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当世著述版本考述

2016-04-13

关键词:范氏稿本卷首

陈 晓 峰

(南通大学 范曾艺术馆,江苏 南通 226001)

晚清范当世(1854—1905年),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闻《艺概》于兴化刘熙载,又受诗、古文法于武昌张裕钊;北游冀州,复从桐城吴汝纶研求文学;博学多识,文学造诣颇高。其诗震荡开阖,奇横恣肆,是同光体的杰出代表,“卓然为一代诗家宗主”[1]。其文恢谲怪玮,不可测量,与桐城派曾国藩、张裕钊一脉相承。“意境之超迈、笔力之健举,亦实有石润川辉、海涵地负之概,近世作者鲜能抗衡。”[1]98其传世稿本、刻本中不乏意义重大者,目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笔者奔赴各地图书馆加以考察,现对其源流和优劣略加梳理。

一、 《范伯子手稿》

稿本,现藏于范当世曾孙范曾先生处,2004年范当世诞辰150周年之际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该稿本不见书目著录,鲜为世人知晓。卷首录有王一庐甲午(1954年)初夏、朱尉翁癸巳(1955年)春日《〈范伯子诗文手稿〉识语》,曹灌园癸巳冬至日诗《品伯兄以所藏〈南通范伯子遗稿〉见示展玩多日书此归之》。王《识语》曰:“品伯同志偶从旧书市得之,爱其文情流利,诗格雄浑,重整残破如新。”据此可知稿本得之荒肆,首尾零落,经品伯(是人文献阙如,待考)修整,始复旧观。光绪十四年(1888年),范当世就婚安福,途经南昌,风雨大作,累日不休,舟泥不行,遂毕录诗文,“以究观其前后之病,而策其所以图新者”。稿本分为诗、文上下两卷,诗为光绪六年(1880年)以来所作,共89题123首;文为光绪五年(1879年)以来所作,共25篇,并附新诗5题32首。这是范氏现存最早的稿本,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首先,手稿本与后代刻本、点校本存在不少文字差异,可以进行比对校勘;其次,稿本随文附录了大量评点,尤其是自评,角度多元,是深入考察其诗学思想、创作心得的重要材料;又次,提供了具体篇目的创作背景,内容丰富,涉及到不见别处的生平事迹、社会交往等;最后,诗文辑佚,有助于范当世作品集的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二、《三百止遗》

稿本,不分卷,南通市图书馆藏,该本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卷首为范当世《序》,陈三立《识语》。范氏甲午(1894年)初秋自序曰:

吾诗大抵皆有挚父先生评,此本三百余首。自甲申(光绪十年)以前及初至冀州诗有高丽纸别本,评者为程悦父,借观而分析,或在秋门处矣;其再至冀州诗皆零稿,亦有就孟生日记评者,兹不复能合。今所得录,独两次安福诗及去年新得之作耳。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范当世前往安福续娶姚氏。因身患重疾,次年六月独自返乡。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又抵安福,迎接姚氏回通。成婚安福时期,与岳丈姚浚昌,妻舅姚永楷、姚永朴、姚永概等诗文唱和,相处甚欢。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范氏担任直隶总督李鸿章西席。《三百止遗》是其两次安福之行以及寓居天津时期的诗作,共计三百余首,故以命名。由现存稿本中大量浮签可见范当世对诗集亲自编订之迹,《莽莽风沙溷此身》前曰:“自此至罗乃飞凫十一首接在《贺新吾子娶》三首后。”《举足》前曰:“第七卷从此起,光绪十七年辛卯二月至天津十九年癸巳六月作。”《屏风山下作》前曰:“第五卷从此起,光绪十四年戊子十月就婚安福至十五年己丑六月还家作。”《强病》前曰:“第六卷从此起,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再至安福至十七年辛卯正月还家作。”诸处可见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安排体例。吴汝纶十分激赏范氏之才,两人关系亦在师友之间,交往密切,范诗多由吴氏赏鉴。范氏直言:“独斤斤于吴评,何哉?凡吾辛苦为一诗,固取于彼之一誉,而是吾事也。”潜心书写,孜孜矻矻,独求吴氏之誉,可见倚重。该本是为范氏自录诗作,并缀以大量吴汝纶眉批,可以此为线索考察吴氏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中选录范诗最多,计70题101首,存其父吴汝纶评语22则。稿本《三百止遗》又新发现了不少吴氏评点,如《杂感二十八首庐陵道中作时点〈临川诗〉至第八卷即用其每诗之题句以穷吾兴端》,评“两马齿俱壮”句“结句类陶公”,“秋日在梧桐”句“洗至”,“秋日不可见”句“楚骚遥声”;评《试院枯柏》“何减杜公”;评《不堪》“与韩公‘唤起窗全曙’一首异曲同工”;《我之弗思子》“由至情发为盛气,突过欧公”;《清尊微雨息劳歌》“淳意高文,此首尤为雄”,潜心玩味,涉及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结构布局、气势风格等,新意迭出,对范诗鉴赏提供了有益参考。不仅如此,吴汝纶还对诗中用字发表了商榷意见,如《莽莽风沙溷此身》中“两‘堂’字似可约,易一‘堂’字”;《山行既爽高兴为诗而病余胆怯殊甚亦用自伤续成二首到日献外舅》中“‘科’字宜商”;《重到甥馆读〈三釜斋唱酬续录〉用〈秋柳〉韵呈诸公》中“‘受’字宜商”;《叔节行有日矣为吾来展十日期闲伯喜而为诗吾次其韵》中“‘耳途’句似滑”等,细致入微,深中腠理,可见文学切磋与锤炼。

