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6-04-14彭爱民
彭爱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303)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彭爱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303)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要求,对英语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重新定位,构建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依据这些模式,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重新明确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12月6日,广东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年会在惠州学院举行。此次年会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一次预读,以便各地方院校能顺利依据“国家标准”制定各自的“校级标准”。本文结合2014年年会探讨的主要内容以及地方院校面临转型改革的新趋势,分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1 新形势下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调整和改革。最近国家教育部“高校改革方案”已出台,全国将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或职业类教育高校。数量上这些院校占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50%,足见改革力度之大。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趋向于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方向发展,各高校开出的专业和方向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重理论轻技能,造成毕业生缺乏实操能力,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下滑,人力资源被搁置,而技术岗和行业精英岗大量冗余。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或职业类教育转型势不可挡且刻不容缓。
英语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真正运用到所从事的工作或社会实践中去的人才,即能学以致用的人才。人才要能用,才能“符合市场需求”,而“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最迫切任务。纵观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从20世纪80年代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确立,使该专业独立于其他人文学科,培养“知识型”或“研究型”人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1];20世纪90年代末,为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教育部重新修订和调整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教育、文化、经贸、外事、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为“英语专业+X”(X表示“复合学科”)[1];2003年,高等教育进入扩招阶段,即由精英培养转向大众化培养阶段,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英语专业+nX”(n表示“复合学科的门数”)[1]。目前很多高校已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状况和特点,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各具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如武汉工程大学的“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双专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上海理工大学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清华大学实行的外文实验班培养模式等[2],这些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老师们的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依据高校改革方案,把英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多语种、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依托大学综合性学科教育资源,培养外语语言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强、具有灵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的外语专门人才”,明确了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各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此为目标和依据,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地方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类教育型高校转型,地方院校的各个专业要实现与人才市场充分接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结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为主导,以教学为主流,主要培养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服务应用型、职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等专业应用型人才。英语类专业主要培养服务型、职业性和复合型等应用型人才。要培养这些类型的人才,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指由地方院校与地方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地方企业全程参与地方院校的英语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英语类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地方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实习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地方院校培养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应紧密联系当地知名相关行业企业,与他们联手共同培养专业对口的英语类应用型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地方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学生毕业时也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就业率也就有了保障。
二是“分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介于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普遍采取的“专业招生、专业培养”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之间的一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分成几个阶段。根据这一培养模式,英语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英语类专业的各个专业和方向,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实行大类招生和培养,使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基础课程甚至可以涵盖高级英语、高级写作、高级听力和高级阅读等原设于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到大学三年级再实行专业或方向分流,集中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分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节约教学和师资资源,提高教学和实践效率。
三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产业部门与地方高校在遵循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式共同协作、共同育人,是利用地方高校和地方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地方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培训、科研等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工作场所结合起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可分为引入期(1984-1989)、探索期(1989-1996)、稳步探索期(1996-2003)、创新发展期(2003年起)[3]。地方院校英语类专业实行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四是“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的要求,结合当前出现的就业难与用工荒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对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更加适用、更加有效、更加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思路。
3 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以上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英语类专业是否符合地方社会的需要和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地方高校要结合当地市场的人才需求,选择相应的复合学科来培养。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则培养什么专业方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如惠州学院依托惠州市众多日企优势,采用日语专业协同办学,设置日英双语方向,主修日语兼修英语,培养英日语双能型人才,与当地日企协同培养专门人才,就业形势良好,培养的毕业生深受当地企业的欢迎。
二是英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地方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决定地方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的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两大因素,而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同一所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宗旨呈现出稳定性和灵活性,由于办学理念通常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所以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长期呈现稳定性。
三是英语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总体思路是否清晰,基本框架是否合理。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处理好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其他方向之间的关系,避免片面地将专业方向作为专业来办的思想和认识倾向,通过教育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这一问题逐渐统一,逐渐规范。
四是英语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是否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导。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一定要多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如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可以安排1~2个学期。要合理协调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除课程设置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目前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实训法、操作练习法、实习作业法、项目研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其中英语专业运用实验实训法应注意做好实训准备工作,明确实验要求和做法,做好实验报告,如“语言测试实验”等。英语专业操作练习法主要有商务英语实训、外贸实训、说课与评课、微格教学等,这些方法应常用于实践教学环节。
五是英语专业的应用和实践环节是否得到提升。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应用与实践环节,把应用与实践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努力探索适应基层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目前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应用与实践环节还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的实习实训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部分地方院校毕业实习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时间不足,有的甚至短到几个星期,毕业生还没来得及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就结束了实习生活;实习内容方面,毕业实习生往往以参观为主,还停留在见习观摩阶段,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在实习报酬方面,毕业实习生劳务报酬微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报酬;由于近年毕业生过多,地方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都难以很好地组织毕业生成规模实习。所有这些都构成毕业实习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障碍,影响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规避以上障碍,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毕业实习生应用与实践环节。
4 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实际和自身特点,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
[1] 刘琦,吴琼.论新形势下高等师范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意义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88-90.
[2] 方颖芝.知识、能力、素质:新形势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4(4):96.
[3] 张忠家,黄义武.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校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9.041
20160410
201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综合类教改项目)(GDJG20151028)
彭爱民(1969-),男,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
H315
A
1674-5884(2016)09-0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