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官庄铅多金属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2016-04-14李立峰
■李立峰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五队广东惠州516001)
广东省兴宁市官庄铅多金属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李立峰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五队广东惠州516001)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武夷隆起与永梅坳陷带交接部位,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区域矿产丰富。矿区内成矿条件良好,断裂构造较发育,为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提供了条件,目前已发现一条近北西向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体。区内岩浆活动强烈,霞岚岩体富含成矿元素,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发生交代作用,在岩体外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型铅锌矿体,目前已发现一条近北西向的矽卡岩型铅锌矿体。
霞岚岩体 矽卡岩型 破碎带蚀变岩型
通过一些地表工作,对矿体进行了追索和初步了解,发现了两条矿体,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区域矿产特征、已发现矿体及矿化蚀变等对矿区作出找矿前景分析。
1 区域地质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武夷隆起与永梅坳陷带交接部位。本区严格受控于北东向昭武——河源断裂带与北西向兴宁——丰顺断裂带,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次之。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三期、燕山四期花岗岩大面积出露。
区域内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变质岩、泥盆系浅海相碎屑岩、石炭系滨海相碎屑岩、二叠系浅海相碎屑岩、三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侏罗系火山岩、白垩系陆湖相碎屑岩、第四系。
区域内褶皱主要有轴向北西的黄陂——径心背斜,轴向北东的罗岗向斜。断裂有北东向的罗岗—麻布岗断裂、坪洋——铁场断裂,以及其伴生的北西向断裂带所构成的断裂带。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三期、燕山四期花岗岩大面积分布,燕山三期花岗岩主要为西部的罗浮圩岩体,燕山四期花岗岩主要为中部的温公岩体。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变质岩、石炭系滨海相碎屑岩、二叠系浅海相碎屑岩、第四系。
(1)坝里组(Z2b)
主要在勘查区中部出露,主要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夹千枚岩、硅质岩。
(2)壶天群(C2+3ht)
主要在勘查区南部出露,为生物灰岩、白云岩化灰岩及白云岩。
(3)孤峰组(P1g)
主要在勘查区东南角出露,岩性为深灰色页岩、粉砂岩,夹硅质页岩、灰岩凸镜体及薄层细砂岩,常见含磷结核。
(4)龙潭组(P2l)
主要在勘查区东南角出露,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及无烟煤层。
(5)第四系
第四系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洼地。
2.2 构造
(1)北西向断层
F1:在矿区西部,矿区内出露长度约4.5km,走向约北西340°,倾向北东。
F4:河源断裂的次级断裂,在矿区南东部,长度约1.5km,走向北西约310°,倾向南西约220°,倾角65°左右。
(2)北东向断层
罗岗——麻布岗断裂在矿区中部穿过,矿区内出露长度约4km,走向北东30°~40°,倾向北西,在矿区内分为F2、F3两条,F2走向40°左右,F3走向30°左右。
2.3 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霞岚岩体。
霞岚岩体位于矿区东部,呈北东向展布,矿区内出露面积约3.47 km2。霞岚岩体是霞岚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母岩,它是由3次侵入的岩石形成的基性—中性岩体,属于层状侵入杂岩体,由早到晚岩性依次为辉石石英闪长岩、基性—超基性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其中第二次是侵入主体,时代为中侏罗世。霞岚岩体西面侵入于震旦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北面侵入于罗浮圩岩体,东面被温公岩体侵入。在霞岚岩体内还分布有班车坳石英脉型钨矿点。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
矽卡岩化:霞岚岩体侵入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在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和高温气化热液影响下,经交代作用,在外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化。
硅化: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化带及近北西向断裂带中,岩石蚀变后颜色变浅,致密坚硬,石英含量增高,与区内铅锌矿化呈正相关。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床特征概况
区内矽卡岩型铅锌矿矿体主要赋存于霞岚岩体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外接触带矽卡岩化带,霞岚岩体侵入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发生矽卡岩化,以锌矿化为主。
区内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近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中,在断裂带内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强烈,以铅矿化为主。
3.2 矿体特征
矿区内已发现铅锌矿体两条,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西。
V1矿体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矽卡岩化带内,走向近北西,倾向210°~220°左右,倾角60°~65°,宽5~8m,长约550m。矿石类型为闪锌矿—方铅矿—硫镉矿石,以闪锌矿化为主,其次为方铅矿、硫镉矿。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该矿体中采样分析结果:Zn 10.31%~19.25%,最高38.23%,Pb 2.22%,Cd 0.85%~1.23%,Cu 0.08%。
