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探析

2016-04-14廖志鹏尹芳周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办学

廖志鹏,尹芳,周力,

(湖南科技大学 a. 法学院; b.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探析

廖志鹏a,尹芳b,周力a,b

(湖南科技大学 a. 法学院; b.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资源配置体系是高校内部管理结构中的基础要素与环节。学校资源包括各种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科技资源、资产和资金等,高校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与管理;要探索适应教育、科技发展形势的教学、科技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市场经济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与共享、资本及债权的合理营运与财务安全,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

现代大学制度;高校;资源配置机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结构布局的调整已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举办格局,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面向、经费筹措和资源投入、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等趋于多元化,这既拓展了高校发展的空间,也使之受到更多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必须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改革管理机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1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体系的内涵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行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明确大学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权力和责任,为此,高等学校要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和面向社会依法依规自主办学的原则下,加强决策和管理的民主性。资源配置是大学内部管理结构中的基础性环节,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政府对高校办学资源进行合理投入和宏观调控,高校自主进行内部资源配置,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资源配置属于经济学范畴,分为相对的两个层次,即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较低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方向大体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地区或产业体系内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它使生产处于最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让资源尽可能的发挥最大作用,其合理性与最优性体现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1]。较高层次是指资源在不同的生产单位、产业和地区之间如何分配,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使每一种资源有效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或方面。

依据厉以宁先生的看法,高等教育在资源配置上有两个方面:微观配置和宏观配置。前者是指资源总量分配在高校内部确定的前提下,怎么样来合理利用和组织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使其效益最大化,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科研成果,吸引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后者是指在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一定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怎样让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教育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分配,并在那些有需要的高校和地区进行一定的倾斜。高等教育虽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性产业活动但它也是一个投入产出活动,从这一层面讲,投入产出效率同样也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可缺少的一个要求。

作为高校发展战略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保障资源配置,它的优化势必带来高校管理工作的提高,所以在高校对于高校资源的配置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而言表现的越来越重视。但在现实中高校资源配置的状况却是很难让人满意,所以研究高校资源配置,就显得十分有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高校资源配置相关文献的整理,我们不难看出,高校的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这三个部分所组成。合理配置大学内部资源,可使有限办学资源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能够使资源配置真正围绕教学科研这个中心任务,并用于建设学校内涵上。同时,也能通过资源配置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性[2]。

2 当前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是根据校内各部门的状况,对所得到的国家分配、社会筹措和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校内配置,将教育资源分配给相关部门、机构和个人,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建设发展,从而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研究出良好的科研成果,提供基础的社会服务,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进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存在普遍不充足的现象,对于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不能很好满足。高等教育高校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资源的竞争。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的来源主要是指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虽然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国家在不断加大,但是高等教育资源在资源配置的总量上是缺乏的。在校内资源配置上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生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依照教育部的规定,生师比14∶1为优秀,16∶1为良好,18∶1为合格,而无论是1999年前还是之后,高校生师比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可见高校人力资源尚未能达到最优配置。另外非教学人力资源配置偏高。目前,行政本位和后勤本位是我国高校存在的两个本位。造成学生人均成本和教育行政成本提高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在高校非教学人员队伍数目太过庞大[3]。这带来的是高校中稀缺的资源,很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行政和后勤中去了,造成的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性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第二,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滞后。一是科研人才流失情况较严重。有些高校因科技人才政策存在偏差或执行力度不强,造成科技人才外流,影响到学校科技资源的配置。二是机制体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对待科技资源配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源配置体系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机制。三是科技资源的开发渠道单一,浪费现象严重。四是一些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不紧密,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造成科技成果资源的浪费[4]。

第三,教育教学资源重复占有、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想要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经济实体它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高度重视,因此高校作为实体经济的一种也不例外。但当今我国很多高校跟风所谓的“热门专业”而盲目开设专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在我国绝大部分大学中,不管自身办学条件如何,对于计算机、财会等相关专业的开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这使得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计算机类、财经类本专科专业短期内增长了一倍,这就过度浪费了教育资源。除了专业盲目开设外,各高校的二级附属学院和各专业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争夺,造成了教育教学设备与研究机构的重复购置和重复设置。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制度制约和政策,以及投资论证严重不足,材料和教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偏低,使本来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参照世界银行的有关统计:我国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低于平均水平60%。另外我国高校的仪器设备闲置率达20%以上,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那些昂贵的设备的利用率竟然连15%也没达到。

3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建设的主要路径

3.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使用与激励

资源配置体系是高校内部管理结构中的基础要素与环节,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产和资本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办学资源,高校必须高度关注它的建设。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在管理效率的提高上有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在考虑高校办学特点的同时,又要考虑高校人力资源的个性特征,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和建立起一种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方法和基于能力、业绩并重的薪酬制度,以此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而真正实现才尽其用、人尽其才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格局[5]。高校传统的人事政策普遍地造成了一种“分糕效应”的模式,即很少看造蛋糕份额,而只看蛋糕的分配额度,相应在人事政策上大多数取决于人的学历、资历和职称等方面。这种模式导致教职工都选择去拼命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在这种人事政策的影响下,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6]。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实行计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模式,开展了职称制度改革,实行了合理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

3.2推行全额成本核算,提高内部资产资源的利用效益

首先,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加强管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应由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在购买大型设备时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制定合理的资产购买计划,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校内对那些长期闲置的设备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对于闲置设备的资产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为了提高资产的整体效益,我们对于资产的管理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部门要负责所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并要对学校总体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再投资。同时,将大学资源中非教学工作占用的成本核算出来,从而以科学规范的方式配置资源,从制度上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3.3在校内各建立各类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公共设施教育教学资源和科技资源,要尽量使管理开放化,实现资源共享。要实现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师资的优化在大学内部,对相容性较强的专业,为了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投入,我们要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实现共享,这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共同发展。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既能降低生均培养成本,又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要设立多种平台,构建科学的校内资源共享机制。首先对优质师资、课程资源、数据信源、大型仪器设备等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立可以资源共享的平台,在怎样合理担负公用设施的运行成本方面我们要进行合理探索,来引入有偿使用资源的新机制。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在降低办学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7]。当前一些高校尝试采取比传统组织结构更灵活的形式,如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等,使得大型试验仪器设备等得到充分共享,教学与研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2] 刘曼格,刘春.论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现状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5-109.

[3] 闵维方.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2):17-26.

[4] 王燕.高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措施[J].中国高校科技,2014(7):30-31.

[5] 徐晓阳.加强预算管理 全面优化高校资源配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94-95.

[6] 王永斌,蔡中宏.甘肃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聚集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05(3):27-30.

[7] 杜守旭.构建学科群下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113-116.

(责任校对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8.033

2016052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FA100281)

廖志鹏(1972-),男,湖南新化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40-057

A

1674-5884(2016)08-0105-03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