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6-04-14江苏省泗洪县青阳小学冯晓敏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流动习作作文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小学 冯晓敏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小学 冯晓敏

【摘 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段作文 写作意识 策略研究

一、写作实践意识的培养

1.以“习作漂流”为形式展开

网络世界里有“漂流瓶”。你打开瓶盖,可以读到另一个人的心情或者故事。你可以只在内心分享它,也可以写一个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一段心情装进瓶子让它继续漂流。“习作漂流”亦如此。每一个习作的流动从自己的小组开始,然后归入班级这个大集体,直到集体里的每一个组每一位成员都经历,就完成了使命。每一个习作本都将因为流动,记载过身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或者精彩瞬间,尤其珍贵。那习作如何“流动”呢?

以“本”定流。习作本是漂流的主体,就如同网络世界里那个漂流的瓶子。习作本的数量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一般每6-8人为一组,每个组准备一个习作本。习作本先在主人所在的组内流动,流动的顺序可以事先抽签决定,也可以由组长决定,一旦定下来就不再更改。

以“组”分流。习作本的漂流以“组”为单位。开始前,每一个小组首先要确定组长一名,担任管理的职责。组长要负责征求组员意见给习作本拟名,以形成自己的小组文化,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合力,要开展评比哪个习作本名字最受欢迎,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602班的“四叶草”和603班的“金色童年”尤其受学生喜爱;组长要选择组内最擅长封面设计或绘画的同学为本子设计一个封面,也开展评比,以彰显各组的实力,增强各组的荣誉感、责任心;组长要负责为每一位组员排定流动的顺序,还要讲确定的顺序记录在习作本的扉页,一旦确定不再更改。

以“生”助流。习作本的漂流需要借助学生的力量。首先,语文课代表是师生之间的桥梁。课代表需要将每一天的评价和日冠军公布在教室墙面的表格里。其次,小组长需要督促同学及时阅读习作上的教师评语,需要鼓励每一位组员认真写作,为自己也为小组赢得荣誉。

2.以“师生合作”“读写结合”为原则拟题

学生习作,或叙述故事,或倾述内心的感受,或发表观点,都应该伴随丰富的情感活动,使他们体验表达时的快感,不知不觉中提高习作的水平。因此,设计习作任务时,最好提供一些真实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的写作更容易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如“五年级开学第一周作文”:周一,关于新老师、新同学的那些事(因为中途有外地或外校的学生新转进本班是很正常,或者因为学校人事调动有新老师调到本班任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学生们很好的写作素材);周二,随笔;周三,半命题作文;周四,随笔,写一件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事;周五,命题作文《我的读书故事》(结合单元作文)。

3.以“及时评价”“多元评价”为契机推进

习作的批阅要及时反馈,每日表彰“日冠军”,并配合班级管理以加分形式计入当天小组考核,或发短信给家长,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其他的学生或家长以“跟帖”方式进行点评或提出修改建议,让习作的作者收获很多的反馈信息,从而感受到写作是一件被尊重和重视的活动,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刘云生先生说过: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蹁跹。

二、写作意识培养的成效

自从我班开展以“习作漂流”为形式作文,我们班大多数的学生的写作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了,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从害怕写作文成为能够自觉写作,一些成绩相对好一些的学生开始爱上写作;他们从等待任务成为主动询问任务,并有部分学生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自己写作的文章。无法写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学生明显的少了许多。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的问题

以“习作漂流”为形式的写作意识培养,笔者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中也遭遇尴尬与困惑。

1.学生之间的差异

九年义务教育,到了高段,学生的习作水平以及形成了差异,班里有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叙事有条理,会表达真情实感,而有的同学无法流畅表达,几乎没有写作能力。这样的差异在“漂流”活动中会产生很多的不顺利。

2.教学时间的分配

“习作漂流”让语文老师每天都能读到学生的作文,有时惊喜有时叹息,时常会有及时反馈的冲动并很多次付诸行动,结果耽误了原计划的阅读教学任务;反之,若完成自己的阅读教学任务,那作文的反馈就会滞后,失去了最佳的时机与效应,笔者时时顾此失彼。

四、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项不断创新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挑战。只要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那么问题会一一得到改善。相信我的“习作漂流”会成为我语文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促成我语文教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4

【2】写作,2015

【3】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

【4】阅读与写作,2015

作文教学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容忽视。然而教学现状多以考试的功力为目的,很多老师信奉“授之于鱼”,将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作为作为教学内容,甚至让学生通过模仿范文、“缩构”文章,轻而易举将备考作文改头换面成考场作文;或者将写作教学的流程呈现为“教师命题——简单指导该如何写——学生练笔”的单一模式,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写给谁看以及怎么写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这些问题几乎是盲区。作文教学依然没有得到清晰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流动习作作文
流动的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