V2矿体产于岩体与二叠系地层接触部位近北西向破碎带中,矿体走向近北西向,倾向220°左右,倾角65°左右,矿体宽0.5~1.2m不等,总体呈脉状分布,矿体尖灭再现现象明显,延长约350m。矿石类型为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石,矿化以方铅矿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为长石石英化、硅化。该矿体中采样分析结果:Pb 7.4%~24.26%,最高 38.37%,Zn 0.01%~0.04%,Cu 0.04%,As 5.23%。
3.3 矿石矿物成份及物理特征
(1)主要有用矿物物理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硫镉矿、黄铁矿、砷,脉石矿物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
方铅矿为黑灰色,立方体状,粒度4~6mm,呈团包状;闪锌矿为淡褐色,自形等轴晶粒,颗粒较细,在0.1mm以下,呈粒状集合体产出;黄铁矿浅黄铜黄色,立方体状,粒度2mm左右,呈粒状集合体产出。
(2)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结晶结构为主,主要表现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自形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
(3)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主要为:
①闪锌矿—方铅矿—硫镉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为方铅矿、硫镉矿等,该类矿石产于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矽卡岩化带(V1矿体)中,伴随有强烈硅化。
②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黄铁矿,见极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该类矿石产于破碎带中的长石石英脉(V2矿体)中。
3.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控矿因素
①地层
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产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与霞岚岩体的外接触带中。
②构造
河源断裂的次一级北西向断裂为成矿物质及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通道及赋存空间。
③岩浆岩
霞岚岩体是富含成矿元素,有使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热液,并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
(2)主攻类型
矿床主攻类型有两种:①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②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
(3)找矿标志
①构造标志
近北西向断裂是区内的导矿构造,亦是区内的容矿构造,是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②蚀变标志
区内矿化带往往蚀变强烈,其中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与铅锌金属矿化密切相关。因而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可作为区内的直接找矿标志。
③老隆标志
矿区地表分布有少量的老窿,且多为采矿遗迹,其分布方向与矿体走向基本一致,因而老窿亦是直接找矿标志。
④化探异常标志
区内化探异常较好,当上述异常相互重叠的地段,往往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
4 矿床成因浅析
霞岚岩体富含成矿元素,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霞岚岩体侵入石炭系壶天群灰岩中后,岩浆逐渐冷却分异结晶,在结晶晚期逐渐富集了一些挥发份和成矿元素的气溶液,这些温度高的气溶液与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化铅矿矿化,在矿化富集部位即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体。
同时,河源断裂穿过矿区中部,近北西向次级小断裂发育,构造作用使成矿元素、组分发生活化转移,使矿化进一步富集,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体,同时这些次级小断裂成为了主要的容矿构造。
5 找矿远景分析
(1)良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武夷隆起与永梅坳陷带交接部位。本区严格受控于北东向昭武—河源断裂带与北西向兴宁—丰顺断裂带,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次之,它们构成了本区主要构造骨架。由于历次构造运动的不断发生和叠加,各种不同应力的多次聚集和释放,使本区在构造上明显处于一个十分脆弱的部位,为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空间。矿区东部的霞岚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断裂构造活动使成矿元素、组分发生活化转移,使矿化进一步富集,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化体。
(2)区域矿产丰富多样,工作区周边矿点众多,且其成矿作用都和火山活动期后有关,都属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寻找铅锌铜等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靶区。
(3)有利的赋矿空间。区内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其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体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
(4)地表较好的矿化蚀变。矿区内霞岚岩体与壶天群灰岩外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同时伴随有硅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是形成矽卡岩化铅锌矿床有利部位。目前已在地表发现两条矿体,且均具有一定规模。
综上所述,勘查区找矿前景较好,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在目前发现矿体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取得找矿突破新进展,为国家找到一个新的铅锌多金属矿产储备地。
[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8.
[2]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书(兴宁幅).广东省地质局1969.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