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反思
2016-04-14张佐敏戴玲
张佐敏,戴玲
(海南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 b.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对高校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反思
张佐敏a,戴玲b
(海南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 b.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财政学专业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学科,其培养的学生是财政部门的人才基础。然而,由于我国公务员招考制度改革和大学课程改革,使得财政学专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财政学专业存在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实用性逐渐减小、学生缺少财政实习机会、教师缺乏财政实践经验以及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等等。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就业率对高校财政学专业进行拨款,增加社会学、心理学、危机管理学等课程作为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聘请财政部门退休人员作为财政学专业教师和改革财政专业教师考核制度,以及高校开设财政部门实习课程。
财政学专业;高校;财政部门
财政学专业在我国是高等教育分类中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其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学生接受财政学专业教育有利于其了解政府财政部门如何运作、传播国家财政政策和为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储备财政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财政学专业改革落后于大学课改和政府改革,导致该专业的社会适用性越来越小,既不利于财政学专业发挥储备财政人才的作用,也不利于财政学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无论是为国家储备财政人才考虑,还是为学生发展前景考虑,政府和高校都应重视财政学专业存在的问题,改革财政学专业教育。
1 财政学专业特点
财政学专业是以财政学、税收学、政府预算管理等为核心课程,系统地研究政府收入和支出活动,以及研究这些活动如何影响政府职能的一个学科分类。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是财政学专业特点最直接的体现。985高校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本科专业以国际税收、政府预算管理、国家税收、中级财务会计、中级公共经济学、中国税制为专业必修课;中山大学财政学研究生以财政学文献选读、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必修课;211高校中,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本科专业以政治经济学(上)、经济学原理(微观)、会计学、经济学原理(宏观)、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国家税收、政府预算、公共财政管理、计量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财务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相比其它学科,财政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
1.1为政府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财政学专业设置了财政学、税收学和政府预算管理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都与财政部门相关,有利于财政部门合理制定各种财政政策和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因此财政专业培养的学生实际上是在为财政部门储备人才。然而,若这些学生最终没有进入财政部门,则所学财政学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很少能为自身带来收益。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财政学专业学生放弃了其它可提高自身收益的知识,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1.2学生就业对财政部门依赖较高
类似于石油开采专业学生就业对石油公司、铁道维护专业学生就业对铁路公司的依赖,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依赖于财政部门。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财政知识的系统训练,已在专业技能方面投入大量成本,学生到财政部门工作是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的最好途径。
1.3本科财政学专业偏重经济理论,研究生财政学专业偏重数理推导
从高校财政专业必修课设置可以看出,本科财政学专业偏重经济理论。必修课中公共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和货币金融学都是偏重经济理论,这是由于财政学的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另外,目前多数高校突出本校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经济理论方面的学习。财政学研究生专业课程非常少,多数高校的情况是专业课只有一门,但是学生却难于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而不得把精力放在经济学通识课上,因为中级或高级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些经济学通识课程涉及数学模型太多。数理推导虽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个具体财政现象的理解,但是数量模型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学生过于专注某个财政现象而忽视了其它财政现象,有可能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
2 当前财政学专业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财政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门类,其系统地探究财政规律和传授财政知识,因此财政学专业的问题,不仅涉及财政领域内的大量教师和研究人员,也涉及每一年进入大学接受财政专业训练的广大学子。
2.1高校课改不断压缩财政学专业课程,财政学专业特色越来越不明显
