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培养途径

2016-04-13周红尚超

关键词:研究生汉语情境

周红,尚超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培养途径

周红,尚超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实践能力是合格教师必备能力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而反思能力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要认识到汉语教师实践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应遵循2012年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在课程设置和实践形式上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并采取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主导模式,以期全面地做好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养工作。

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反思能力;培养途径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相衔接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具有职业特点的专业,培养院校必然要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其职业化特点,按照职前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国家汉办在2007年、2010年和2012年连续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几个不同版本,几个版本都强调实践性能力是一个职前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关于这个问题,仅从体现实践性特点的词语“能”的使用上就可以看出,“能”共出现了460次[1]。实践能力是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甚至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而反思作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能力,是保证国际汉语教师持续成长的基础。

一、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相衔接的专业,所以,对于他们的培养等同于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养。通常,培养院校会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特点安排灵活的培养模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短短两年的培养过程中,既要经历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年),又要完成教学实习实践(一年)。这样的培养过程并不拘泥于常规的第一学年先学习、第二学年再实习实践的做法,而是完全采取混合式的培养模式。即可以采取1(课程学习)+1(实习实践)或1(实习实践)+1(课程学习)的培养模式,也可以采取1(课程学习+实习实践)+1(实习实践),或者是0.5(课程学习)+1(实习实践)+0.5(课程学习)的培养模式。

无论采用其中的哪种模式,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养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循环模式。

二、实践反思能力概述

(一)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对的,强调动手和操作。对于实践能力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心理学科角度将其视同为“实践智力”,他认为一个人具有了“实践智力”,也就说明他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并能确定如何成功地达成目标[2]。

(二)反思性实践

反思和实践密不可分,实践活动的本身就包含有反思。反思就是一个人对其在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一种自我意识。实践为反思提供了思考的对象,反思得出的结论需要靠实践来检验。所以说,反思性实践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协调好实践中的各种因素,并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3]。

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复杂的,每一段教学实践都有其独特性,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因素,这就要求一个汉语教师新手不能只单纯进行体验式实践,还要学会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应对新的情况,学会融会贯通、学会批判和创新(Korthagen,2001)才是最重要的。

三、实践反思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关于教师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情境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

(一)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1990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者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就是“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摸索学习,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的形成受情境的影响,知识的获得不能脱离真实情境;同时也强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即知识呈现于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学与用密切相连[4]。

(二)经验学习理论

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转化经验、创造知识的过程,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是他们抓住了经验,并转化了经验的结果。经验学习包含四个循环阶段:具体经验阶段,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反思与观察阶段,对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求之间的必然联系;归纳总结阶段,对已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升华为概念;积极实践阶段,主动实践以验证已得结论的正确性,将经验内化为知识[5]。

经验学习理论带给教学的启示可以概括为:要创造体验的机会和平台,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专家示范作用,重视观察、观摩、反思等技术手段的使用。

这两种理论虽各有侧重,却具有共同的核心思想——知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构建而成的。

四、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能力标准和内容框架。依据这一标准,国际汉语教师的职前培养重点应放在既要让他们“知道教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怎么教”。

(一)基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内容框架

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国际汉语教育所需要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强调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并将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即学习理论看作是从事汉语教学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放到了首要的位置。2012年,国家汉办颁布的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共分五大模块,即汉语教学基础模块、汉语教学方法模块、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模块、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模块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模块[6]。

(二)激发学生实践的意愿

1.入学教育

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所以,入学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深度剖析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深度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做好心理准备。

2.讲座

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通过安排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感性上加深对对外汉语教学、海外汉语教学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型、班型以及学生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以期让学生通过讲座了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综合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了解留学生教学的分班机制,清楚初级、中级和高级班的划分标准、考试内容等;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典型特征、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等。通过这样的讲座,当学生走入留学生课堂进行观摩和见习时就有了思想准备,学生会根据他们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对具体问题进行认定和分析,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的查阅和咨询,以减少盲目性。

对于海外教学这一部分,可以邀请从海外回国的汉语教师针对国别进行讲座,介绍国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国外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展示,学生会更好地了解海外汉语教学的模式。

(三)多种形式的实践

1.课程讲授中的实践

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应从观察、了解、接触教育教学实践开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感受或体会后,教师才能理解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知识的动机和需求。因此,教师“学会教学”应该是起点,应该在“实践中或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在准备实践中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加大实践的比例,课程中有1/3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每门课程至少安排1次的教学试讲,以此增加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置身于实践中的时间和频率。

2.考核过程中的实践

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可加入更具活力、创造力以及挑战性的实战式考核,如通过模拟教学、课件制作、教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拍摄等形式,培养学生不断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验积累与情境体验

