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欢乐的笑声永驻学生的心灵
2016-04-13文/任芳
文/任 芳
让欢乐的笑声永驻学生的心灵
文/任 芳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内化”的催化剂。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被阴云遮住的朝阳,一旦阴云散尽,依旧红霞满天,灿烂美丽。因此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
案例介绍
那是一个课间,有一位同学跑到我面前小声说:“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发现咱们班的李明去游戏厅玩了,我叫他回来他还不回来。”听到这件事,我找到李明问:“在家谁管你呀?”他用充满抵触的情绪对我说:“我呀一没妈,二没爸,家里大妈不管啥!”接着他有些不耐烦地说:“他们离婚了,谁都不要我,我和二大妈一块儿过。”我又找到了他二大妈,他二大妈说“我只能管他吃住了,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教育他了,我就把孩子交给您了。”我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来教育这个孩子了。
教育方式
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待在一起,谈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画画、游戏等等。听一听他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
树立自信,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学校要组织运动会,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于是找到李明对他说:“学校要开运动会,你是咱们班这方面最棒的一个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为咱们班争夺荣誉。”他似有疑惑地盯着我,我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终于他点头答应了。比赛时,我买了巧克力和饮料,趁同学不注意,悄悄地把东西塞到它的手里,轻轻地用手摸着他的头说:“这次全看你的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看到赛场上奋力冲刺的他,我知道我对他的爱和关注,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成为他奋发向上的动力。他真的变了,默默地帮我做事,高高兴兴地与同学一起做值日,还不时地向我讲一些他的小秘密,显然他可能已经把我当成他生活的唯一的好朋友了。有一次我在与他聊天当中对他说:“你学习纪律方面能不能也像跑步一样,争个第一第二的,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困难,咱们试试行吗?”他沉思了一会儿说:“老师我能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结果吗?渐渐地,他回到了学生中间。
同心协力,在互助中寻求共进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积极因素,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此,我频频与他的家长沟通,通过谈话,推荐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循循善诱,耐心期待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一情况,教师要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师应既要看到后进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
创设条件,享受成功的欢乐 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获得奖励的可能,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同时,我还有目的地发掘后进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从李明的进步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真正的艺术不在于权力与威严,而在于巧妙抓住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把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为后进生的自我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