课改是高校永恒的话题,而目前高校课改大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学科基础课程[1]。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为增加学科基础课,学校不得不压缩专业课程。财政专业课改的第一后果是,财政学专业必修课减少。财政学专业原来专业必修课,如税务稽查、税收代理、政府预算管理与会计、财政绩效管理与评价、政府采购制度管理等,变成了专业选修课。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变成专业选修后,一般情况将导致课程重要性下降,学生倾向于挑选课程难度较小、容易得高分的课程,或者教师为了所教授的选修课有足够数量学生选修,故意降低学习难度。无论是学生主动还是教师主动避开财政学专业难点课程,对学生财政专业素养的形成都非常有害。第二后果是财政专业必修课课时下降。学科基础课增加后,财政学学生不但专业必修课减少,而且专业课程的课时也要减少。例如,一些高校的财政学由54课时变成48课时,再变成32课时;国有资产管理由原来的48课时变成40课时。专业课程学时的下降必然影响学生深入了解财政学专业知识。课改的第三个后果是,学生对财政知识浅尝辄止,专业技能特色不明显。多数高校的财政学专业隶属经济学院或财政金融学院,学科基础课增加后,财政学专业学生增加了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知识结构与经济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相似,专业技术特色下降。
2.2过分向理论经济学靠拢,财政学的实用性正逐渐减小
财政学专业向理论经济学靠拢源于我国高校专业目录调整[2]。教育部在1997年和1998年对研究生和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管理学由原来的经济学中独立出来,而财政学是一门兼具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例如,财政学中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问题、最优公共产品数量问题、公共产品提供方式问题、税收的经济效应问题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等问题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而政府支出管理、税收管理、公债管理、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等却又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专业目录调整后,把财政学放在经济学大专业目录下,导致财政学的经济学属性不断加强、管理学属性不断变弱。
当前高校的科研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学的经济学属性,并使其不断向理论经济学靠拢。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学术领域的竞争。科研实力强大的985和211高校要建设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较弱的普通高校也宣称要建设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高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对财政学专业而言,学术论文越靠近经济学范畴越容易被经济学广泛的学术圈接受,而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是越来越数理化,导致财政学论文充斥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图表。财政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大量精力用于数学推导和计算上,对接近现实情况的如何管理政府支出、税收、国债和政府采购等关注越来越少,导致财政学的实用性不断下降。
财政学专业的生命在于其所培养的人才能为财政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若其实用性下降,财政学专业将不断被边缘化,危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3学生缺少财政实习机会,教师缺乏财政实践经验
财政学专业学生缺少财政实习机会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高校和社会没有提供合适的机会。首先,相当数量高校财政学专业没有设置实习课程,学生从大一第一学期到大四第一学期都在高校上课,大四第二学期又忙于找工作和完成毕业论文,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参与财政实习。其次,即使一些高校财政学专业设置了实习课程,但实习范围设置非常宽泛,学生实习范围包含各行各业,而没有特别指定为财政部门。由于工商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较多,学生往往选择在工商企业而非财政部门实习,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财政实践结合起来。再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各地财政部门几乎不提供财政学专业学生实习岗位。
高校财政学专业教师缺乏财政实践经验与我国高校用人制度有关。高校教职在我国是热门工作岗位,人们要获得高校教职需要具备严格的受教育条件和科研业绩,而越是有名的高校对受教育条件和科研业绩要求越高。以海南大学为例,近年财政学专业引进的教师必须具备985高校博士学位,同时还要满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至少发表1篇南大核心B区学术论文”。财政学专业教师毕业前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术研究,而进入高校后又缺少进入财政部门实习的机会[3]。虽然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绝大部分不具备财政学博士学位。具备财政学博士学位的财政人员,学术水平也鲜有达到高校的高求,而学位和学术要求都达到高校标准时,对财政人员职业发展而言,更好的选择是留在政府部门。
2.4财政学专业招生过多,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
我国以1999年开始实施大学扩大招生,全国高校经过十多年扩招后,大学录取人数上升了近5倍[4,5]。另外,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类,经济类专业为高校热门专业,导致财政学专业学生增长率高于其它专业学生的平均增长率,即大学对财政学专业的盲目扩招使得财政学专业学生供应大量增加。然而,财政学专业学生需求却因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实施而受到巨大挤压。在目前公务员招考制度下,财政部门招考公务员一般不能指定报考学生必须出自财政学专业,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专业学生都可以报考,导致财政部门对财政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大幅下降。
3 解决财政学专业困境的办法
造成财政学专业目前的困境既有政府改革和规划的因素,也有高校自身的因素,因此解决财政学专业困境时,政府和高校应主动作出相应调整。
3.1教育部门根据就业率对高校财政学专业进行拨款
