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写作最好的礼物
2016-04-13刘海燕
文/刘海燕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礼物
文/刘海燕
问题的提出背景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由低年级的写话训练逐渐过渡到中年级的写段、高年级的写篇训练,而且从内容和篇幅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在习作练习中有的学生对写作开始厌烦,不愿意写;有的学生叙述得好,但写得少;有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写。教师对写作教学也感到费时多,见效低。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是驱使学生写作的推动力,是影响写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就应该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研究的具体措施
读写结合教写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方法呢?
一是读中探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对结构清晰的文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写作方法。这种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语言表达技巧上,而是多层次的立体探究、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等。二是读中插写。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加深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课文中的言语、情节,插入一些习作练习,以写带读,既读懂了文章,又练习了写作,一举两得。三是读后仿写。仿写要有阶段,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要积零为整,循序渐进;仿写要有层次,可以仿内容、仿结构、仿技巧、仿语言特点等。
真心对待写真情 每位学生都是个性鲜活的个体,有思想、有主见。刚升入三年级时,每个学生语言文字的习得水平不同,他们不一定能完整、准确表达所观、所思、所念,他们习惯了课本和老师教给的模式和方法,他们的模仿大于创造。这时,教师需要引导、信任、放开手脚,激发学生写作潜能,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
首先,应对乏味作文。节假日的各种培训班占据了学生玩耍,体验生活的时间。学生缺乏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没有新鲜感和刺激感来激发写作的欲望,因而产生了大量的乏味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班会课、地方课等结合其他学科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记忆,获得直接经验,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应对出格作文。教育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难免有偏差或不正确的认识。对出格作文的评价教师要做到:自省,是否有自我判断的失误;分析原因,对学生习作中观点有偏差的加以引导,形式有失误的,交给方法;用温和而宽容的评价,肯定的态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写作的兴趣。
最后,应对抄袭作文。作文教学中,语言形式的习得、表达内容的选择往往从阅读、讲解的课文开始。有的学生不爱写作文,为了完成作业,只好到作文书上抄袭。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抄袭中积极引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在初学习作时,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必经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让他们从模仿中寻找语言表达的规律,习得语感,创作具有自我个性和独特体验的文章。
开展活动促进参与 要使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就应该让学生去广泛搜集和整理写作素材。具体做法:一是开展课内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认识和生动的写作素材。如在课堂上开展小品表演、课本剧表演、古诗配画作文等活动,学生在亲自参与中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二是开展课外活动。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教师应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观赏美丽的街心公园,假山瀑布;攀登附近的小山,观察自然现象;参观居民小区,做志愿服务等。多种的校内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阅读摘抄多积累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的不够确切,甚至思路混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摘抄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具体做法:
一是及时推荐好书。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内外读物中汲取语言营养,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画廊、板报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剪报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渠道。
二是指导摘抄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每周一节阅览课摘抄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语佳句、成语格言等。此外,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写上阅读批注或感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格式,配以精美的插图、贴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评价展示树自信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有:
一是认真批改经常鼓励。教师认真阅读、批改作文,并根据学生作文内容给予鼓励,如“你把我带到了美丽迷人的凤凰岭”“你真是个小作家”“我感受到了妈妈对你深深的爱”等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是及时讲评指导修改。选取优秀作文和进步较大学生的作文,对作文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发现并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指导修改。
三是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在本班黑板报上开辟“优秀作文角”,每周刊登学生优秀作文。并请优秀作文的获得者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全班同学品评。另外,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时间,向全校师生朗读学生优秀作品。此种措施,使全班同学积极争做“优秀作文标兵”,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是创立班报,组织发表。每个月底,教师要把学生作文中涌现出的精彩片段和优秀习作挑选出来,并通过设计排版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使《写作乐园》成为班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学期末,从班报中选出有特色的小作文向《读书与作文》《小学生作文导报》等杂志投稿,让学生体验当小作家的心情。
衡量作文兴趣的评价
根据以上措施,在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 本班有学生31人,实验前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只有23%,实验后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提高到85%,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学生对写周记转变了态度,多数学生愿意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在周记里,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
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 课题研究为作文教学引进了“一泓活水”。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开放的教学形式给作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开发了学生的作文潜能,使各个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改善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从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到课外知识的探索。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积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习作素材,而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道德情感的陶冶。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改革,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要始终坚持结合自身特点,活学活改,坚持不断学习和创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宽阔的作文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二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