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

2016-04-13李慧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时代价值核心价值观

李慧华

(北京体育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008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

李慧华

(北京体育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100084)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诉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举措。它从理论的深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精神实质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04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而做出的重要论断[2],体现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基本价值诉求。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的当务之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价值观是指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是人们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总认识,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各种价值观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主导性的特点,体现了广大民众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价值观念的本质和精髓,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自身及他人行为,区别善恶美丑并据以规范自身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三个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现代国家建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国家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3],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在笔者看来,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强与民富,即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然状态。二是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富。国家富庶了人民才能强大,而人民真正强大起来了,也会反哺国家,使其国家昌盛。富强是建构现代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民主就是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符合世界政治现代化的潮流,也为政治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新的养料和经验。

文明既指文化传承,也指一种秩序,一般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它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现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指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不同事物,乃至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动态、辩证的统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极为提倡和谐,它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治理领域的价值诉求。和谐这一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迫切性。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现代社会构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凸显了构建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属性,体现了我国现阶段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价值要求。

自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属性,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一般包括人的意志自由,但根本上是指人的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即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范围内,主体的存在与发展不受任何外部非法力量的侵犯、伤害。自由是人类生命尊严、创造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和根本价值理想。

平等是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平等的内涵不尽相同。它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进而不断实现实质平等、机会平等。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平等的观念,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时期,追求机会平等,平等享有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利,也就成为了追求平等的时代要求。

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4]在20世纪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看来,公正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宗明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改造废除。”[5]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素加以确立,是中国重塑法理型社会生活秩序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法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载体。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现代公民养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我国当前“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价值要求。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

爱国即热爱自己的国家,包含着对祖国的认同感、敬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等,并为国家奋斗、奉献的一种精神。它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一种特殊感情,是对公民最基本的价值要求。任何一个国家,都把爱国作为一种首要的价值观来倡导。

敬业是公民职业道德的灵魂,是评价公民职业行为的准则。它要求公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敬业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准则和交往准则。子曰:“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就是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讲究诚信,如果不讲究诚信,个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对于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也是一样。诚信可以说,既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社会安定、国家治理的基石。

友善即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等待人、和睦友好。它强调公民之间应包容差异、良好沟通、有序交往以至和而不同的道德境界。友善是人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理念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分层有序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灵魂,其精神实质主要体现为精髓性、主导性、稳定性、共识性和开放性等五个方面。

(一)精髓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性是指它既继承、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吸收了西方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同时又创造性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从纵向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它把民族文化中最具影响力、渗透力和作用力的部分,加以继承和反映。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伦理观“仁、义、礼、智、信”的批判继承,对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涉及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进行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三个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内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横向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放性地吸收了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比如吸纳了西方文化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精华,反映了时代价值,体现了时代精神。正是因为核心价值观具有精髓性,它才能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引领价值导向,担负起主导、统领、整合作用[6]3。

(二)主导性

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是多元的,不同的社会主体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存在,因而也就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多元不能归结为一元,同时也不能否定一元,社会要想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在多元价值观中有一种起着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由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价值体系中最具影响力、起决定作用的民族精神价值,相对于其他价值观而言,它不仅具有核心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主导性特征,是多元价值层面的主导,是多元价值判断中的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熟和定型,必将主导着人们在现实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同时作为一种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稳定下来,长期发挥着它的价值效用。

(三)稳定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及公民个人价值追求中最核心、最根本、最为恒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共同特点,触及的是民族主体的内心深处,同时又极具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民族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导向稳定器。当一个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确立下来,又反映民众主体的共同意愿和心声,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时,它的影响力和稳定性必然持续、长久而深远,它的大众化社会化趋势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深远地发展。

(四)共识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文化中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凝聚了社会共识,反映了我国当下人们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当前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信念,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6]6。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多元的社会思潮和文化,但也毫无例外地都具有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并进入人们思想和意识深处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我国亦是如此。正是有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导引,人们才能朝着同一方向,向着同一价值目标迈进。

(五)开放性

开放性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发展性和自我纠偏性。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不断充实完善其应包涵的时代价值。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化资源,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全面地反映真理,体现价值规律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具有了开放性,人们才能在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价值偏差和行为失范,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精华。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从历史方位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意识形态的概括表述,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色,具有深深的时代精神烙印。虽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但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要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要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深层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7]。具体说来,其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凝聚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具有凝聚、约束和调节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作用。该作用主要是通过寻求社会思想共识来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使人们在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人们的现实积极性凝聚起来,潜在积极性发掘出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自觉与他人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友好社会关系,从而促进良序社会的形成。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引,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二)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当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可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控制和约束各种不良社会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相反,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一个国家便失去了强国安邦的主心骨,一个社会便失去了向心力,人们失去了共有的精神家园,个人也就缺少了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全社会、各民族的精神纽带,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发展的航向。

(三)规范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德,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和践行,能逐渐在社会成员中形成各种约定俗成的非强制性行为规范,进而有形或无形地规范、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这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借助于社会优良氛围的熏陶、集体精神的感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去暗示和启迪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国家发展需要有价值导航,社会进步需要有共识引领,人生幸福需要有信仰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正对应着这三个层面的价值需要,高度概括并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显现了时代要求,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对于凝聚价值共识,主导时代风尚,维系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前进,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研究,2012(12):1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 黄士安,戴木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的形成历程[J].科学社会主义,2010(2):32-36.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5] 约翰·罗尔期.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6] 戴木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Scientific Connotation,Spiritual Essence and Times Valu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Huihua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eijingSports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practis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basic value pursuit reflected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strategic measures for Chinese nation to realize great rejuvenation. It answers the major problems from in-deep theory concerning what kind of country we want to build, what kind of society we are to construct and what kind of citizens we are to cultivate.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piritual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times valu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basic premise to cultivate and practis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iority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 China Dream.

[Key words]core values;scientific connotation;value of the times;spiritual essence

[收稿日期]2016-03-13

[作者简介]李慧华(1981-),女,河南商丘人,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哲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17-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体育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研究”(2015QN011);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体育院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时代价值核心价值观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