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独词句研究综观

2016-04-13黄弋桓

关键词:感叹句现代汉语语法

黄弋桓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语言学论坛

现代汉语独词句研究综观

黄弋桓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现代汉语独词句是语言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句子,它一词成句,包含叹词性和非叹词性两种,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独词句性质及类别、叹词和叹词句、独词句表意、独词句地位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的看来,独词句的研究还有令人困惑之处,如独词句与省略句的关系、独词句出现的语境与一般语境相比有何特点等。

现代汉语独词句;性质及类别;表意;地位

独词句是以结构为标准分出的一类句子,这类句子一词成句,与话语中其他部分不发生结构上的联系,但自身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从其原词的词类看,独词句有叹词性和非叹词性两种,前者争议较少,学界都同意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后者则有不少分歧,主要涉及非叹词性独词句的类别及其与省略的关系。此外,关于独词句的表意和地位问题,学界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现将以往关于独词句的基本情况概说、评述如下,以期为独词句的后续研究打下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涉之独词句不包括像“小李!”“喂!”“当然!”“谢谢!”“对不起!”“秋天。”这些研究价值不大、独词形式的呼称呼、应对语、敬语以及剧本小说中的说明语。

一、独词句的性质及类别

最早提出独词句概念的是刘复,他在《中国文法通论》里将单字成句的句子叫独字句(One-Word Sentences),并以主谓(他称主词、表词)形式为标准,将独字句分成四种情况:一是只有主词而无表词,如“火!”“你!”二是只有表词而无主词,如“来!”“去!”三是不分主词表词,却能包括主词和表词的意义,如“是”。四是无所谓主词表词,却能表示喜怒哀乐种种情感,如“噫!“唉!”等[1]。由于受印欧语法句子主谓二分的影响,刘氏对独字句的论述是以具备主谓的“正式的文句”(Normal Sentences)为参照,故认为“火!”只有主词没有表词,是“那边起了火”的意思,“你!”是“原来是你”的意思,倾向于把独字句看成是省略句。稍后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独字句是省略句,“这里所谓一个字的句,就是本节所谓独字句。……独字句之所以成,并不是以一字而可具有主词表词等句的形式或其作用,乃是省去句的一部分,或将正式的句用抽象的方法凝练而成,而有表示完全意义的作用的。”[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也以具备主谓为句子的必要条件,认为“惊惶之际,有时省略述语,如叫‘火!’是说火‘起’了,动词‘起’字也被省略去了”[3],同样把独词句看成是省略句。

早期对句子的认定前提是结构上必须具备主谓,因此这种单词成句的句子不被看成是完整句,而是省略了某个部分。后来学者们认识到汉语的实际情况,即并非所有句子都具备主语和谓语,就不再将这样的句子看成省略句,而是承认其独立地位。20世纪50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按是否具备主谓把句子分为双部句和单部句,在介绍单部句及其分类时,主要采用高名凯先生的讲法,把由谓语或者不能断定是主语还是谓语构成的句子叫单部句,分为无主句和独词句两类,其中独词句指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构成的句子,如“啊!”“太阳!”“老李!”“轻轻的敲门声。”“票!”[4]《暂拟系统》不但确立了独词句的独立地位,而且把独词句的“独词”扩大到词组。单词成句,自然是独词句,词组成句,为什么也是独词句呢?在《暂拟系统》体系下成书的郭中平《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解释说,把像“好一朵美丽的玫瑰花!”这样的偏正结构称为独词句只是个名称问题,因为从本质上看,“偏的部分起的作用是修饰,重点还是在那个被修饰的单词,因而称为独词句是更能突出地表现它的性质的”[5]。但“独词”应该指一个词,把词组称为独词并不妥当,本文在下面评述中讲到的独词句只限于一词成句的情况,排除了词组型的所谓“独词句”。

20世纪50年代虽然确立了独词句的性质,但对独词句的成员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独词句只有叹词性和名词性,其他情况都是省略。如高名凯《汉语里的单部句》承认叹词性和名词性独词句,如表示感叹的“啊!”“唉!”抒发感情的“风!”“太阳!”却认为形容句如“漂亮!”不是独词句,而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独词句一定是名句,它不可能是形容句或动句”[6]。高氏其实仍未彻底抛弃省略说,他的理由正是因为名词既能做主语又能做谓语,而形容词、动词恰好不具备这一点。但高氏的看法影响深远,后来的学者在讲独词句时多局限于名词性和叹词性,较少涉及其他词类。如郭中平《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谈到共十类独词句,主要仍是名词性和叹词性独词句。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独语句或独词句“是一种只有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或者只有感叹词,没有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的句子”[7]。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也认为,“独词句绝大部分限制在名词性词语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单独成句的时候,一般都能给它们补出主语来,也就是说,这应该是简略句。而名词性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则说不出它们是省略了什么。”[8]

