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念重重,构建生动式高效课堂

2016-04-14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向阳小学任云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夹竹桃廉颇蔺相如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向阳小学 任云霞



悬念重重,构建生动式高效课堂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向阳小学 任云霞

语文学科具有浓重的生活色彩和很强的情趣性,应该是学生很喜欢的而一个学科。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低下。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由“厌学”转变为“乐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巧设悬念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将从“课题设疑”“内容设疑”“结尾设疑”三个角度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设置重重悬念,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课题设疑,激发探究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同样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课题解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的冲动,这就是先声夺人的结果。因此,如果教师在引入课题环节巧设悬念,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夹竹桃》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展示了关于夹竹桃的图片,并且详细介绍了关于夹竹桃特征的相关知识:“夹竹桃,是一种非常容易成活的植物,因为它花期长,开的花也非常漂亮,因此经常被人们用来装饰庭院或者街道。但是,人们在喜欢夹竹桃美丽的花朵的同时,却也对它心生畏惧,原因就是夹竹桃具有很强的毒性,大家在电视剧中也看见过相似的内容吧?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却对这种植物情有独钟,哪怕家里的其他花比夹竹桃还漂亮,他还是不改初衷,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这段话,不仅让学生对夹竹桃这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对季羡林的选择产生了探究的热情:“既然夹竹桃有很强的毒性,那么对夹竹桃我们肯定要非常小心,不能接触啊,那么,季羡林作为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还喜欢夹竹桃呢?”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教师通过几句话的介绍,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引人入胜,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说效果很好。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而教师就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产生疑问,激活他们的思维,产生探究的热情,这样主动性有了,课堂就变得活跃、高效了。

二、内容设疑,引导深度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一直是教学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小学生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却往往“知难而退”,从而不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对文本中心主旨的把握,因此,在内容方面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直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方向。

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于是让学生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怕”,并且还找到了证据:“通过文中韩勃的话可以发现廉颇避让廉颇的车子以及好几天不去上朝可以看出来蔺相如很怕廉颇。”还有的学生说:“廉颇是武将,而蔺相如是文臣,蔺相如肯定害怕啊,他肯定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样的看法显然不够完美,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秦王和廉颇谁厉害?连秦王都不怕的蔺相如会害怕廉颇吗?”接着教师为学生补充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蔺相如躲着廉颇,并不是怕,而是为了维护二者之间的和平,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的入侵。这样就实现了对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正确、全面的解读,体会到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高尚品质。

教师抓住文本解读的重点问题,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大家的辩论声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堂学习讨论达到一个高潮,同时解决了阅读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三、结尾设疑,埋下课外伏笔

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往往学生的精神已经比较分散,出现了疲乏的情况,这样当然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结尾部分也采取巧妙设疑的方法,强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教学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是这时,有的学生对于“是谁真正救了蜡烛,保住了秘密”这个问题提出来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其实文中的德国军官是有人情味的,这样才能让伯诺德一家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这样的问题就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疑问和讨论,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这个悬念进行到底:“既然大家谁都不能说服谁,那么我建议大家在课下的时候找一找关于二战的资料,仔细研究一下,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分析得出“德国军官的人情味不过是偶尔出现的,假如他发现了蜡烛的秘密,也一定会展现他恶魔本性的”这一结论。

这个教学实例告诉我们在课堂的结尾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让自己的课堂在又一次的高潮中完美落幕。结尾设疑,为课下的拓展埋下伏笔,让学生感觉余味无穷,自然更喜欢语文学习。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巧妙设疑,让课堂悬念重重,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巧设悬念,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教学高潮迭起,这就是素质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夹竹桃廉颇蔺相如
一支夹竹桃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负荆请罪
廉颇并非真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