三、《范伯子诗集》

范当世诗才雄健,享有盛誉,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开始整理一生诗集。其《编诗至庚子》诗序曰:“二月晦日,编己诗至庚子(光绪二十六年)扬州《寄叔节》。”是年十二月完毕。范氏文思蔚然,又具严谨的创作态度,欣然命笔,成诗颇丰。“生平不苟作,作则存稿,故自二十五岁留稿,及其殁仅二十余年,得诗一千余首,可谓富矣。”[1]197因家庭经济拮据,加之壮年即逝,生前未能梓行其诗,逝后数年方刊刻传布。现将具体情状分述于下:

(一)《范伯子诗集》十九卷附夫人姚倚云《蕴素轩诗》四卷。清末铅印本,中科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通市图书馆等藏。扉页题“侯官严复题检”,并钤严复印章,这是范当世诗集的首度刊刻。卷首为桐城姚永概撰《范肯堂墓志铭》,无目录,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六字。曾克耑(1900—1976年),字履川、伯子,号橘翁,吴闿生弟子,诗人,书法家,其言及该诗集刊布情形曰:“方范先生之逝不数年,其知旧先以排字版印其诗十九卷,附《蕴素轩诗》四卷行世,天下既传诵之。”[1]77陈诗《皖雅初集》中引《静照轩笔记》,先追忆与范当世的诗学交往,随后言:“与新建夏吷庵、南陵徐随庵、山阴俞觚庵、临川李梅庵四观察及诸知旧醵金,刊其诗十九卷,志不忘也。”[1]121据此可知曾克耑所言“知旧”乃为上述诸人,合刻诗集,以追念故友。诗集十九卷延续了《三百止遗》的编排体例,以时间为序,古今体诗一千一百七首,分别为卷一“光绪四年戊寅至九年癸未仅存之作”,共计36题60首;卷二“光绪十一年乙酉三月初至冀州至七月南归作”,共计19题23首;卷三“光绪十一年乙酉十月再至冀州至十二年丙戌十月南归作”,共计15题22首;卷四“光绪十三年丁亥四月三至冀州至十四年戊子七月南归作”,共计24题27首;卷五“光绪十四年戊子十月就婚安福至十五年己丑六月还家作”,共计28题81首,卷六“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再至安福至十七年辛卯正月还家作”,共计40题69首;卷七“光绪十七年辛卯二月至天津至十九年癸巳六月作”,共计37题51首;卷八“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至十二月作”,共计41题77首;卷九“光绪二十年甲午正月至十一月南归送女湖北作”,共计28题54首;卷十“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里居及江宁至二十二年丙申里居作”,共计28题65首;卷十一“光绪二十三年丁酉里居至戊戌广东作”,共计21题39首;卷十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八月至广东不果留滞上海作”,共计58题92首;卷十三“光绪二十五年己亥迟粤脩不至遂留上海度岁至二十六年庚子三月还家作”,共计45题62首;卷十四“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至桐城及闰八月至南昌作”,共计72题94首;卷十五“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九月自南昌至扬州及十月还里复作”,共计46题63首;卷十六“光绪二十七年辛丑里居及四月至淮安复还里作”,共计34题71首;卷十七“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月至二十八年壬寅六月作”,共计43题52首;卷十八“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七月至二十九年癸卯十二月往来江宁作”,共计38题56首;卷十九“光绪三十年甲辰里居病中作”,共计29题45首。

