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物理实验 提高学习兴趣
2016-04-13邢春华
邢春华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可操作性的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体悟物理知识的奥妙和乐趣,体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物理实验;价值;趣味;实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74-02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掌握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我们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
巧借物理实验,充分体现物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觉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物理,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还是军事领域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物理。
案例一
在“密度测量”实验时,我准备了两组体积都是3cm3的土豆、红薯、白萝卜、红萝卜块,其中一组涂上黑漆。在课上先让学生测出没有涂色一组的密度,告诉学生涂色的一组也是由这几种物质组成的,如何辨别呢?学生的兴趣来了,积极动手,测出了它们的密度并进行比对,然后将黑漆剥离验证自己的结果。同学们都很兴奋,充分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中,巧借实验来体现物理在各领域中的作用。从简单的家庭生活到复杂的自然现象;从原始的人为操作到先进机械自动化;从火药发明到“玉兔”登月等。使学生明白物理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体悟物理知识的“趣味”
物理概念概括性强、基本理论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设计各种质疑情景,利用物理实验的特点,破解教学中的棘手问题。
案例二
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先在试管中先装水,再放入一条小鱼,并提出问题:“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死吗?”在学生充满好奇的眼神中我用酒精灯给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沸腾时会看到小鱼仍然活着。接着又提问: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奥妙呢?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我就找出几位同学,用手摸试管的底部,让他们说出原因:“虽然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但是底部的水仍是凉的,所以小鱼不死”。接着在试管底部加热,不一会儿小金鱼挣扎了几下就死去了。生动有趣的实验代替了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三
观看“神州十号讲课视频”.让学生看到人在宇宙中是如何喝水、如何站立、如何行走、物体怎样运动、如何用铁圈捞水等等。虽然学生不懂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但加深了学生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增强了物理的趣味性。
三、体验物理知识的“实用”
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的特点,将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改编成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借实验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体现物理的实用性。
案例四
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旅游时经常看到有游客在一些碑上“贴”硬币,作为祈祷的手段,让“神”来保佑自己。你贴过吗?效果如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我先出示几块石块做的“碑”模板,分组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硬币进行试验,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成功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失败时,认真分析、仔细研究。
接着组织学生探讨此实验成功的条件:碑面要平整光滑,硬币无磨损,操作时速度要快……,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最后明白是大气压“保佑”我们“贴”上去的。这时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联系实际,师生共同列举有关大气压作用的事例,体会物理的实用性。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一些实验搬进教室:纸锅烧水、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等。再让一些实验走出课堂:如发动学生在野外拣各种石头,然后测量它们的密度,并判断它们的种类等等。再如学习了热学和光学知识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1)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人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2)夏天,自来水管壁上常有水珠,这是为什么?(3)夏天,雨过天晴后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什么物理原理?你会人造彩虹吗?(4)雨后的夜晚皓月当空,在大街上,当你迎着月亮走或者背着月亮走时,看到水坑和路地的明暗状况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认识到了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有用。
总之,物理知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借物理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体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体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励学生乐学、爱学物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朱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