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探微

2016-04-14董延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大学生

董延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探微

董延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列入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落到实处,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探微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列入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要把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落到实处,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高校必须从生态文明教育这个主渠道入手,深刻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严峻的生态现实要求人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大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终身而全面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本任务。保护生态环境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科学文化素质高,在若干年后,将会成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他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绿色大学的必然要求

绿色大学是一个集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绿色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模范社区,绿色大学建设是高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绿色大学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的和谐,还包括人与制度以及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等。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单元,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资源、能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以及大学生较高的生态文明素质必将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因此,大学作为高素质群体密集组织,应在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通过接受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会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而且还将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进而推动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三)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还要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为大学现行的素质教育增加了新的内涵。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从而促进自身的道德完善和道德人格的提升。

二、不断丰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一)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否具有生态文明理念,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未来。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保护自然、关爱自然的责任担当意识,正确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善待自然,享受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二)开展生态文明认知教育,构建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认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思想。”[3]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认知教育,首先要向大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只有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观点。二是对生态文明现状的认知。要向大学生讲清楚我国生态演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党和政府作出的治理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新的战略部署;讲清楚有关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构想、新思路、新规程、新方法。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三是对生态科学基本知识的认知。让大学生在了解生态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了解掌握支撑生命的自然生态系统,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意识。四是对优秀生态文化的认知。要让大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生态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经典著作,从中寻找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益经验,弘扬优秀生态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三)开展生态法制教育,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对大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法制的约束力来规范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通过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宣传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育大学生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促使大学生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有序性,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生态审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的审美素养

生态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生态审美教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它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是生态美学这一理论形态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与途径。”[4]建设美丽中国要求高校教师要准确把握自然美的时代内涵及其与社会美的关系,建构起科学的生态审美观,发挥生态美学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精神。

(五)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确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仅需要经济、管理、技术的支持,也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持,尤其需要当代消费主体——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消费道德上的完善。”[5]在当前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在大学生中开展艰苦奋斗教育,要求大学生将节约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们今天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生态意识的主流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强度。”“只有通过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才能达到尽快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6]

(七)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导未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要加强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大学生中形成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推进绿色发展人人出力的良好风气,从而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的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大学生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三、准确把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熏陶的园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科学营造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校园环境。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等阵地,运用环保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通过环保征文比赛、环保宣传标语评选、环保创意比赛、环保卫士评选、绿色摄影比赛等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争当绿色使者、节能标兵、文明卫士,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校应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一门高度综合、能囊括各种生态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课程,作为大学各专业学生必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开设应结合高校的不同特点体现针对性,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高校还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程,加强特色生态文明教育。目前,要以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为指导,编写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教材,确保尽早开设有关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借助这一平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运用生态文明知识,联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要突出讲授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实践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理念、生态道德、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教育。要重点讲授《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要突出讲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特别是“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在讲授“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内容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影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阐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必然性。要向大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自然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认识统一起来,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要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近代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讲清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讲清楚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国情教育,借鉴历史经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素质。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大学生对我国目前生态现状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德育教育功能,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广大教师要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将课堂教学渗透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要注意渗透的适度性,在对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三)纳入科学研究规划

高校聚集着众多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了解生态文明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科研实践经验。组织这些专家结合我国生态建设实际,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创新生态文明理论并把科研成果反馈到社会,使大学生直接分享生态文明最新的研究成果。高校要把生态文明研究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学科、各专业的科学研究之中。要增强生态文明科研工作意识,以生态文明研究为抓手,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同时,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鼓励大学生在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调研活动中,形成既有理论水平、学术价值,又立足实际的科研成果和调研报告。

(四)建设生态文化校园

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带动作用。人建环境,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布局,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感化心灵、培养良好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要建设绿色校园。广泛发动师生员工开展话绿、赏绿、颂绿、添绿、护绿等主题活动,因地制宜,创建绿色校园,做到绿化与美化、净化相结合,用好校园的绿色资源,充分发挥其陶冶人、愉悦人、修养人的作用。二要建设节约型校园。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普及节能常识,增强广大师生节能意识,杜绝浪费现象,做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三要建设低碳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无纸化办公,定期回收可利用废物资源。

(五)推进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的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现实需求,在关注大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统筹安排。

要重视生态文明实践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围绕生态建设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社会生态现状,为建设生态文明出谋划策,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要建立一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批直观、形象、有特色、多功能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基地考察,参加绿色志愿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直接感受生态保护的意义,促进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

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类特色活动。活动是内化为素质的最佳路径。要运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戒烟日”等特殊纪念日,不失时机地在大学校园里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环保科普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要重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爱护每一棵花草树木,拒食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六)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要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

开展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最有效的结构单元是班级。”[7]同班级大学生拥有相同的背景,具有相近的生态文明认识水平,同学之间关系密切便于活动中交流和配合,班级人数少便于活动中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有利于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活动。

发挥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的引领作用。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和生态文明素质,增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辐射作用。

发挥高校广大教职工的示范引导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着力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参与意识,动员并整合全校的力量,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合力”。

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作用。高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举措贯穿于共青团的具体工作中去,深入挖掘工作项目,准确把握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发挥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组织和带领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去,形成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七)完善规范有效制度

首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要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量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其次,制定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十三五”规划,与学校其它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再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把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相应把生态文明的有关要求列入其中,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

总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41.

[3]黄承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2-05-22(07).

[4]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18.

[5]王康日.建设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J].青年文学家,2009(12):171-172.

[6]孔海兰.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报2012(04):20-23.

[7]仲艳维,杨瑒,朱平芬,张雪雯.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增刊1):41-46.

编辑:林军

Slight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Establish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DONG Yansheng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100)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discussed as part of the overall plan in the report to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ch has enrich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and great practic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Green developmen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new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ch fully indicates tha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s placed higher demand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an effort to implement ambitious goal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s well a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qualities and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effective approaches;slight exploration

G4

A

2095-7327(2016)-07-0155-05

董延升(196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思政部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大学生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