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典型区域 评价农业持续发展
2016-04-14宁夏党喜奎
宁夏 党喜奎
选择典型区域 评价农业持续发展
宁夏 党喜奎
农业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高考综合题的命题热点,也是学生地理成绩的“分水岭”。但教材所选案例“东北农业的持续发展”偏向“大、空、虚”,规划意识强,与高考命题距离远,与学生可理解的生活实践联系不够。因此,该内容也就成为复习备考的难点。
研究高考试题,从评价源头出发,探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思路,是一条较为便捷的应试通道。归纳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典型农业区域,细化不同案例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时空尺度和区域层次范围。
一、选择典型农业区域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看,该主题的命题总是选择典型的区域,如水资源短缺的南美洲、新疆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引进澳大利亚桉树的我国西南地区、引进鲈鱼的非洲维多利亚湖区等外来物种的侵入区,北美大盐湖区、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等。从农业持续发展角度看,无论是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外来物种的入侵区、绿色生态农业区,还是农业高速发展区,都是面临“持续发展问题”的可探究区,也是平时学习可选择的重点区域。
二、细化不同案例的逻辑思维过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考命题一般从特定区域的某一部门、行业、产品的持续发展主题切入,且特别倾向于对养殖业、林业、渔业及某种作物栽培的评价。所以,复习该专题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教材东北农业持续发展的“大思路”有显著的不同。下文具体分类分析。
(一)养殖业
【典例1】(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 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 0世纪5 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该题从外来物种入侵角度切入,分析阻碍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维多利亚湖位于尼罗河的发源地,海拔高,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而且湖河之间有瀑布,阻止鱼类洄游。从材料发现,该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大,鱼类资源丰富,能为较大的鲈鱼提供生存空间和食物饵料,促使快速繁殖。鲈鱼增加必然导致传统鱼群数量的减少和捕捞业的萎缩,但也促进鲈鱼捕捞业快速发展。鲈鱼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外汇收入和就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探究该题思维过程,阻碍鲈鱼进入湖泊的自然原因—鲈鱼快速繁殖的原因—鲈鱼快速繁殖对捕捞业的影响—鲈鱼引进对沿岸经济发展的贡献,层层递进,从现状出发,分析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由此,可总结系列可迁移的答题思路:
第一,分析水生生物丰富原因的思路,如水域面积、饵料饲料、洄游路线、天敌数量、气候水文等;
第二,分析产业贡献的思路,如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改善生态环境等。拓展问题的研究思路,养殖业发展还应掌握产业快速发展原因的思路,应考虑区位、比较优势变化等外部条件,以及政策、市场、技术、交通等内部条件。
(二)林业
【典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面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选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该题从我国西南地区出发,以示意图为载体,分析该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位于山麓地带,山坡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涵养水源,截流大气降水、延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增加供给来源);进而分析引种速生桉后当地植被变化及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当地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探讨选择引种速生桉的理由(既考虑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也考虑速生桉生长快,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等);从西南地区考虑,分析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与澳大利亚热带相比,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研究该题的命题思路,引种前水源稳定的原因及水循环过程—引种后生态变化及原因—选择发展该产业的理由—不适宜引种的原因,从外来物种引进出发,探究喀斯特地形区林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也可总结系列答题思路:
第一,选择发展特定产业的思路,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产业本身优势条件,收入、就业、产业发展、生态影响等意义;
第二,影响林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如地形、气候、政策、市场等。部门类型不同,布局条件也就不同。
(三)种植业
【典例3】(2012年全国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 0世纪5 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该题立足干旱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推断棉花国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绿洲地带,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热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是主要有利条件。由于品质优、质量好,交通便捷,适于远距离运输,所以销售市场广阔。但位于内陆干旱地区,水源不足、劳动力短缺限制产业发展。发展绿洲农业,引水灌溉,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并直接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研究该题逻辑思维过程,分布特点—有利自然条件—市场变化—限制因素—引发环境问题,逐层深入,是典型的种植业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问题解答,可总结系列答题思路:
第一,分析分布特点的思路,位置、趋势、关系和特殊点;第二,分析有利发展条件的思路,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第三,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市场、运输、信息、政策等;第四,分析限制性因素的思路,自然因素考虑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政策、市场、技术、交通等;第五,分析农业发展中环境影响的思路,资源、污染、生态等问题等。
三、注意地理规律适用的时空尺度、层次范围
从上述案例可发现,从小尺度的湖泊,到大尺度的区域,从单一农作物(水产品、林产品)到宏观的行业(及部门),区域尺度不同,农业对象不同,所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同,即使用的地理规律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的命题特点表现为下图:
首先,选择特色区域,如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等,基于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某一部门或产品出发,设置分布图、等值线图、水系图、示意图图像等载体,选择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等立意角度,探讨特定产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理由、特点等。每类问题都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思路,提高图表信息解读技能,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变式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国际贸易量大。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荷兰、泰国、中国台湾、智利及美国。其中,荷兰进口最多,产品多样。近年来,随着全球花卉产业的转移,一些外商直接在中国大陆投资建鲜切花或种苗生产基地。主要出口至日本、荷兰、韩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但由于我国严重缺乏物流中心和全程冷链运输所导致的花卉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结构性过剩、花卉种植者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以及分级标准的差异,致使我国花卉出口存在巨大隐患。下图示意我国花卉国际贸易流向图。
(1)简述荷兰成为我国最大花卉进口国的原因。
(2)说明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建鲜切花及种苗生产基地的原因。
(3)简述我国花卉贸易持续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
(1)荷兰花卉产品类型多样;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产业发育程度高,体系完整;国际市场份额大;发展与荷兰花卉贸易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等。
(2)节省运输费用;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便于打开当地市场;减少对种苗和鲜切花的运输损坏等。
(3)加强技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建立完整的花卉物流体系,完善全程冷链运输;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国内市场要求;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开拓国际市场等。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