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高校扩招,但高校都具有扩大招生的经济和政治激励。招生越多收的学费就越多,教育部门的拨款就越多,高校的收入就越多,但支出却可以几乎不增加。例如,按正常规划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为30人,但是增加1个学生,学校几乎不用付出任何额外成本。正因为多数情况学校增加学生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而收益成比例上升,多数普通高校中热门专业一个课室往往60多人同时上课,更有甚者接近130人同时上课。另一方面,学生数量越多,学校行政机构就越庞大和复杂,对学校行政领导政治地位的提升作用就越大。因此,即使学校了解财政学专业人数过多,也没有经济和政治激励缩减财政学专业招生规模。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教育部门进行顶层设计,控制全国财政学专业的招生数量。但此法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教育部门不方便对各校财政学专业具体招生指标进行分配。二是教育部门改革高校激励制度,对教育经费的拨款不再根据学生数量来分配,而根据各个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分配。例如,若某高校财政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则足额拨付教育经费;若就业率仅达到60%,则只按足额的30%拨付教育经费;若就业率低于60%,则该校的财政学专业当年得不到任何教育经费拨款。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降低了学校对财政学专业招生的边际收益,使得学校自动调节财政学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努力提高财政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3.2加强财政学专业的应用性,增加社会学、心理学、危机管理学等课程
财政学本来就包括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内容,是具有强烈实践需求的学科,而当前财政学专业的理论经济学化和数理化发展方向,严重影响其实用性。加强财政学专业的实用性,首先要纠正其过分强调经济学科属性,而忽视其管理学科属性的作法。具体做法为适度减少公共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等经济学科基础课的课时,增加税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等具有管理学属性的课程。其次,纠正大学课改一刀切,通通减少专业课和增加学科基础课的做法。财政学专业只有加强专业课教育,才能使财政学专业学生加深对财政工作的了解,突出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更适应财政工作。再次,与时俱进,新增突现当前财政工作需要的课程,如社会学、心理学、危机管理学等。因为现代社会财政部门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社会赋予财政部门更多使命。例如,出现重大灾难时,社会期待财政部门能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此时不只是财政增加转移支付或补贴的问题,因为转移支付或补贴方式的不同,新闻媒体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报道,对民众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在相同数额的转移支付或补贴的情况下使财政工作受到社会最高认可,成了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因此,财政学专业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和危机管理学等课程有利于财政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3聘请财政部门退休人员作为财政学专业教师和改革财政专业教师考核制度
财政学专业教师缺少财政工作经验是财政学专业实用性逐渐减弱的重要因素。为增加高校财政专业教师财政工作经验,高校不要将招聘目标仅限定于具有高学历和科研业绩的博士生上,可偿试改革高校人才招聘政策,在财政部门聘请具有丰富财政经验的官员担任财政学专业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师,这不仅有利于财政学专业学生吸收财政工作经验,还有利于该财政学专业与财政部门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情况在教育发达国家并不少见,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在我国高校非常罕见。高校偏重学术考核是财政学专业实用性逐渐减弱的另一重要因素。高校财政领域的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由于学术研究而脱离实际却得不偿失。高校应权衡前沿学术研究与传道授业之间的关系,合理激励从事出色教学工作的教师。
3.4财政部门提供实习机会,高校开设财政部门实习课程
财政学专业具有为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其培养的学生是财政部门的人才基础,财政部门应为财政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财政部门提供实习机会,不仅有利于财政学专业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还有利于财政部门减少工作量,甚至有利于减少正式人员编制、提高财政效率,对财政学专业学生和财政部门而言都是双赢。当然,仅仅依靠财政部门提供实习机会,还不足以让学生到财政部门实习。学生到财政部门实习首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不能让实习时间与其它课程学习时间冲突,这就需要财政学专业专门开设财政部门实习课程。这种实习课程不同于目前多数高校的实习课程,其实习范围必须限定于政府财政部门。学生到财政部门实习还需要充足的激励,因为部分惰性较强的学生可能无视财政部门提供的实习机会,此时财政学专业需要对财政部门实习设置一定的条件,如实习时间、受财政部门考核等,若不达到条件不准许学生正常毕业。
[1] 樊丽明,刘小兵,姚玲珍.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7):21-25.
[2] 罗昌财.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学专业改革方向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11,12(2):103-107.
[3] 张宏霞.应用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5):122-125.
[4] 张卓,徐峻.高校扩招如何影响大学毕业生收入——基于CHIP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5,5(20):10-19.[5] 吴要武,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研究,2010(9):93-108.
(责任校对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8.038
20160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63013);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HNSK(GJ)14-21);海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HNKY2014-07)
张佐敏(1984- ),男,广东河源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财政学教学与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08-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