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

2016-04-13李润珍温小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生态保护丝绸之路经济带

李润珍,温小亮

(太原科技大学 哲学所,山西 太原 0300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

李润珍,温小亮

(太原科技大学 哲学所,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涵盖范围广,是西部大开发的深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中,我国脆弱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生态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关系到这一战略决策的成败。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国际合作;我国西北地区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08

“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的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生态恶劣,在经济大开发的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保护问题,经济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里显得尤为迫切。弘扬古丝绸之路文明,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治理,是协调丝绸之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西北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历史上常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性事件称之为“凿空”,可见其承载着的历史文化含义之份量。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而重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给我们的则是有可能使自然生态更加恶化的结果。

(一) 产业的区域配置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分布是以煤炭、油气、有色金属为主,这就会造成在“丝绸之路”开发中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特点,随着我国东中部老工业区煤炭、石油资源开发的枯竭,这类工矿企业将逐步西移,就造成石化、有色金属工业的集聚化效能。而西北陕、甘、青、宁、新五省区是我国自然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l,且土地植被稀少,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不免对植被、地下水层造成破坏,使该地区土地盐渍化、沙化问题更加严重。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合理,处于黑河—腾冲一线人口不足我国人口总数的6%,广大的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6%[1],人口密度非常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导致人口向西北部地区移动,就会超过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人口可承载能力,会造成水资源供应紧张,土地大面积开垦利用,从而导致沙化扩张以及植被破坏。

(二)城镇化对生态造成的压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陆上古丝绸之路基本重合,沿主要交通干线和绿洲分布,会形成人口集聚生活区域。但这里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极其有限,我国新疆地区城镇人口分布主要在北疆地区,而南疆大部城镇分布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和绿洲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城镇化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建设推动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相应的产业开发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矿产资源的开采对植被造成的破坏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植被覆盖稀少,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宝藏,矿产资源规模巨大,且含有众多的稀有金属。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地表植被极其稀少,除天山、阿尔泰山受到北冰洋气流的影响,植被属山地垂直分布外,绝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地带,代表植物是胡杨树、芨芨草及沙漠中的骆驼刺。然而,西北地区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其潜在价值高达33.7万亿元。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和宁夏。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总储量的近23%,新疆是中国21世纪的后备石油基地。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储气量的58%,其中陕北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甘肃的镍储量占到全国总储量的62%,铂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7%,我国钾盐储量的97%集中在青海[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将对所经我国西北地区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这不免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将导致西北地区沙化的扩张,间接毁坏耕地、草场。这就引起西北地区自然生态进一步的恶化,并为此付出重大的环境代价,直接影响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

(四)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破坏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严重不足。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不够,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挤占生态用水,因此,生态环境会不断恶化。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污染加剧。西北各省区每年向黄河干流排放废污水7.51亿m3,其中,工业废水4.30亿m3,占总量的57.3%。(2)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盐渍化和草场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并有加重的趋势。(3)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道断流[3]。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建设工矿、交通布置集中在沙漠绿洲的边缘,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会更多,这必将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今天,为和平崛起,早日实现现代化,国家制定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而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我国西北地区,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和措施来防范这些生态环境风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举,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加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的措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我国发展地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当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扶贫攻坚任务的需要[4]。

(一)做好产业配置和发展新型工业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以煤、油、气为主,这就决定了该地区产业发展的格局。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后的产业转移,众多老工业区的工矿企业将要转移到西部地区。做好这些企业的合理规划配置,对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首先,西北地区具有特殊的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如新疆生产的长绒棉及特色瓜果,甘肃、宁夏所产的枸杞;且新疆分布着为数众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那里常年冰川覆盖,水资源未受污染,这些都为西北地区发展特色食品产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其次,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可以发挥传统工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新疆、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丰富,纬度高、季节性日照时间长,为发展多种类型的电能提供了选择。青海三江源地区号称世界水塔,多条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具备成为我国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电力及水力供应基地的潜能。再次,西北地区国境线漫长,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开展延边对外贸易区位优势明显,可通过建立相应的自由贸易区,并引进沿海经济发展模式,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发展对外贸易,让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丝绸之路从古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伴随着声声驼铃,沿途创造了瑰丽的文化,如敦煌的莫高窟,就是一座因丝绸之路创造的文化宝库。丝绸之路是文明之旅,也是旅游之地。发展现代旅游观光产业,实现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更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项选择。

(二)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生态脆弱,复原能力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必要。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西北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公路未形成网络式发展,铁路里程短,需要大力投入,应综合发展西北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建设新型城市。其次,保护和开发水资源。西北地区有大量的冰川雪水,以内流河为主,水利设施少,应加强水利基础实施的建设,保护好水资源,提高利用率,为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再次,利用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从黄河上游引水到西北地区,缓解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最后,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工程,提高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做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三)搞好生态修复工程

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我国生态建设的短板,直接影响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西北各省区对本地自然、地理、生态状况要有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要根据不同类型治理项目的特点,开展修复工程。其次,依托重点工程,培养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国已经长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移民”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生态自我修复的战略依托,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再次,坚持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西北地区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滴灌技术等,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同时要制定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为生态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四)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

首先,严禁工业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和倾倒,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倾倒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检验和统一管理,以免造成土地植被的破坏。其次,建立生态防护林,隔绝对附近城市居民区、文化区的污染,把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再次,注重资源利用和转化技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利用国际先进的能源转化技术,对工业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国际间合作亦十分频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生态文明。而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以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能力。改善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败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昕璐.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中国人口地理分布中仍表现出充分稳定性[N].中国青年报,2015-11-09(5).

[2] 苏向东.中国自然资源概况[EB/OL].(2010-02-02)[2016-02-25].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10/02/02/content_19355927.htm.

[3] 夏文斌.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的向西开放[EB/OL].(2015-06-25)[2016-02-2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6/25/C40531-27204750.html.

[4] 李慧.“十三五”:以精准扶贫促精准脱贫[N].光明日报,2015-11-23(8).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LI Runzhen,WEN Xiaoliang

(InstituteofPhilosoph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The building of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Covering a very wide range, it is a new deepening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building and cooper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s vulnerable western area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Whether these ecological problems can be reasonably resolve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natural ecology, and to the success or the fail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Zone;ecological protection;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northwest areas in China

[收稿日期]2016-02-23

[作者简介]李润珍(1957-),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小亮(1984-),男,山西兴县人,太原科技大学2013级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34-03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生态保护丝绸之路经济带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