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教师自在成长的生命自觉

2016-04-14潘萍

江苏教育 2016年62期
关键词:生命职业学校

潘萍

实现教师自在成长的生命自觉

潘萍

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变得更加完善的过程。但是现如今,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强调教师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了教师本身生命价值、个性价值的体现。本文尝试对教师的现状、教师自在成长的必要性、教师自在成长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教师自在成长;生命自觉;社会性;工具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个体生存环境的变化,教师的职业属性、实践特性在教育实践和教育变革中不断更新,教师发展在新时代中应该具有“新特质”。从教师职业属性和价值看,教师职业既有利他性(社会功能和育人作用),也有谋生方面的利己性,教师实践活动还有着职业的尊严和欢乐。教师的职业实践不仅能发展人,而且还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是教师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主要方式,是其职业本身内在尊严和欢乐的直接开发者和享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和目标,但它不是外在于教师的,换句话说,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的理想,一方面是教师的外在职业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内在精神需求。“实现职业理想”的根源性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实现的是社会价值,也在于它是个人价值的自我体现。作为特定社会角色的“教育者”,教师首先因纯粹的外在“工具性价值”而存在,然而这样的存在,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奠基,又有迫切的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和可能,这本身是教育实践活动独特性的一种内在规定。但如今,社会过多地关注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忽视了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成长需求,笔者将结合教师成长的现状,尝试从教师自在成长的必要性、引领教师自在成长的策略出发,提出可行的思路。

一、教师的成长现状

1.缺少激情。激情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因素。但如今的教育状态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如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的管理者、团队的合作者、考评的待命者、家校的联系者等等,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越来越理想化、神圣化。教师在超常的工作时间、无限的竞争、频繁的考评检查中失去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足,教师主动成长变为一个设想。

2.缺少创新。目前,在江苏发达地区,大多数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保障基本生活绰绰有余。另外,十多年来的新进教师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精神、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背景下,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追求产生偏差,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下降。大多数学校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模式在关注教师个性特长方面还显得尤为不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使得教师迷恋简单而又重复的思维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新鲜和灵动。

3.缺少思考。虽然新课程改革历经多年,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持相同的教育价值观,坚持相同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大致相同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使用同样的教材和参考书,教授相同的知识。教师作为学校中独立的个体,对于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实施、学生的成长、个人的成长缺少理性的思考和行动。教师的生命价值似乎都淹没在学校统一的自动生产线之中。

二、教师自在成长的必要性

教师成长具有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活过程既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育己的过程;既是一个成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成己的过程。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叶澜,1997)。对于教师的成长应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长”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个性教师得到特色发展,并在成长中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1.个人价值的体现。

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接受社会的职业规范,使自己符合社会、时代的角色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基于个体的特质和境遇,自主构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由外向内的灌输和塑造,在舆论吆喝下被动适应,必然造成教师的人格扭曲、工作倦怠等现象。如今学校对于教师的成长,更多地还是关注专业的发展,评价优秀教师的标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骨干称号和职称的晋级上。而事实上,大多教师本着喜欢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初心。他们有个人的价值定位和精神需求,如果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自由的发展平台,他们将会更鲜明、更自信。学校教育对于教师的成长,就应当让教师成为主宰自己成长的人,给教师的个体生命表达保留空间。

2.课程目标的需要。

教师的自在成长是一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主动发展为目标,形成技能、态度、情感、特色等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于自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和传授两种知识:一种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的知识;另一种是那些大量的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缄默知识。这些知识既会影响到教师所关注的事物,也会促使教师在环境中组织、运用、理解信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与现场中得以表达。比如,教师良好的艺术修养会影响学生的艺术敏锐性和鉴赏性;懂得健康和运动的教师会传递给学生养生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视野宽广、眼界开阔的教师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思维空间和梦想等等。新课程在教学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则是教师运用缄默知识进行传达。教师自在的成长必定影响学生的自在成长。