筹备于1981年、正式实行于1984年1月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对《暂拟系统》进行了修订,其中一项修订是根据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的性质着眼,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取消了无主句和独词句的说法,对非主谓句又按其构成形式的不同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和叹词句[9]。从性质着眼的分类虽然模糊了从结构分出的独词句,不过名称的更改也带来了独词句种类的增加,有学者不再把除名词性和叹词性独词句之外的其他独词句(非主谓句)看作是省略,比如张静《新编现代汉语》认为,表示感叹语气的形容词非主谓句如“好!”不是省略了主语的省略句,“这些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真要加上主语反而会使感叹语气减弱,因而算非主谓句比较符合语言实际”[10]。之后,非主谓句研究又有了新的推进,如武占坤《现代汉语读本》提及独词型非主谓句,认为独词所属词类包括叹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名词,如“哎呀!”“借光!”“好!”“谁?”“蛇!”等,增加了代词性独词句。陈建民《非主谓句》增加了“不!”“未必。”这一副词性独词句,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也举到由否定副词构成的独词句“不!”

还有研究同时结合语气因素,把独词句与四大句类联系起来,考察不同句类中的独词句形式。如陈昌来《谈名词性独语句的特点及语用价值》指出,从语气和功能上,独词句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韦世林《“独语句”的语形、语用初探》把独语句分成陈述型、疑问型、感叹型、祈使型和判定型。杜道流《现代汉语中的独词感叹句考察》分析了除叹词句以外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性独词感叹句的特点和类型,细致考察了能进入独词感叹句的几类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形容词进入独词感叹句相比其他各类词具有绝对的优势。刘萍《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认为,独词感叹句的独词词类可以是叹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和副词,且使用频率呈依次递减趋势。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谈到了副词、形容词、名词性独词祈使句,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也讲到叹词、代词性独词疑问句。

除传统语法研究外,独词句现象还见于儿童语言研究中。研究者多认为在独词句阶段,由于词汇及语言能力的限制,儿童习惯用一个名词或动词来作为主要的言语输出。如陈萍、许政援《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通过对两名儿童掌握的最初词汇分析,指出名词为比例最高的词类,动词次之。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也赞成儿童在独词句阶段占比例最大的是名词,随后是动词。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则从个案材料出发,提到儿童独词句有指称、行为(包括动作)、否定、语气四大类,对应着名词性、动词性、副词性和叹词性独词句。

综上,早期关于独词句的考察更多关注其结构特点,随着讨论的深入,独词句原词的词类涵盖到名词、叹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对不同独词句的研究加深了对独词句性质和类别的认识。

二、叹词研究中的叹词句

独词句原词的词类虽然多样,但一直以来得到学界公认且争议最小的一类便是叹词单独成句的叹词句。由于叹词的特殊性,它与句中其他成分无直接联系,郭锐认为的独立词、非组合词[11],叹词句也不像其他类别的独词句那样似可延展,可谓是最地道的独词句。

早期研究对于叹词和叹词句经常“词”“句”不分。马建忠《马氏文通》指出:“所以记心中之感,矢诸口而为声者,则惟叹字。叹字者,所以记心中不平之鸣也。”[12]这种“不平之声”即单独成句的叹词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提出“表示感情的词(指叹词)往往是单独的用着。然而和上下句都有关联,而其本身也可以算是一个句子。”[13]刘宁生《叹词研究》也认为单个叹词在言语环境中能表示明确的意义,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独词句)是自足的[14]。不过,叹词和叹词句应属不同范畴,前者属词法范畴,后者属句法范畴,只是由于叹词对语境的依附性大,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因此对叹词的研究,尤其是叹词的表意,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来讨论,故二者难以截然分开。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和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就是把所有叹词放在具体的话语中来加以考察。

研究叹词(句)离不开其表意,一般做法都是先总体说出叹词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再在每种意思下举些叹词来说明,如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等。此种研究是一种归纳列举性的,只涉及叹词(句)表意的大概情况,比较概括。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提到古文中的16个叹词句和白话文口语中的30个叹词句,对它们的表意逐一说明,但也说得很简单,如认为“哎”表伤叹,“啊”表惊动。叹词意义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的是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该文较全面地考察了北京话中常见的20个叹词,对各类叹词的读音和意义加以描写。之后学者们也对叹词的表意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如邵敬敏《叹词疑问句语义层面分析》、姚锡远《现代汉语叹词研究》、李一平《论类语言成分叹词的交际作用》、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等。综观这些研究,有几个特点:(一)多从词汇角度进行讨论;(二)分析出来的叹词意思简单、不细致,并且只限于表情这一个方面;(三)很少考虑到不同语境对同一叹词意思的影响。

