地层。软、硬不一的岩性,形成差异风化剥蚀、差异地貌。

(3)地质构造:斜坡体内结构面类型复杂,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均有发育。不同方向的结构面相互交切,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外倾结构面的发育影响了斜坡稳定;且临空面大面积出露,促使岩体内应力作用的改变,不断改造原有结构面,形成次生结构面。

(4)水:水对斜坡的稳定性主要是①水渗入到斜坡岩土层颗粒的孔隙中,降低了岩土层的抗剪强度,②水进入岩土孔隙增加其单位体积的重量,因而加大了斜坡物质重力的水平下滑分力,③水大量进入斜坡内,使潜水面升高,因而增加孔隙水压力,对潜在破裂面上的物质起着浮托作用,使坡体有效重量减轻,有利于产生不稳定斜坡,④地下水沿基岩面运动,使其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也有利于产生不稳定斜坡。

(5)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边坡的原有稳定性,在开挖修建道路、房屋等时,开完边坡,加大了斜坡的地应力,多数滑坡都是人类工程活动所造成的。

3.2 崩塌

崩塌的形成于岩性组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差异,多形成临空面,使得上部岩石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被构造裂隙及卸荷裂隙切割成块的岩体将会脱离其母体,在瞬间内从高处以自由落体的运动方式崩落下来,崩塌的形成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岩性组合是崩塌形成的先提条件,构造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崩塌形成必不可少的动力条件。

3.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多发于在灰岩地区、渠江岸边及矿山所在区域,灰岩在岩溶作用下形成了岩溶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溶漏斗不断的加大,在上部荷载及其他外界因素下,造成了地面塌陷,在渠江岸边的凹岸部位由于河水的顺势冲刷,使得河床形成了临空部位,造成了地面塌陷(岸塌),在矿山开采区域,由于矿山的开采活动,形成的采空区形成一定的冒落带,从而造成了地面塌陷。

3.4 泥石流及地裂缝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渠县境内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渠县境内的地裂缝形成多与滑坡、地面塌陷有关。

4 防治措施及建议

纵观渠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采矿、修路等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渠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应采取区域性的综合防治与重点地段的工程治理相结合。

(1)区域性综合防治:即在东部及西北部低山区及丘陵区的宜林坡地广泛植树和封山育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逐步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体系,有效控制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其他地质灾害。并加强矿山开采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工程治理措施:即在重点地段,应经过地质灾害的勘查,首先提出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工程治理方案以及应急防治措施,根据资金筹措到位情况,分期分批逐步治理。

(3)其他措施:对不宜工程治理的地区,须及早的避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

②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管理。

③加强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管理工作。

④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

⑥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⑦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第394号令).

[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2015年度达州市渠县地质灾害"三查"和应急抢险工作报告》.

[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 (国土资源部2006年)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1999年4号令).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5-455-2

王福祥,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专业。构造控制,主要为中生界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的条形褶皱低山地貌。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碳酸盐岩及煤系地层,区内降水充沛,强度大,暴雨和地表水冲刷、剥蚀、侵蚀作用强,各种地质灾害发育频繁,类型多,规模大,为渠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区。

猜你喜欢

渠江渠县危岩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西北某水电站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你在渠县等我
渠江边
渠江边
脱贫攻坚的渠江画廊
基于RMP分析的渠江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快女”营销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