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用工双轨制中派遣工之解决途径与对策

2016-04-14魏东霞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大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福利待遇双轨制合同法

魏东霞(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企业用工双轨制中派遣工之解决途径与对策

魏东霞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企业用工双轨制问题导致的同工不同酬影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在实际用工过程中,由于派遣工签订合同企业与用工企业的不同,经常会导致派遣工工资较低,福利待遇与正式工不同,保险缴费基数可能比正式工偏低等同工不同酬现象。这些问题均会影响雇主与雇员的劳动关系,对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带来隐患。文章研究认为解决用工双轨制中的派遣工问题应该制定劳务派遣工使用细则、提升劳务派遣工基本保险及福利待遇、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等方式加以解决。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用工制度,逐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发展。

用工双轨制;同工不同酬;派遣工

1 引言

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旨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但对企业的用工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认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需要签订“固定期合同”、“无固定期合同”以及相应的用工赔偿标准的提升可能引发预期劳动成本增加,因此很多企业千方百计规避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增加短期用工行为,尤其是开始大量使用派遣工,使得派遣工数量自2008年开始形成“井喷”式增长。截止2011年底,劳务派遣工已经达到37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3.1%。

企业用工包括签订合法劳动合同的正式工和其他形式的用工,比如临时工和派遣工。派遣工是指个人与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又被劳务派遣企业派到另一家公司进行务工。这样派遣工直接工作的企业与签订合同的企业是不同的。在实际用工过程中,由于派遣工签订合同企业与用工企业的不同,经常会导致派遣工工资较低,福利待遇与正式工不同,保险缴费基数可能比正式工偏低等同工不同酬现象。这些问题均会影响雇主与雇员的劳动关系,对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带来隐患,也是近年来劳动纠纷不断增加的突出原因。

2 同工不同酬问题阐述

同工不同酬问题主要由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性别和户籍歧视。卿石松,郑加梅[1]认为女性过多地集中于职位“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因此约41%的性别收入差距是由于职位隔离导致的。工资歧视是职位层级内部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章元、高汉[2]通过研究上海市的劳动力市场中的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二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分别比在一级市场上所受到的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低18.5和27个百分点。“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并粗略将这个比例分解为26%的地区歧视和30.5%的户籍歧视”[3]。劳动力市场上除了性别和户籍歧视,国内还存着用工双轨制所引发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并且导致劳动市场歧视问题。比如事业单位的是指实行国家人事编制控制,其工资决定机制中保留有浓厚的计划和行政因素;而非正式工是指处于人事编制外的临时工和派遣工,其劳动报酬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比如王燕洋[4]研究发现在事业单位中通过编制使得不同的人员拥有不同的工资,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中人们俗称的“有”事业单位内编制人员与派遣人员分属不同薪酬,人员素质不同,薪酬设定依据不同。并且事业单位内员工因身份不同不仅仅带来身份地位的不同和经济收入上的差异,更主要是政治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并由此严重挫伤编制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

3 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解决对策

劳务派遣工的同工不同酬使得派遣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较之正式工有差距,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派遣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降低派遣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不利。对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问题,主要通过是制定派遣工用工细则、提升派遣工福利水平及加强派遣工技能培训方式进行解决。

3.1 在《劳动合同法》基础上,制定劳务派遣工使用细则

企业为了规避劳动用工责任和用工风险,大量使用派遣工、临时工等非正式用工,提供低于正式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引发对非正式工用工人员的劳动歧视问题,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尽管企业中也存在劳务派遣工,但是数量还比较少。2008年之后,企业出于担心未来预期劳动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响,开始想方设法降低劳动成本、规避劳动责任,短期用工倾向突出。同时由于《劳动合同法》明确指出:“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导致企业认为劳务派遣工合法化。企业因此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既能够满足企业短期用工和季节性用工的需要,又能够规避因与员工签订合同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保福利成本、违约成本的上升,从而使得短期用工方式得到强化。企业用工多元制问题突出,非正式工缺乏足够的保护基础。因此针对企业使用派遣工长期化的趋势,应该在法律基础上,制定劳务派遣工使用细则。细则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用工,也能够保证派遣工的权益。

3.2 提升劳务派遣工基本保险及福利待遇

企业则以签订劳动合同方式将员工划分为正式工、派遣工和临时工,并且存在显而易见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有的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与职工的基本工资相差30%~40%。其次是社会保险待遇低。正式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用工单位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标准缴纳,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再次是其他福利待遇差,有的单位规定劳务派遣工不享受病假和探亲假,没有疗养、休养的机会,也不能申请困难补助”。因此企业应该提升派遣工的基本保险及福利水平。派遣工应该是企业灵活用工的一种方式。因为如果企业对派遣工与正式工实行不同的工资待遇,很容易影响派遣工在企业的工作积极性。由于企业和员工双方的预期是建立在短期有限次博弈的基础之上,企业对非正式员工的歧视导致非正式工员工无法对企业产生足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企业的感情不深,缺乏足够的动力为企业工作,因此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提升派遣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才能够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

3.3 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

很多企业使用派遣工都是作为普工形式工作的。企业不重视对派遣工的培训,用工方面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很多派遣工只能做普工,无法进行高技能工种的训练。企业在用工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一方面对派遣工培训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派遣工中培训正式的员工,补充企业的用工队伍。尽管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可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但是提升派遣工的技能水平和能力,对派遣工而言会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应该加强员工专有性人力资本的培训,这种培训由于更加适合本企业的用工需要,因此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也会增强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能力。企业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对企业员工队伍建设非常有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并指出“要根据我国劳动关系工作新形势,以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为重点加快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配套法规和政策,依法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企业裁员机制。”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建立在企业依法用工的基础上。解决企业用工双轨制中派遣工的对策应该通过在《劳动合同法》基础上,制定劳务派遣工使用细则、提升劳务派遣工基本保险及福利待遇、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在制度上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用工制度,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创新,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发展。

[1] 卿石松,郑加梅.“同酬”还需“同工”: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J].经济学(季刊),2013,12(1):735-756.

[2] 章元,高汉.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与地域歧视—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5):67-74.

[3] 章元,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7):42-51.

[4] 王燕洋.事业单位派遣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2(7):250-251.

[5] 倪一平.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1(10):157-158.

[6] 王全兴,杨浩楠.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兼评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61-69.

The method to solve dispatching employment in dual employment system

The unequal wages caused by dual employment system are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the employment, the company that dispatched workers sign contract wit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mployed company. That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issues, for instance, lower wages, insufficient welfare, and lower base of insurance of dispatched workers than full-time workers’. Those issues will definitely influence the labor relations and harm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aking detailed contract for dispatched workers, increasing the base of dispatched workers’ insurance and welfare and enhancing training for them will b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will be gradually established by improving employment system and it will advanc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ventually.

dual employment system; unequal wages; dispatched workers

F241

A

1008-1151(2016)11-0078-02

2016-10-12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企业用工双轨制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1201420799)。

魏东霞(1977-),女(满族),辽宁大连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用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劳动关系等。

猜你喜欢

福利待遇双轨制合同法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论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关于合同无效制度的法律适用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及研究对策
党组织的温暖更多了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劳动合同法》过于偏重保护劳动者?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程度对法律意识(自我维权)、家庭收入影响分析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