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教改的困惑

2016-04-13李永庆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探究

⌾李永庆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完全小学 733399)

新教材教改的困惑

⌾李永庆

语文新教材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力图使语文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思路,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但在教改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又不免使人产生新的困惑。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合作性探究,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口语训练,作文训练等。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这一文时,他设计了七个活动,其中活动(二)成语积累活动(四)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可以合二为一,我认为对成语的积累应渗入理解文意这一过程,不应使它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再者活动(四)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相应占时要多,但老师在教学时恰恰对这一部分内容是蜻蜓点水,不能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相反,对活动(五)和活动(六)却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课文分析和写作训练。从表面上看,这很合乎新教材的理念,但细究一下,他却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识字教学,词句积累等。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如果不重视字、词、句积累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很差的语感,也就会出现学生创新造句乃至模仿造句能力很低的状况。只有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听说读写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二、教师在课堂指导中的定位

新教材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尤其是探究。学生应该在探究课文内容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精当的点拨,起到拨开迷雾见青天之效。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基本是根据教师需要而不是学生需要设计的。虽然老师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有启发性,在课堂上学生也能积极配合,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就是学生一时回答不了,老师也会不失时机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我觉得教师自己提问题和教会学生提问题有本质区别:后者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化,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前者则是把教师当成学习活动的权威人物,不相信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没有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的权力。

三、注重语文课的魅力,合理运用多媒体

近年来,大力提倡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于是很多老师花大量时间去制做课件,想方设法使用电教手段,这虽然值得肯定,但也有它的弊端。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基础,通过质疑、探究、领悟、延伸等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插上想像和联想的翅膀,以达到“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之境界,但一旦过多运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就有可能失去了形象的思维训练,也就会削弱了语言的弹性和张力,这样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气氛需张弛有度

“让学生动起来”成为新课程课堂的响亮口号,但“动起来”并不等于热闹,热闹并不等于新课堂。可是在新教材实验中,很多老师为了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而片面地运用一些“花边”来加以修饰,如一节课中,有排练节目的,有被老师选出当主持人的,做评委的,还有的坐在座位上毫无目的地看书的,场面很是隆重,但这样撇下大部分学生搞一些无关痛痒的“花边”究其教学成效有多大,则很难说。课堂需要热烈,也需要探究,需要激情澎湃,更需要冷静与睿智的思索。张弛有度,开阖相宜,将营造出和谐且宜于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位

课堂教学中不该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一度忽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它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的载体,于是乎每堂课都热热闹闹,学生欢欢喜喜,老师站在一边陪着傻笑,心里则估算着自己说的话有没有超过十分钟。那个说阅读教学就是要“读”占鏊头,于是乎老师们除了让学生读以外,再也不敢干点别的什么,生怕越雷池一步。又有说,语文教育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注重拓展延伸,于是乎,很多老师把课本放在一边,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无休止的信马由缰的所谓延伸中。凡此种种,不一雷举。

总之,我们才刚刚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起步,在教学中遭遇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学与评价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标与教材、教辅资料的关系,教案与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的关系等。随着课改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更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探索和反思,从实践中反思摸索和总结解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及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完全小学 733399)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