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欣赏这样的家长

2016-04-14李飞鹏

江苏教育 2016年55期
关键词:师姐表弟陪伴

李飞鹏

我欣赏这样的家长

李飞鹏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社会场所,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等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应努力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尊重;陪伴;欣赏;成长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父亲。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这些家长既是我在开展教育工作时的合作对象,也是我作为父亲这个角色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在这里,我姑且谈谈自己欣赏的家长类型,而这也可看作是对我前行道路的指引。

一、我欣赏尊重孩子的家长

我所接触到的家长中,能做到尊重孩子的不多见,这也许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或所处环境有关。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把孩子当成父母的私有产品,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有“父母之命不可违”这样的古训,也有“郭巨埋儿”这样匪夷所思的故事。而环境方面,因为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农村中学,不少家长们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层面。

在我任教的几年时间里,我见过太多家长羞辱和痛打孩子的事例。有一次,我班一个学生晚上外出上网,刚好被德育处教师抓获,德育处让我通知这名学生的家长到校。第二天,学生的家长来了,当他在办公室见到孩子时,第一件事不是听孩子陈述事情经过,而是让孩子跪在我的面前,然后猛地扇了孩子几个耳光,如果不是我及时拦住,他还打算用脚踹自己的孩子,丝毫不顾及在场师生的感受和孩子的面子。因为遇到不少这样的家长,所以每次学生犯错要通知其家长到校时,我一般都会事先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家长的行事风格,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其家长进行沟通,避免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当然,也有少数家长是懂得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样是我们班上的一个例子,一名学生参与了一起校内偷窃事件,德育处要我通知其家长来学校处理。这位家长来学校时,没有直接去找他的儿子,而是先找到我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再与我协商如何处理此事。后来,我们将这名学生单独叫到一间小办公室,里面就我们三人,他父亲说了自己对这次事件的感受,大意是自己获知此事后很痛心,但他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有错就改的男子汉,最后要他儿子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今后再也不出现类似情况。这个学生本来就没打算去偷东西,他只是觉得好奇才去参与,所以当他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后,很快便承认了错误,同时向他父亲保证以后不随便结交朋友并且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事实证明,这个学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参与偷窃之类的事件,而且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信任和宽容,学习上也比以前更用功了。而那些喜欢用羞辱和暴力手段教育孩子的家长,虽然可能一时让孩子不犯错误,但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其它一些负面影响。

其实,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拥有了自己的独立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心愿,而是去做他们自己,去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很难尊重他们,很难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们,而这无疑会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二、我欣赏陪伴型的家长

有一次和一位家长聊天,他的儿子特别优秀,我就向他请教家庭教育方面的“秘笈”。这位父亲淡淡地说了一句:“多花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一起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我知道这位父亲是一家单位的领导,应酬很多,于是免不了问一句:“你是如何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孩子的?”这位父亲笑了笑,说道:“我应酬是不少,但能不去的我都会尽量推辞,如果实在要去参加,我也会给自己限定好时间,尽早赶回家。”因为经常陪伴儿子,这位父亲坦言儿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会跟自己商量,父子关系非常好。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且见过世面的家长,人家文化水平高,像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每天为了生活东奔西走,哪里还有闲工夫陪孩子呢?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的育儿故事吧。

2015年6月,一位名叫何江的小伙子红遍网络,因为他是第一个站在哈佛毕业典礼讲台上的中国大陆学生。当他以“蜘蛛咬伤轶事”为题完成了他的毕业演讲后,人们对他的家庭和成长历程格外关注。何江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他们却有这样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 “再苦再穷不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在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下,何江一步步成长,并最终跨出国门,登上了哈佛毕业典礼的讲台,成了一位光芒四射的学生。

不过,在我的周围,像上面那样的家长实在不多见,相反,不少家长并不认为陪伴孩子成长是件必要的事情,他们更喜欢享受各种娱乐方式带来的乐趣。他们宁可把时间花在打牌、喝酒、唱歌、聊天上,也不愿意陪孩子聊聊天、玩玩游戏或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年寒假,当学生来拿成绩报告单时,我都会让学生给家长捎回去一封信。在信中,我给家长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希望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在春节期间少点娱乐,多点陪伴,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并且欢迎家长们跟我咨询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极少有家长会打电话给我。每到过年,村中所见到处是围绕牌桌或坐或站的人群,极难见到那种留守儿童和家长坐在一起聊天的景象。

三、我欣赏有耐心的家长

提到耐心,我想到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身边。我表弟是一个典型的慢性子,而我姑妈却是个急性子。从小到大,姑妈一旦见到表弟做事磨磨蹭蹭,总会劈头盖脸一顿骂,这就导致两人经常发生冲突,母子关系十分紧张。那么,在骂声中长大的表弟有没有改掉他磨蹭的习惯呢?表弟至今做事依旧有点磨蹭,仍然是一个慢性子,骂声给他带来的唯一改变是,他变成了一个做事犹豫、缺乏自信的青年。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姑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骂给表弟成长带来的影响,她还是喜欢把批评当成鼓励,还在用“激将法”去刺激即将成家的表弟。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蔡朝阳老师的读书微信群里听到的。蔡老师有个师姐定居美国,我们姑且也称她为师姐。师姐在美国养育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上进。按理来说,有这样的三个孩子,师姐应该是很幸福的了,但师姐也有她的苦衷:她非常担心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以后难以适应社会,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行动迟缓。二儿子一天天长大,该到上学的年龄了,师姐的担心与日俱增,生怕他在学校不能和同学以及老师和谐相处。为此,她准备到学校去跟老师反映一下儿子行动迟缓的情况,要老师给予照顾。令师姐没想到的是,不等她去学校,学校的老师主动找上门来了。老师告诉她,经过他们的观察,发现她儿子做事有点慢,有时作业不能准时完成,不过没关系,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再说这是孩子的天性,等他长大一些就会变好了。师姐听后吃了一惊,这位老师竟然没有提出让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而是说要顺应他的天性。不过,师姐慢慢地也接受了孩子行动迟缓这一事实,并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等到儿子上六年级的时候,师姐发现他行动的效率慢慢地高了起来,而且学习成绩进步非常之快。在这个过程中,用师姐自己的话来说,她除了等待,其它什么也没做。

与自然界很多动物出生不久后就能开始小跑步相比,我们人类的发育确实迟缓得多,这点从婴儿学会走路至少需要十个月时间便可以看出。然而,我们很多家长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慢了下来,家长们想到的并不是去适应孩子的节奏,而是轻则催促,重则怒吼,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除了欣赏尊重孩子的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有耐心的家长外,我还欣赏那些能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智慧的家长。最后,我想用雾满拦江在《中国的父母最自私?》一文中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并与广大家长朋友们共勉:你无法强迫孩子优秀,但善待自己,让自己活出价值来,这应该不难。

G459

A

1005-6009(2016)50-0054-02

李飞鹏,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中学(江西宜春,336016)教务处副主任,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师姐表弟陪伴
陪伴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师姐的一周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我的“唐僧”表弟
师姐的一周
陪伴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表弟斌斌
淘气的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