在对叹词(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学者突出了叹词的不可延展性,进而认为某些非叹词性的独词句实则已经叹词化。如李广明《感叹句及其分类》提到一些实词或词组能表达感叹语气,作用近似于叹词,如“天哪!”“糟糕!”“好家伙!”“他妈的!”[15]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论证了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实词或相关短语凝固化后失去组合能力,用作次生叹词的现象,把像“好!”“好球!”“糟糕!”“妈呀!”“晕!”“天哪!”等看作是单独成句的叹词[16]。这是独词句研究中较有新意的观点。

三、独词句的表意

早期研究较少关注独词句的表意问题,尤其是针对非叹词性独词句,一般都直接将原词与其所指对应起来。如郎大地《名词非主谓式感叹句》认为名词性独词句如“火!”“狼狐!”在语义上只相当于一个概念(即某一特定事物),句子并不反映这个事物具有什么性质或处于什么状态[17]。有讲到表意的,如关于某叹词句的意思,也多是泛泛而谈,并未重视,更未注意到针对一词成句的独词句只能进行语用分析,在具体语境中去考察它表达的意思。如华宏仪《感叹句语气结构与表情》认为“什么?”“天!”等独词句都以表达贬义之情为主,这贬义之情大多是愤怒、愤恨、悲叹、哀叹等情感,表达褒义之情的相当少见[18]。此种说法有所偏颇,独词句的表意与语境联系紧密,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不过,也有研究关注到了语境对独词句意思的影响。如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指出有的叹词代表的感情一听就知道,如“唉”表示悲伤,“呸”表示鄙视,但有的叹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代表不同的感情,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切知道,如“咦!”可以表示诧异或鄙视。而有的独词句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含义丰富,比如一个牧羊的小孩儿看见一只狼走进羊群,他高声喊出的“狼!”包含着丰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狼来了”或“狼咬羊呀”或“赶快来打狼呀”[19]。张志公《现代汉语》也指出由单词构成的句子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表达明确完整的意思,比如非主谓句中数量较多的祈使句,有的发出强制性的命令,有的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有的用疑问的口气表示商量,有的说明处所和时间,也有的表达高兴、赞叹等各种情绪[20]。陈昌来《谈名词性独语句的特点及语用价值》指出语境决定独词句的特点和语用价值[21],这一点非常可贵,不过由于该文只在讨论名词性独词句,范围较为局限。朱晓亚《现代汉语感叹句初探》对独词句的不同表意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句子必须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才能表达各种情感。比如单个名词构成的独词感叹句一般是猛然看到或听到令自己吃惊的或盼望已久的东西时,自然发出惊喜或恐惧的感叹,同时提醒别人注意,如“火!”“蛇!”等;单个形容词构成的独词感叹句一般表示赞叹或反感,如“妙!”“厉害!”等;动词独用常构成祈使句,如“坐!”感叹词独用构成的感叹句只是发出一种浑然的慨叹,体现说话人复杂的情感。提及语境对独词句表意影响的还有:史锡尧《论名词性独语句》、李广明《感叹句及其分类》、高彦梅《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王光和《汉语感叹句形式特点浅析》、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

关于独词句表达的意思,虽然学者们意识到语境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但都讲得十分简单,对意思的归纳也比较凌乱,没有系统分析这种句子在语境中的丰富意思。可喜的是,近年来,有硕士以独词句为研究对象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如应燕平《名词话题独词句表意功能的语用研究》和幸文静《现代汉语口语独词句考察》,这类研究是在语用学范畴内考察独词句现象,结合语境来解释独词句传递的多样意思,不同于传统研究。

四、独词句的地位

独词句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主语+谓语”框架的影响,独词句被倾向于看成是省略了主语或谓语的省略句。后来虽然认识到独词句的独立地位,又多将其成员局限于名词或叹词形式。20世纪80年代,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实施阶段初期,有学者把《提要》和《暂拟系统》两种体系中的分类糅合在一起使用,把独词句看成是非主谓句的一个下位句型,如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把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认为非主谓句有无主句和独语句两种,在2001年的增订本中持同样观点。这样独词句不但是非主谓句的表现形式之一,还是非主谓句下的一个小类,地位更显渺小。张中行《非主谓句》一书是在郭中平《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书虽将非主谓句的地位拔高,认为语言使用之初不会是复杂的,因此非主谓句的资格一定比主谓句更老[22],但书中所说的非主谓句包括省略句、无主句和单词句,独词句的地位仍然难以辨别。王力《中国现代语法》把叹词叫作“呼声”,认为“‘呼声’是存在于句子之外的”,“并不是语言,只算是语言的附属品。”[23]把叹词句排除在语言之外。

