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三点 快速准确答题

2016-04-14浙江赵兴利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乙地甲地内力

浙江 赵兴利

关注三点 快速准确答题

浙江 赵兴利

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及掌握的基础上。在高考中,学生要想拿到高分,不能单靠题海战术,而是需要将地理概念,尤其是那些抽象的、难以从表象中概括出来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内化,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准确迁移,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地理问题。

一、关注概念对比,明确概念内涵

【考题链接】(2015年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错误归因】此题学生最主要的错误是没有熟练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尤其是连续性和灵活性这一细小考点。不能把握古代陆路经过山区,高原路途颠簸,海洋上则相对要稳定的多。

【试题解析】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其实是增强贸易多样性,而非灵活性,而且海运灵活性远小于陆路运输,④错;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船上相对于马背上能减少货物破损,③对。故选C。

【回归基础】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对比如下表:

优 点缺点铁路运输量大,连续性强,速度较快,受天气影响小,运费较低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速度较快,机动灵活,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投资较多,运输量小,运费高水路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速度较慢,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航空速度快,机动灵活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管道运输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强投资较多,适宜液体、气体

【特别提醒】1.综合题中有关海运的设问中,学生经常漏答“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适宜走海运”而导致失分。

2.高新技术产品因为其“短、轻、薄、价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很多高科技工业基地也因此常被称为“临空型”。

二、关注核心概念,明确答题方向

【考题链接】(2015年绍兴一模)根据下列材料及图示,完成(1)(2)题。

由中资企业承建开发的尼加拉瓜跨洋运河于当地时间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全长2 7 6千米,项目总投资5 0 0亿美元,预计2019年完工。近年来,有“东方巴拿马运河”之称的泰国克拉地峡运河(全长约5 0千米)开发也成了中资企业重点关注的项目。

(1)图示两区域中共同的内力作用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区域内有众多的________、________分布。

(2)比较图中①②地1月份气流运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错误归因】第(1)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内力作用的概念、内涵不熟而导致,同时不能有效提取火山、锡矿、铜矿等有用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不能找出两区域内力作用表现上的共性。第(2)题,错误是因为学生对气流运动不能进行正确的迁移联想,只是简单地理解为风,而导致失分过半。

【试题解析】(1)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依据显性和隐形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可判断出两地共同的内力作用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为图中的显性信息的火山和有色金属等。(2)试题设问要求是两地气流运动的差异。气流运动包括水平运动(风)和垂直运动。

【参考答案】(1)岩浆活动 火山 有色金属矿

(2)①地盛行东北风(风力较大),(热带草原气候)1月受东北信风控制。②地上升气流为主(或垂直运动为主),(热带雨林气候)1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回归基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下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表现____ _形式谷地垂直运动_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_ _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___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___________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________________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___________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____ ___________引起震动引起海陆变迁、地势起伏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地壳运动(多褶皱山脉、断裂带、地震等);岩浆活动(多火山、地热、温泉);变质作用(多变质矿、变质岩、有色金属矿等)。

三、关注地理原理,重视背景描述

【考题链接】(2015年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 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错误归因】第(1)题,学生此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不能把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于此题的甲、乙两地。有学生通过观测风玫瑰图得出该地盛行西北风,但是并没有从“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几个字做文章。没有描述沙漠热容小,夏季升温快,而导致失分。第(2)题,部分学生因没有描述区域背景既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而失分,部分学生因没有关注地形特征的设问定语,而导致答题方向偏差而失分严重。

【试题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反之,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气压差异,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第(2)题,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增高,因此该地为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与盛行风的走向一致);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参考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多盛行西北风。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或“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特别提醒】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关注设问角度的关键词,分析原因必须从限定词的角度展开思维,调用设问关键词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进行思考、迁移应用,最终得到高分。

【易错题训练】

读世界某处山脉景观图,完成第1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 0 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 0 0mm。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大气环流

3.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

下图为某地区的卫星云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位于( )

A.南半球高纬地区B.北半球高纬地区

C.南半球低纬地区D.北半球低纬地区

6.图示天气系统在该地区的多发月份是( )

A.1—3月 B.5—7月

C.6—8月 D.9—11月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 9 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第7题。

7.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该景观为火山,说明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喷出岩,喷出岩在地表,经过外力作用,能形成沉积岩,而变质岩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才能形成。

2.A 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大气环流影响下差异较小;洋流中暖流即使增温增湿,但是不会导致降水差异如此之大;甲、乙两地距离16 0 k m(比较近),但是降水量差5 0 0mm,只有地形能导致如此明显的结果。

3.B 该区域为南半球,7月均温最低,排除①③;④地夏季最高气温15℃左右(偏低),只能是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而该地纬度为3 3°S,属亚热带,故②正确。

4.B 此题对世界地图的空间判断要求高,由图判断该地为大洋洲,甲乙之间为大分水岭,调用大洋洲自然带可得出答案。

5.C 该卫星云图为台风(气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符合,判定为南半球台风。台风的本质是热带气旋,只能形成于热带、亚热带的洋面。

6.A 台风一般形成于夏秋季节,北半球为6—9月最多,南半球为12月—次年3月最多。若第5题错误,本题一定会出现错误。

7.B 地理老师几乎都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解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的原理。学生思维定式严重,忽略题干中“该山山顶海拔3 0 9 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这一关键信息,而桃树落叶属温带落叶阔叶林范畴。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

猜你喜欢

乙地甲地内力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多种方法求路程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内力作用的‘足迹’”微课教学设计和实践反思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