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2016-04-13白红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语文

⌾白红梅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 85140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白红梅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依旧堪忧。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的有效目标;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指导。让学生亲近文字、走进文本。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为了迎合应试,如何使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一切都十分好奇和热情的年龄阶段,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感情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的氛围。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中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早在上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我在上《核舟记》中的“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学生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两个桌子的学生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神态动作,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课文语言,从而使背诵这一难点在学生的表演中完成。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合理的安排利用演员(学生),让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木然置之没有反应,对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关心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氛围,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感情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有时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播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是一门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 85140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生活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