对于新入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来讲,对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还是相当陌生的。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国际汉语教育领域,应制定严密的实践培训计划,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摩和试讲,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接触和熟悉汉语教学情况,以期更好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

(1)课堂观摩。研究生入学后的前半年是教学观摩的最佳时段。通过学习—体验—学习—体验的循环教学,让学生观摩各种类型、层次、课型的汉语教学,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以此接触并熟悉汉语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积累感知经验。

(2)与留学生结对子。为了使新入学的研究生更好更快地感知并深入到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安排研究生与留学生形成“一对一”辅导小组,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知国际汉语教学的真实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3)见习试讲。通过制定周密的见习计划,安排研究生到不同班型、不同课型上见习并试讲,以亲身体验留学生教学。而见习、试讲班级的留学生任课教师就成为他们的指导教师,负责他们试讲内容的布置、指导和评价。通过这样的实践感受,他们会验证之前获得认知的正确与否,并对此进行及时修正和完善。

(4)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实际上是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院校每个学期都可以安排一次微格教学,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录制5-8分钟左右的教学录像,然后再通过回放进行分析点评。

(5)岗位教学实习。为了给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训提供真实的情境,以突出专业学位的学习特点——课程学习和实践混合交叉,培养院校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安排研究生参与留学生教学。通过严格的面试选拔,让研究生较早接触实际的汉语教学岗位,使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新积累起来的知识得以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

(6)其他形式的实践。第一,互联网+汉语教学。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推动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汉语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通过孔子学院网络课堂、“老师走起”App平台等搭建起来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上传教学视频,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实现互联网平台上的国际汉语教学和辅导。第二,辅助教学。辅助留学生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研究生可以通过担任留学生任课教师的助教,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课堂活动组织、作业批改、文化教学安排等教学活动,这样,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有经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亲身体验汉语教学的效果,进而体验认知学徒制下的汉语教学实践。第三,教学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能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赛促学的理念可以激励研究生通过参与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及教案撰写等实践能力。

(四)反思能力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理论知识是关于“必然性”的知识,实践知识是关于“偶然性”的知识。学会“判断”是实现由必然性知识到偶然性知识过渡的唯一途径[7]。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能力培养必然离不开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观摩后反思

课堂观摩必须伴随着评课,才能让学生将所看变为所想,将已学习到的理论信息与所见所听联系起来,并加以分析、总结,进而上升为一定的概念认知。因此,观摩之后,要及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观摩后的评课。评课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摩—反思—评价—反思习惯;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课程观摩的评价标准体系,评估所观摩教学的得失优劣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

2.集体研讨

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研究生的观摩、试讲,并组织与其相对应的研讨,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流,以提升研究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速其知识的内化。

3.组织教学示范课

示范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目的就是推广教学经验,为新手教师提供指导和示范。因此,组织学生观摩示范课,并根据所观摩的课堂进行点评和交流,撰写观摩心得,可以促进研究生经验的积累。

4.教学案例撰写

对于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最好途径是记录所发生的真实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应包含教学事件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要能“判断”出这类案例的归属,并且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实践反思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为真正落实上述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措施,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反思能力,完善的制度保障必不可少。

1.实践反思能力培养制度的制定

制度是任何事情成功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秩序运行的保障。建立起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培养制度,确定具体的流程和规定,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组建指导小组

为保障培养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组建指导小组是实施的关键。应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留学生任课教师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其具体任务就是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实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培养内容、形式和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布置、指导及考核等。

教师、教材、教法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三个核心问题,而教师问题是关键[8]。汉语教师的成长和成熟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资源储备队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反思能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国际汉语的教学质量。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在校阶段的职前实践反思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1]王恩旭.国际汉语教师自主发展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47.

[2]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23-25.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育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7(3):45-48.

[4]向光富.情境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19-22.

[5]戚先锋.库柏的经验学习理论——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视角[J].2006(2):10-11.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

[8]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73-81.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Pre-job Capability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elf-exam ination

Zhou Hong,Shang Chao
(Collegeof InternationalExchange,Bohai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13)

As one of the indispensible ability,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can even influence the teaching qualitywhile the reflective ability is the premise for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The universities offering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TCSOL)mus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e-job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capability,and set up their own training system.Bohai University,based o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issued in 2012,hasgotourown pattern,following the cycle of theory study,practice,reflection,study,and practice,in training international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with course offeringand practice arrangementcharacterizing professionaland practical training,.

international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pre-job training;professionalpractice and self-examination;trainingmeasures

G642.4

A

1674-5450(2016)04-0090-04

2016-05-05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jyx-04);2016年渤海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071502221)

周红,女,辽宁开原人,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尚超,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赵颖 责任校对:杨抱朴】

猜你喜欢

研究生汉语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