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上网的不良习惯及应对措施

2016-04-13翁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中学生心理健康

⌾翁桑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学 351100)

中学生上网的不良习惯及应对措施

⌾翁桑

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中学生正面的影响远比负面影响的要多得多。而且互联网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你怎么想,它都是现代中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阻止中学生上网,必将影响他们的成长。那么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呢?

中学生;上网;不良习惯;措施

三年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进入尾声了,我要写些什么呢?对,就写中学生上网。据我观察,大多数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在聊天、娱乐、玩游戏等。这样,相当一部分学生们就会痴迷网络,难以自拔。有以下这么几中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一、上网时间难以控制,网络成瘾

作为中学生,他们毕竟年轻,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面对网络上的虚拟社会形形色色,被吸引进去是非常容易的。计算机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也会有消极影响,这种的影响是双重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卫生工作者、家庭、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正面影响进行促进,减少乃至控制其消极影响。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1、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2、推荐中学生上网的内容,引导中学生看对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内容,3、培养中学生保持一定的自制力

二、脱离社会,社交能力下降

如果上网作为生活主要内容,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就会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的个性。不愿意与人交流,社交能力下降,缺乏现实中的朋友。还会引发感情、健康问题。

网络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网上方便、快捷收发电子邮件,讨论自由、广泛,聊天轻松愉快,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上网的途径与一些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国界互不相识的人进行交谈、倾诉等。但是,计算机网络的世界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相差甚远。人通过机器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这种形式的交往带与真实社会相去甚远。网络世界再精彩毕竟是虚拟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脱离现实。才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内容五花八门,心理健康受损

网上的内容复杂多样,五花八门,有看不完、学不完的东西。互联网使用方便并且具有互动性、全球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及少数以盈利为目的色情网站为吸引顾客,提高点击率。往往在主页上张贴不堪入目的色情图片,使任何触网的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看到。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一旦触及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影响日常生活,行为容易失控

网络具有不可控制性。青少年容易对社会正常秩序失去了解,脱离社会规范,甚至产生不良行为。互联网信息的丰富多彩极大地充实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信息传播的不可控制,五花八门的内容、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极富好奇心、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诱惑力极大,非常容易导致道德规范丧失。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是隐蔽的,中学生在上网时对自己的行为极易放纵,完全有可能做自己正常情况下不想做的事,失去了社会责任。有些中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正常的”,认为“在网上可以放纵自己,可以毫无顾忌”等,大大减弱了中学生的自我行为约束力,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从以上四种中学生上网情况的分析来看,造成上网不良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禁止上网也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确的加以引导,才能使中学生能正确把握自己。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对策是:

一:开设互联网知识讨论,邀请专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

为了使学生健康上网。经常开展一些网上活动,引导学生保持上网的良好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中学生端正的上网心态。用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例加以引导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是不一样的。因特网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信息交流速度快,信息量大、自由度强,全球信息实现了共享,在网上中学生自己的需求可以随意获得,在网上很快就能了解到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技动态,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乐趣和便利。

二:要学生远离黑色网吧。经常性地对中学生进行信念、道德和法制教育。

不断强化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增强中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诱惑,防止产生不良思想倾向。目前网吧经营网点多,竞争激烈,特别是黑网吧出于营利目的,针对中学生好奇心,不顾道德和法律。再者,政府的一些主管部门管理滞后。一些部门如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的管理权限不够明确,黑的网吧还有一定的数量存在。监管制度和防范措施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更需要社会的支持。

三:多渠道开辟健康有益的网站,在网上多提供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特别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治疗。

四:健全和完善网上文明行为准则,形成规范和法规,营造健康向上的上网氛围。

据调查有近八成的中学生上网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引导。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的大量时间都在工作,家长很少陪着的中学生上网。学校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环节,是中学生主要学习、生活并接受教育的场所,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有时候也会有所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怎么重视青春期教育问题,对中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

五:建立一支新型教师心理辅导队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学校需要构建多元心理化教育体系,是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教导青少年尊重自己和别人,也是回归教育本质所在。

很多中学生上网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不喜欢老师。教师自身心理必须是健康的,教师自身既要学好网络信息技术又要懂得心理艺术,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中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创新主题活动,通过娱乐等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现。特别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地向中学生传授心理学常识及心理调节的方法。针对网络成瘾的部分中学生,学校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中学生离开学校的网络使用情况,提醒家长对子女上网的进行教育,并请家长配合及时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

总的说来,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互联网带给人类的好处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不懂计算机脱离信息时代的人,是现代意义上的文盲。古代人们曾幻想足不出户就晓天下事,如今有了互联网使之变为了现实。上网可以开阔视野,给提供了交流,交友的方便,玩一些游戏放松心情。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变革,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只有主动的以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学 351100)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中学生心理健康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