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
2016-04-13文/胡涛
文/胡 涛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
文/胡 涛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更能引领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发展。因此,只有明确学校文化重建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的重要性,发挥学校文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实支撑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逐步达到预期的效果。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价值及意义
文化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要使课堂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对学校原有的文化进行改造。它意味着要学校改变“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做法。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来讲是在变革学校的文化。
优质的学校文化中,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个体在其中感受到尊重,收获到尊严,体验到成长。这也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文化的重建必须把“师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这一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并真正让学校文化成为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大力量,进而改变师生在校的生存状态。
何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需要对现有学校文化中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进行自觉的反思、检视和重建。
在理念文化上,学校应依据时代要求结合校情确立好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并以此来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制度文化上,学校规章体系应是基于人的发展而制定的,师生既是制度的共同制订者,同时也是共同执行者和自觉遵守者。在课程文化上,学校应基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积极开展好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在课堂文化上,学校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并以此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环境文化上,学校应坚持从儿童立场出发,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可以学习的场所。
如何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需要学校管理者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认同“学生成长快乐,教师工作幸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并自觉把师生当作学校的管理主体,激发师生在学校文化重建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
首先,要切实将“人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将眼光局限在偏狭的智育,忽略对学生道德品质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时刻关注师生的人格及生命尊严,而不是仍将师生看作是被管束的对象,让学校出现漠视、忽视师生的生命和权利的现象。其次,要切实将师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主人应该是全体师生,因此,学校要努力通过培育合作型文化,给师生赋权增能,让师生成为学校文化的创生者,并以此发挥出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规范和激励作用,在促进师生成长中的指南和动力作用。最后,要使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相互一致。在这方面,学校要努力避免出现以下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做不好而剥夺其应有的机会和权利;一方面要求学生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又担心增加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一方面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另一方面又担心发生意外而把学生“圈养”在狭小的校园之中……
构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其实质是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完成“他主”向“自主”的转变。总之,只有切实保障了师生表达权、参与权,评价权,学校文化才有可能完成系统重建,并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提供持久和有效的动力支持。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