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4-14马小强
马小强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马小强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发挥市场导向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增强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乏利益驱动、缺乏资金投入、合作关系表面化,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企业为主导;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受此影响,艺术设计专业也受到了各院校及众多学生、家长的亲睐。据不完全统计,有60%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1]。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作素质的培养,学校培养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逐渐开始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将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校企各自的发展需求[2]。
1 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化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学校为主的教育模式与实际工作技能、工作素质相结合,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1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导向性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依靠一定的特色取得长远的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可以让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接地气,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
1.2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重要特征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就必须通过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工作,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技术骨干、专业能手走进课堂,将企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校教师、学生走进企业,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实践项目、增强动手能力、设计实践能力。
1.3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存在的根本就是不断获取经营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成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将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来,可以尽早介入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节约企业在搜寻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成本,用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吸引学生;借助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培养、筛选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专业人才;再通过企业的薪酬福利、晋升培训等方式留住人才,最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艺术设计队伍,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
2 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分析
尽管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各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改革与尝试,但却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归纳起来由以下几点原因导致:
2.1缺乏利益驱动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合作双方的立场与角度不同。企业的目的是不断获取经济效益,学校的目标则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大多数企业更侧重于双方的合作能够带给自己唾手可得的经济效益是什么,而不是未来可获取的收益有多少。虽然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等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中,但学生就业去向并不稳定,企业的投入很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急需的人才,企业通常会采取直接招聘的方式解决,灵活方便又节省培养成本。此外,高职院校知名度、美誉度有限,企业能从合作关系中得到的隐性效益也不明显。再加上国家虽然鼓励校企合作的开展,但目前并没有出台如经济补偿、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实质性的措施来鼓励或强制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缺乏利益驱动。高职院校为了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改革与尝试,不得不主动出面牵头、联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处境比较被动,基本处于“单相思”状态。
2.2缺乏资金投入
无论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专业能手走进学校,还是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走进企业,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据统计,高职教育的成本是普通大学成本的1.64倍,但目前国家投入普通大学的资金实际却是高职教育的4~10倍[3],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国家层面就缺乏一定的认识;不仅如此,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属于地方政府,其经费来源还要受属地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多寡、甚至地方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高职院校的拨款;再加上研发经费的支出通常更倾向于科技活动或实验发展,对于艺术设计这类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其科研投入经常被忽略。政府、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投入不足。而合作关系的另一方——企业,在进行资金投入时不仅会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还会考虑其自身经济实力及投资风险,基本不愿在此类合作关系中投入资金。多重因素导致合作资金缺乏,严重制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2.3合作关系表面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常见的合作方式是企业提出设计需求,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貌似分工明确、合理的合作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大阻力:一是学校需要在正常教学秩序不被打乱的前提下完成合作事项;企业却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来保证设计作品的可用性,双方需求难以协调;二是学生管理工作很难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在18~20岁之间,已成年但并不成熟,贪玩、缺乏责任感,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不可能在这些方面过于迁就学校和学生或承担太多的责任。因此,合作关系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持续深入[4]。
3 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1创新教学模式,打破教学局限
艺术设计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社会、科技、文化、市场、经济等多个门类,要突出艺术美感,又要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因此,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就应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走出传统的教学局限,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比如:模拟企业的实际经营场景,采用项目教学制,将企业的项目带入到艺术设计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所需的设计作品,最终由企业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挑选出符合要求的作品。为了保障完成此类教学任务,学校可打破正常教学常规,每周安排2~3天作为企业工作日,并按相应企业的工作时间及工作制度实施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实际的设计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完成“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好评的动力驱使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翻阅教材、查找资料、相互探讨或与教师交流[5]。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氛围中,能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的操作练习将其巩固升华,最终形成真正的工作能力。再如:学校可以在广泛搜集各方信息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材、开设“订单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对企业、行业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职工”角色的无缝对接。
3.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高职院校“以企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大,高职院校要在实习实训、师资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经费来源方式太过单一,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拓宽收入渠道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应在明确政府投入为收入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保证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定的政策机制,让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设立教育基金、争取社会捐助、发行教育彩票等方式积极创新筹资渠道;此外,还可以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转让设计成果、提供技术服务或咨询培训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3.3完善保障机制,消除企业顾虑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才的直接需求者。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借助人才为自己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把企业的需求放在首位,也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然,企业的存在要遵循“不断地获取经济效益”这一原则,政府和社会不能把全部的担子抛给企业来承担。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实训场地、设备仪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投资压力,政府应当给予企业相应的经济补偿、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实质性的保障措施,而且还应把这些保障措施形成法律条例、政策文件等,解除企业投资的后顾之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
4 结语
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企业、对学生,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1] 袁泉.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问题分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 马小强,王强,刘敏.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72-74.
[3] 王影.高职院校规模效益的误区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24.
[4] 王宇.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困境与建议[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8-9.
[5] 王珊珊.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8):68-70.
(责任编校王小飞)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9.050
20160620
湘潭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度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ZJ20151027)
马小强(1981-),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G712
A
1674-5884(2016)09-0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