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2016-04-13葛志鑫
葛志鑫●
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223600)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葛志鑫●
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223600)
本文就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提出了若干实施策略,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探究.
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回顾知识
数学概念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容小觑.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关键.同样只有把概念的含义真正理解了,才能把它们灵活运用出来.数学概念多而不好理解,怎样让学生真正吃透概念是目前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有的放矢
初中数学是衔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涉及范围广泛而不精,教师可先将其进行大致分类,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概念大部分都是由相关概念推导过来的,所以很有必要对初中所有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切忌断章取义.初中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直观和抽象两类数学概念.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直观类概念包括平行、全等、相交等;抽象类概念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直观类数学概念教师可以直接教,所谓直接教,就是开门见山,教师不用由浅入深.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探究的就是三角形的性质,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就经常接触与三角形有关的物品,所以对其并不陌生.还会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抛砖引玉,创造形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不容易懂时,会增加学生的挫败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一定的形象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找生活中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物品作为教具,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他们的性质所在.它们两个之间有什么联系与不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精心设计方案,增添课堂乐趣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方案.为学生设计众多形象的情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例如在教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课前做好不同长度的绳子,2厘米、3厘米、5厘米、6厘米等等.让学生随机用绳子来组成三角形.他们从中可发现有的可以组成,有的则不能,从而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某同学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订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订时间晚到15分钟;这个题目,教师就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求学校到家的路程是多少,另一个问题是求从学校到家所用的时间是多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将两个问题分别分给班里的男生和女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增添了课堂乐趣.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牢牢记住以下几点.第一,与旧知识建立联系.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概念往往都存在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如果在学习新的概念时,能够从旧的概念找到他们的影子,那么学习新概念会顺利好多.第二,概念与概念间进行对比着记忆.大多数学生都会反映,数学概念繁多而不好记忆,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对比的话,那么会容易很多.
三、积极回顾知识,扎实牢固基础
我们都知道,长期记忆是通过反复背诵然后形成新的突触后形成的.所以,想要将数学知识点牢牢记住,必须做到“学而时习之”,要经常复习相关一类的概念,构建知识网状图,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比如,教师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先复习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在学习时,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又减小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再如,学习“相似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他们的联系与不同,从而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的语言一般都比较抽象,有的概念很少有学生会在短时间内接受.因为,毕竟还是初中生,接受能力还有限,再加上有的学生阅读能力也比较差劲.所以,在这时,回顾,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一次回顾旧的知识都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极回顾知识的习惯.同样,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上新的一堂课时,也要抽出部分时间来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对于易错易混的概念,教师更应该重点分析,重点讲解,带领学生多次复习,做到真正掌握.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复述概念,考察他们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成绩不断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关心教学成果,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比如三角模型、方程模型、几何模型等.教师和学生也要多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和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那么,结果一定会理想.
G632
B
1008-0333(2016)33-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