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2016-04-14田文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谚语英汉汉语

田文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田文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积淀,且经历代代相传传承下来。本文分析了中国西文化差异根源,将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从生活习俗、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展现在读者面前,以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谚语;翻译;中西文化差异

谚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经验,能够对其进行精辟地总结和概括,且具广泛的影响和深邃的寓意,反映出国家的社会制度和观点、历史地理以及一些生活哲理,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中英两国的谚语比较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谚语的文化内涵也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国的谚语,让英汉谚语能够在两国文化的影响下更加光彩夺目。

一、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哲学方面

长期以来,中国都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讲究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对自然抱有崇尚的心[1]。这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统一,更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相处。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华民族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就是内省自制、道德本位,要时刻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必要的时候必须要牺牲个人利益。有人把中国文化称为“we”culture——集体文化。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他们认为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取得成功,个人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别人的支持,因此必须要通过互相合作互帮互助来谋求共同利益。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主客两分的思想是他们的主导思想,在他们的观念里,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通过自身努力对大自然进行改造,以实现人类的目标[2]。所以,奋斗和成功是西方人所崇尚的,西方人更倾向于追求民主和自由,更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在这样的文化下,个人主义极为严重,它反映了西方社会价值观,并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在西方人眼里,追求个人利益,行使个人权利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很多人也将西方文化称为“I”culture(“我”文化),这和中国集体文化形成了鲜明对照

(二)思维模式方面

人们认识外界事物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往往也有所差别,因而不同文化地区的人其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更多地从整体上做主观判断而少做客观分析;而西方人、抽象思维高于具体思维,注重形式逻辑。英汉句法的不同构造就是有思维方式差异的体现,汉语以动词为中心,横向铺叙,多用中短句,注重语义和语境结合,属“从多归一”,达到意合目的而不受形态限制;英语以主语、谓语为核心统领句内其它成分(如短语及各种从句),通过词汇形式、关联词等形态系统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属“由一到多”。例如下面这句话:

The doctors informed me that he would need to change his lifestyle completely,which meant no more farming life[3].(医生告诉我,父亲需要完全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他无法再过农耕生活)英语以主语“doctor”和谓语“informed”为轴心形成一句话,完全传达了作者之意,而汉语须用三句话才能表达完整。

(三)宗教方面

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上帝在他们眼里是唯一至高无上的神,具有很高的权威。就像一些谚语中所说的:“Heaven is above all”、“God is above all”(上帝是至高无上的)[3],“God never shut a door but he opens another”(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门),“help yourself,and God will help you”(自助者,人恒助之)等等。而在中国人眼里,他们更看重“天人合一”或者是“神人合一”。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儒教,直至三教合一。与佛教、道教有关的谚语如:不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4]。儒家思想更是汉语谚语体系中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譬如: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y nature,men are nearly alike;by practice,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

言必信,行必果——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等等都是至今遵循的至理名言。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谚语反映生活习俗差异

语言来自人们的生活,同时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生活习俗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词汇的形成和发展,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西方人主要以黄油,面包,奶酪、牛奶为主,正如英国谚语'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的东西让人厌烦),而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由此产生了像“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等谚语,再譬如

服务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本身工资水平较低,酒店作为密集型服务行业,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服务质量意味着对员工的高要求,高约束,意味着员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并且不同档次的酒店福利待遇也有很大偏差,导致同工不同酬。而员工往往把薪酬福利待遇作为考量一份工作的基本标准,所以,当员工在寻找到更高福利待遇的企业后,就有可能跳槽。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some like apples and some like onions.”。这个谚语和中国的“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意思基本相同,但英国人却采用的是“apple(苹果)”和“onion洋葱”,这是缘于“萝卜”(radish)和“白菜(cabbage)”是中国最常见的蔬菜,这个谚语映射出了中国人生活习俗特征。可见不同民族的谚语勾勒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特征。

(二)谚语反映人文思想差异

人文主义强调如何才能将人的本身发扬光大。而西方人对此看法有所不同,这一点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早在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有一些学者不仅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同时对人本身也非常好奇。那个时期的谚语中就有所体现,其中反映出他们的神具有人性化特点。比如说,“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Venus grows cold.”(维纳斯如果离开克瑞斯和巴库斯,她就会觉得很冷)。维纳斯是爱神,在人们心中,她身上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她也需要酒神(Ceres)和谷神(Bacchus)的陪伴,她的爱情也离不开美酒佳肴。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的神学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它创造了人类,所以人类只是上帝的仆役。而人文主义思想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人的价值也更受到肯定,这一点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说:“Man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e.”(人是宇宙的灵魂),“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不仅如此,禁欲主义也是人文主义者所反对的,他们充分尊重人的需要,认为享乐是一种需要,而不是罪恶。所以,英语谚语中也有鼓励人及时享乐的例子,像“Wealth is not his who has it, but his who enjoys it.”(财富是享用者的,而不是占用者的),“Eat,drink and be merry for tomorrow die.”(尽情吃,喝,享乐吧,因为明天我们会死去。)而中国长期以来都受到儒家思想的统治,关于人的学问又是儒家思想的重点,所以中国有很多谚语中都蕴含了要重视人本身的意思。像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do not do to others.).”然而儒家对自我却并不强调,其认为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思想在很多谚语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说:“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孤雁难飞,孤掌难鸣”等。