赵元任先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对独词句认识最深刻的学者,他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零句”的概念,把与“整句”相对的语言形式叫“零句”,他说:“零句没有主语—谓语形式。它最常见于对话以及说话和行动掺杂的场合。大多数零句是动词性词语或名词性词语。叹词是最地道的零句”[24]。据此界定,零句即非主谓句,包含独词句。赵元任认为整句由零句构成,“一个整句是一个由两个零句组成的复杂句”,“在日常生活中,零句占优势”,“零句是根本”[24]。赵先生把独词句这种“地道的零句”提到了语言的“根本”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可惜这一观点没有引起注意。之后虽有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承袭赵先生的观点,也提出零句在日常口语中是一种主要句型,出现的频率很高,以及朱盛娥《以独词句为基础的基本句法结构类型》提出“独词句乃句之根本”[25],认为在它基础上发展出主谓、联合、偏正和独心四种基本句法结构,但同样未受到关注。加之朱氏一文仅从发生学的角度直接说独词句是句的始祖,再简单得出是句的根本这一结论,本身也缺少科学的论证。

由于独词句研究中涉及语气因素,因此对不同句类的论证也暗含着对独词句地位的看法。武占坤《现代汉语读本》曾说过:“叹词独立成句都是感叹句。从结构类型上看,一般独词句……也多属感叹句。”[26]独词句的地位在感叹句,尤其是独词感叹句研究中可窥一二。如朱晓亚《现代汉语感叹句初探》认为单个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的独词感叹句要受具体语境的制约,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可能担负起表情达意的任务,属于无标记的感叹句。与之相似,王景丹《试析话剧体中的感叹句》也把单个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性独词感叹句归为无标记感叹句,认为不是感叹句的典型成员。王光和《汉语感叹句形式特点浅析》把独词形式的感叹句叫作非典型的感叹句或者隐性的感叹句,认为它们需要借助语境来分辨。被定位为非典型的感叹句,重视程度自然不够。可见,独词句从最早被看成是省略句,然后是单部句、非主谓句的下位句型,再到某句类的非典型成员,它一直处于语言研究的边缘,被视作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界对现代汉语独词句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比如对独词句性质的认定、独词句类别的划分等。但总的看来,独词句研究还有不少令人困惑的地方:首先,独词句与省略句的关系究竟如何?虽然有研究指出独词句非省略,但也有学者认为非叹词性的独词句似可补足,那么这类独词句是不是省略句?其次,独词句结构简单,是一种语用现象,对独词句只能进行语用分析,独词句出现的语境与一般语境相比有何特点?再次,独词句以一个词的形式,表达出说话人的全部情感及评价、态度、感受等,在具体语境中,应该如何认识独词句包含的全部意思?这些意思又有何特点?最后,独词句是否真是语言研究的边缘成员?它在语言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刘复.中国文法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9:69.

[2]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6-57.

[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14.

[4]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修订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3.

[5]郭中平.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46-47.

[6]高名凯.汉语里的单部句[M]//张志公主编.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312.

[7]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594.

[8]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5-66.

[9]杨桂梅.中学语法教学要切实贯彻《提要》——兼谈双部句、单部句与主谓句、非主谓句的划分[J].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9-50.

[10]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00.

[11]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74.

[12]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81.

[13]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38.

[14]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49-55.

[15]李广明.感叹句及其分类[J].天水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Z1):75.

[16]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J].汉语学习,2012(3):3-13.

[17]郎大地.名词非主谓式感叹句[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6):14.

[18]华宏仪.感叹句语气结构与表情[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3-64.

[19]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8:36-38.

[20]张志公.现代汉语: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07.

[21]陈昌来.谈名词性独语句的特点及语用价值[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9(1):30-33.

[22]张中行.非主谓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4.

[2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26.

[2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2-51.

[25]朱盛娥.以独词句为基础的基本句法结构类型[J].长沙大学学报,2008(1):98-101.

[26]武占坤.现代汉语读本[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426.

A Literature Review on Related Studies of Holophrastic Sentence in M odern Chinese

Huang Yihuan
(College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

Asa special kind of sentence inmodern Chinese,holophrastic sentence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Interjections and Non-interjection,consisting of only one word for each,has been regarded as a simple structure in linguistic studies.In spite of the great progress focusing on its classification,attribution,interjection,non-interjection,signification and statusmade in the last century,there is still something for further studies,such as its relation with ellipticalsentence,special featuresof the contextualenvironment forholophrastic sentence.

holophrastic sentences inmodern Chinese;natureand classification;signification;position

H314.3

A

1674-5450(2016)04-0124-05

2016-04-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40033)

黄弋桓,女,四川内江人,重庆交通大学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杨抱朴 责任校对:赵颖】

猜你喜欢

感叹句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感叹句
直面中考题 感悟感叹句
跟踪导练(二)4
我有话要说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名师教你一招鲜(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