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2016-04-14颜琳琳
颜琳琳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汝州 467500
康复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颜琳琳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汝州4675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给予间歇导尿、自主排尿等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后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拔管,治疗后患者膀胱容量明显大于治疗前,残余尿量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关键词】康复护理;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可导致尿失禁或尿潴留,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或功能损害,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康复学科是一门建立在患者功能重建或弥补上的学科,康复护理做为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达到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的目具有关键作用。2013-01—2015-03,我院对2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功能重建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3~60岁,平均37.65岁。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诊断标准,其中颈髓损伤6例,胸髓损伤9例,腰骶髓损伤7例。排除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和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
1.2方法(1)一般护理:创造隐蔽排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注意病室温度适宜。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均会受到抑制,逼尿肌无收缩,膀胱呈无张力状态,无法自主排尿。脊髓损伤休克期应留置导尿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减轻膀胱和输尿管的压力,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2]。(2) 心理康复指导:本病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部分患者存在急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充分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日常护理中多给以关怀与体贴,对患者取得的每一步恢复效果均给予赞许和鼓励,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接受现实、正确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目的。(2)间歇性导尿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和全身状况基本良好前提下尽早实施。液体入量应控制2 000 mL/d, 平均饮水量达到100~125 mL/h为宜。晚8时到次日6时不再饮水,逐步做到均匀摄入。清洁会阴及尿道口,选择8~14号单腔超滑导尿管,插入尿管后待尿液缓慢流出。后期不可急于拔出尿管, 可嘱患者屏气加压增高腹压,或辅助用手轻压膀胱区,促进尿液排出彻底,减少残余的尿量。据残余尿量多少根据或膀胱充盈程度确定导尿间歇时间。白天每隔4~6 h导尿1次,导尿量控制为400~500 mL。残尿量>200 mL时,可导尿4次/d,150 ~200 mL时导尿3次/d,<150 mL导尿1~2次/d,直至残尿量小于膀胱容量的30%拔管。对病程较长患者开始可由护士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后期指导患者家属规范实施,注意会阴部清洁护理。并准确记录饮水量、导尿时间;测量导尿量和残余尿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定期检测血尿常规等。(3)排尿功能训练:指导颈髓与胸髓患者留意膀胱充盈(胀或麻木)感觉,积极寻找排尿反射的扳机点。排尿前适当叩击耻骨上区,摩擦大腿内侧,激发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和外括约肌松弛。 腰骶髓患者要采用Grede排尿法,双手拇指置髂嵴部,其余手指在耻骨上挤压下腹部,由轻到重逐渐排尿。加强患者膀胱括约肌训练,有意识憋尿,每日进行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活动,增强患者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可进行10次收缩, 3次/d, 利于膀胱规律性定期充盈和排空的功能重建。(3)电刺激训练:在中医或针灸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双)、阴陵泉(双)、膀胱俞(双)等穴位,行20~30 min/次穴位电刺激,仪器为GN2000中频治疗仪,频率设定为25~65 Hz,强度设定为45~50 mA,2次/d。4周为一疗程。
2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均成功拔管,治疗后患者膀胱容量明显大于治疗前,残余尿量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期间出现6例泌尿系感染,给予膀胱冲洗及抗生素3~5 d后症状消失;未出现泌尿系结石、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mL)
注:*P<0.05
3体会
脊髓损伤造成患者皮层高级中枢与排尿脊髓反射中枢之间出现联系障碍, 或者脊髓反射中枢出现损害, 而导致膀胱功能出现障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课题[3]。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治疗信心。神经性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治疗和护理应以患者不用导尿管;可随意或不随意但能有规律地排尿;无或仅有少量残余尿和不出现尿失禁,特别没有滴漏性尿失禁等为目的[4]。我们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沟通,给予其充分鼓励和支持,缓解不良情绪。并通过规范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和电刺激等多项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并灵活掌握治疗中的各种技巧,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4参考文献
[1]何婷.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2010,15(12):17-18.
[2]齐颖,张丽丽.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2-53.
[3]周大健.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3-960.
[4]吴文娜,欧志梅,邱桂花.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 :150 -151.
(收稿2015-11-23)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1-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