(三)谚语反映道德观念差异

在道德观念方面,东西方也存在着一些异同,其中谚语中也有所反映。同样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看重荣誉,好面子,非常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在中国文化里,社会舆论有时还是一道捍卫道德的无形的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犯中国道德传统的不良现象。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都是“人言”正面作用的例证。过度好面子的负面效应也在谚语“死要面子活受罪”得到了体现,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唾沫淹死人”;“流言止于智者;舆论之力猛于虎”等这些谚语足以说明中国人惧怕对自身不利的流言蜚语。但是西方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只要不违法,对他人没有造成伤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关紧要。像英语谚语:如:“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stones,,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头能将我的骨头打断,但是语言伤害不了我。)在中国人眼里,道德高尚的人往往光明正大,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明人不做暗事”说的那样。他们认为人们隐瞒不了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正不怕影子歪”。在这样的观念下,中国人就心安理得地评论他人的隐私了。

(四)谚语价值观念差异

西方的文化倾向于主张个人主义,鼓励彼此竞争而非合作;个人目标优于团队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出的决定。人们对价值的取向就是通常所说的价值观差异颇大,个人主义是英美价值观的主线,他们推崇个人得独立自主性,就像谚语中所说的:“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闲事)”,谚语“Mind your own business”也如出一辙。然而,中国文化恰恰说明了相反的价值取向,儒家学者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要求人们将孝亲的伦理情感渗透到其他社会成员.强调个体离不开群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5],许多古今汉语谚语反映了中国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独木不成林——One tree does not make a forest.

众人拾柴火焰高——A lot of people who collect wood make a fire burning.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The unity of the masses makes the clay gold.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A hedge has three stakes:a man has three

(五)谚语反映的审美习惯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这也使得他们在审美习惯和情趣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东西方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时感受也有所不同。英汉谚语中都有用动物来比喻人类的语句,但是人们关于对动物的认识和感情并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比如汉语有“胆小如鼠“,因为鼠在汉文化里是胆小的象征,视兔子为敏捷、可爱的小动物,而西方文化中常把鼠作为安静的喻体,“胆小如鼠”被译成了”as timid as bare”,“as quiet as mouse”却相当于汉语的“静如处女”。英语dog--狗是英美人喜欢的动物,他们甚至互称为dog,或者自称dog,在英文化中dog没有任何卑劣的含义。他们还将狗作为人类的朋友,像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有功者受赏。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死狮不如活狗.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但是在中国,说到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像“狗娘养的”、“狗改不了吃屎”等等这些语句,反映出中国人对狗的不喜欢。中国人和英美人在年龄方面的看法也不一致,年龄是英美人的隐私,他们对年龄是闭口不谈,像“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年愈花甲不堪教)”中所说的,他们认为年老是非常无奈的,抱有悲观的心态。而中国人却习惯论资排辈,中华民族以尊老敬老为美德,因而年老在中国就不带有悲观色彩。就像这样谚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等等,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中英在谚语中所用比喻修辞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喻体选择不同,这也反映了其审美习惯存在差异。比如说,英语谚语“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和汉语谚语“抓到篮子里才是菜”、英语谚语“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和汉语谚语“挂羊头,卖狗肉”等,都反映出中英在审美习惯方面有所不同。

三、结论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更是直接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而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研究价值很高。汉语英语谚语间的区别,能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差异,从这可以看出,谚语与文化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1]沈玮.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M].北京: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10:278-280.

[2]张芳.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J].大学英语,2013,(1):159-160.

[3]Unit1,Book II,新视野英语教程

[4]田静.试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1,(1):82-86

[5]孟丽莉.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中西道德观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2-104

编辑:董刚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TIAN Wen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Heze Medical college,Heze Shangdong 274000)

as a special kind of culture,proverbs are accumulation of human wisdom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ro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al,and differences are demonstrated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from aspects of customs, humanistic ideas,morality,values and aesthetic concepts.It helps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proverb,cultural,differences.

K269

A

2095-7327(2016)-07-0181-04

田文革(1967-),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谚语英汉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说说谚语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谚语趣画(一)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