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4-14鄢海兵
⌾鄢海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鄢海兵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标;创新能力
新标准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他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里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培养数学素质的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任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与时代发展想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丰城五中 3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