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取高分
——“产业活动”专题解题方法例谈
2016-04-14广东赵沿雨
广东 赵沿雨
出奇制胜取高分
——“产业活动”专题解题方法例谈
广东 赵沿雨
“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商业”,它反映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高考内容的必考项。细研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地理试题,涉及“产业活动”的考题较多,如何在高考中出奇制胜搞定这类题且得高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梳理教材,整合区位知识
“产业活动”的重心是区位选择。不同区域(横向),不同时间(纵向),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因此,掌握区位因素及其分析的方法、思想,在解答这类题目中起决定性作用。整合教材内容后,“产业活动”区位知识要点如下表所示。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土地、水源、资源、原料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农业科技、政策等劳动力、市场、科技、能源、环境等城市、港口、居民点
续表
由上述可知,“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由区位因素引申出来的问题一般有:农业生产种植条件分析(有利、不利)、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有利、不利)、交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因此,解答有关“产业活动”区位因素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教材案例。
【例1】(2015北京卷)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扣住“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一设问,该问题实质是考查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应该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个方面思考。从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上看,甲为尼罗河三角洲,乙为中亚地区,农业发展的气候类型虽不同,但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条件相似。因此,找准了自然区位因素,自然而然得出农作物类型及其分布位置。
【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二、分析图文,应从宏观入手
有关“产业活动”的考查,一般以某个具体区域(中国、世界、大尺度范围或小尺度范围)为载体进行。通常情况下,“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区位因素稳定少变(纬度位置、板块位置、海陆位置决定),社会经济因素随考查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发达国家(或地区)市场广、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成本高、生态环境好,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廉价且丰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与技术短缺、环境问题突出。因此,解读图文信息时应具备两个宏观思路:一是小尺度区域自然地理信息(如气候、地形、洋流、河流水文等)结合大尺度区域来解读;二是陌生区域人文地理信息(如劳动力、资源、地价、交通基础设施等)须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思考。至于图文材料中其他方面的信息,可结合图例、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例2】(2015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
【解析】从设问看,本题考查企业生产成本。图示区域尽管陌生,但从地理位置判断,该区域应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地价便宜等。由图例可知,T岛有港口、机场,对外销售交通便利;结合教材知识,制糖工业的原料运输成本高,产品运输成本低,从运输成本考虑,海运是蔗糖外运的首选。
【答案】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三、找准角度,勿硬套用模板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素材多结合时政大事,新颖、时代气息浓;设问角度稳中有变,但又不落俗。如果仔细研读高考试题中的简答题,你会发现其设问中总有一个或两个限制词,这个限制词就是命题人防“套用答题模板”的秘密武器。一是防止答案要点的“天马行空”,二是有利于评判分数时统一标准。其实,学习地理之诀窍在于会从图文中分析问题,会将图文信息转化成问题的答案。如果真有什么答题模板的话,那就是:自然地理,善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去进行分析;人文地理,多从社会经济因素、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去进行阐述。如果就“产业活动”而言,其模板就是这“两大类的区位因素”。
【例3】(2015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 0k m/h,4 0k 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铁路运速的影响。设问中加了一个限制词语:地形角度,因此,答题时需紧扣这个角度。地形对列车速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地形影响线路的曲直与坡度的陡缓。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因此列车设计速度高;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因此列车设计速度低。
【答案】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四、扣住主旨,呈现人地关系
细读历年来全国各省(市)试题,尤其全国新课标Ⅰ卷,开放性辨析题是一大特色,该类题常以某产业活动为切入口,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产业活动”是最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有利或不利),即人地关系问题。对于这种开放性问题,赞成的理由一般从经济角度去考虑,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加速当地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等;不赞成的理由通常从环境问题、经济不可持续发展方面去思考,如打破生物链、减少生物多样性、导致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因此,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我们解答这类问题一定要紧扣的思想。
【例4】(2014全国新课标I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 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该题属于开放性辨析题,需先阐明观点,再说明理由。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比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可以从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污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突出产业经济发展对人地关系的影响。
【答案】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或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