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预习策略初探

2016-04-13闫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习惯初中语文

⌾闫强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理川中学 748500)

初中语文预习策略初探

⌾闫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改革还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课前的预习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主动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进行充分的预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一定的预习,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简单,什么地方复杂,什么知识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掌握的知识上,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预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表现,是让学生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通过预习,学生学习的成果既包括新知识,又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实质上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在语文预习中的问题

笔者发现,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逐一扫清字词之间的障碍,逐步发现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然而,在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初中语文的预习现状并不乐观,可以说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没有真正落实,只是成为一种形式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然而在落实的环节中出现了问题。比如教师在课前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预习也成了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限,一般都会忽略预习这一作业任务,这使得预习成为一纸空谈,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预习的效果欠佳,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有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大多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也没有把握预习的方式方法,导致预习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学生在预习环节十分被动,几乎是在家长或教师的敦促下完成的,所以不能真正融入预习的过程当中,当然也不能发挥预习的真正作用。

3.缺乏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对预习缺失反思 事实上,预习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适当且合理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很多学生对于怎样预习和预习什么十分茫然,无法把握课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极易造成漫无目的的预习。相应地,这也造成学生对预习的问题怠于思考,不懂反思,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学会联想

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由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预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产生一些联想,让知识更好地融合。

四、学习小组之间讨论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孩子们预习时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讨论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他们的学习兴致自然就高了。如果有问题实在不能解决,那可在课堂上进行,经过老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激烈讨论,那这个课堂肯定是非常精彩的。

五、思考课后探究习题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经常会被大家忽视,岂不知那些题目说不定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带着那些问题去预习,并在预习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课上老师授课时,便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甚至直接得出答案,这样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不就提高了很多吗?

当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可能一两次就能成功,没有长时间的磨练和坚持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能同时用上几种方法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作为老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孩子,反复训练、揣摩、提升。

老子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在课上采取填鸭式教学,不如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只有这样,孩子们学习语文才会感到轻松,才会领略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他们爱上语文,学习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六、让预习持之以恒

有了方法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能够长期有效地落实。为了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预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新课“预告”,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将要上的课文进行“预告”,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前,我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是关于美国的一位女学者,她与我们正常人不一样,在她十九个月时的一场大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她生活在一个死寂的世界中,可是她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院,一生完成了14部著作,其中耳熟能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她的代表作。同学们若想知道这个女孩在你们这个年龄时,是怎样克服自身缺陷去努力学习的,那就好好读一读这篇课文吧。”学生听后,对海伦的故事有了兴趣,他们也就乐意去预习这篇课文了。

2.不同的学生,预习的侧重点不同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具有差异性,预习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如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预习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在课文的理解上;而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则要多花些时间在生字词上。

3.把预习作为作业布置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不把预习当作作业,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了。没有持之以恒的预习,自然也没法培养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意义,并将预习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下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理川中学 748500)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习惯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上课好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莲心宝宝有话说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