三、引领教师自在成长的策略

(一)思想的引领

1.分清教育中利与义的关系。

“利”在于占有,“义”在于奉献。作为教育根据地的基础学校,对教师的“义”方面有更多的期盼,希望教师都具备大教育观,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学校的长效发展,多一点奉献,少一些利益追求。而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对“利”的追求也是无可厚非的。学校可以通过讲座、论坛、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引导教师正确地看待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等利益问题,冷静地看待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奖金福利等现象,客观地看待成长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2.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认同。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是周而复始的,某些方面也是枯燥的。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教师最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肯定。然而,让教师感到最幸福的是获得个体生命的成长。学校应引导教师珍惜自己的潜能,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找到自我成长的最近发展区。自我价值的奋斗目标是教师不断前进的润滑剂,也是职业幸福的催化剂。

(二)眼界的开拓

1.阅读,登高望远。

引导教师进行广泛阅读,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找寻教育中对事物判断的依据和联想的参照,了解最新教育动态,摆脱习惯的束缚,在工作中与时俱进;读新闻报刊,了解生活中与教育息息相关的要素,用高瞻远瞩的视角指引自己的教育实践;读人文著作,让充满哲理、富有诗意、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书籍,给教师以睿智的眼光、深沉的思想,让教师去发现生命的真谛,去领悟教育的意义,让教师从容地行走于美好的教育世界。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开辟“教师读书吧”,在优美放松的环境中开启非正式的读书活动,在年级组例会中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在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特色团队开展“串联读书卡”活动,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评选藏书达人等活动。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文化品位,也决定教师个体的成长。

2.交流,开窗透亮。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诚挚的交流所产生的思想碰撞和交锋,会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主题和思想在教师的心中扎根,激起教师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的兴趣。利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培育室、自由团队等进行交流,丰富内心,提高素养;利用博客、微博、微信、邮件等媒介,猎取知识,收获思想;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进行学术交流,启迪智慧,开阔眼界;与学生、与家长、与家人、与朋友等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和谐人际关系。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交流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创新交流的方式方法,激起教师交流分享的激情和欲望,拓宽教师的教育视角,开拓教师的教育眼界。

(三)平台的建构

1.建构学习与交流平台。

创设各级各类的学习机会,如校本培训、学历进修、外出听课、参观游览、网络竞赛等活动,用追求进步的心态去学习,用不断反思的状态去成长,在理想与现实中架起桥梁,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让教师在学习的同时乐于分享,给予教师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年级组的读书交流会、教研组的校本研讨、青年教师的论坛、学校讲坛、网络教研等,教师在团队中交流分享,展示自我,开阔视野,达成共识。

2.建构实践与研究平台。

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师成长实践场,建构如提高课堂教学的“学科工作室”、以年龄分层的团队、丰富内涵的“艺体培育室”、促进技能的“基本功训练营”、与特色办学相结合的“项目组”等平台。学校提供思想上的引领、培训上的辅助和实施中的评价。同时,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记录和积淀研究成果,捕捉教育生活中的思维火花,切实提高教育生命的价值。

(四)评价的激励

1.走向个性化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不仅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考虑,对教育效果、教学表现、教育成就进行评价,更多的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注重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比如在物质方面,可以以项目奖励、团队考核等方式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在精神方面,可以为教师办个人书画展、举行项目比赛、进行某种思想的学术交流等等。符合教师内心需要和个性发展的评价将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内驱力。

2.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平等的,是民主的,起到促进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应该多开展自评活动,比如三年规划、一年规划、一学期规划的制定及其反馈;学校领导对各层次教师进行谈话,教师可以轻松吐露自己的困惑和愿望,使自己的成长得到帮助;教育教学故事、随笔、反思等的撰写,教师在实践中寻找理论的支持,在自我评价中促进自在成长。研讨式评价则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教师团队的共生。比如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记录教师成长点滴进步的同时,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注与评价,将激励教师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赢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校有责任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尊重教师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鼓励教师超越自己,让教师实现自在成长的生命自觉。

[1]刘铁芳.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70.

[2]刘铁中,黎钰林.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理性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5(5):87-91.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4]谌安荣.从自在自发到自由自觉——我国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7(5):48-53.

[5]赵昌木.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4(4):57-62.

[6]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10-12.

[7]朱新卓.专业:教师生存状态与教育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兼答教师职业为什么要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35-39.

G451.6

A

1005-6009(2016)57-0024-03

潘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江苏常州,213022)教导副主任,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生命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