(二)《范伯子诗集》十九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孟冬刻本,南通市图书馆藏,四册。卷首有桐城姚永概撰《范肯堂墓志铭》,无目录,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曾克耑评价该本曰:“乡人复为授梓,削姚夫人诗不刊,工滥恶,讹夺尤甚。”[1]77该集剔除前本中夫人姚倚云诗,而且错讹较多,刊刻不够精善,时人评价甚低。

(三)《范伯子诗集》十九卷附《蕴素轩诗稿》五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徐文蔚校刻本,卷首题“癸酉(1933年)六月浙西徐氏校刻”。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版心下镌“浙西徐氏校刻”,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通市图书馆等地藏。徐文霨(1878—1937年),字蔚如,号藏一,浙江海盐人。范氏诗集此前流播诚如其弟子王守恂曰:“吾师诗集墨本不多,思见者每不易得,惟时人总集中选刻颇夥。”[1]74徐氏夙慕范当世人品与文学之美,慨叹其诗流传不广,以清末铅字本为底本,参照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悉心校勘,择善而从,付梓以广流布。该本卷首增添了诗集总目,同时广泛搜辑遗诗,如卷四增入《寄答余小轩兼示刘幼丹蔡燕生及钱仲仙》四首,案:“此四诗活字本失载,吴北江《晚清四十家诗钞》从李刚己日记中抄得,今为补入。”同时对活字本校其舛讹,加以标出,如《成婚有日内子为诗三十韵以道其相与为善之意与其迫欲侍舅姑之忱余亦作三十韵答之》中“子有翱翔诗”后案:“排印本作‘时’,今从吴钞。”《读曾文正读曾文正道光乙未〈岁莫杂感〉诗慨然毕次其韵》中“傥将兹愤白龙鼉”后案:“‘白’活字本误作‘向’,吴钞据手稿校正,今从之”“衹留自赏弗关渠”后案:“‘赏’活字本误作‘堂’,吴钞据手稿校正,今从之。”徐氏扬阐先贤,校勘精良,成为后代刊刻范当世诗集最重要的参照。国家图书馆藏本尤其值得关注,其扉页题“吴闿生署”“香光庄严室校刻”。诗集多处录有吴闿生父子批注,其中吴汝纶评点以“先大夫”标出,据此笔者推测该藏本当为吴闿生手评本。其中多数评语见于《晚清四十家诗钞》,如卷一《留别新绿轩》,卷七《挚父先生来书劝乡试欲以诗答会连日用山谷韵乃复效其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连缀二篇因示叔节》、《连与松坡謇博》等,语简意切。与此同时,还有不见于其中者,如卷六《我之弗思子》曰:“情词粹美,无可挑剔”,卷七《余既招謇博》曰:“叙次旋折恣意,此首尤为雄奇怪变,笔势夭矫”,卷十二《善夫叹》曰:“瑕瑜互见”,卷十三《余题月湖》曰:“平直”,卷十三《连阴十日》曰:“此则瑰奇而沈著矣”,卷十三《感于东坡》曰:“立意甚高,句未尽稳”,卷十七《先君入忠孝》曰:“此诗韵险颇多佳句”。评点紧密结合文本,披沙拣金,指陈得失,不乏真知灼见。范氏诗歌变化无方,精义内敛,寄托遥深,读者虽无不爱好之,却未能全喻精微,吴氏父子的鉴赏无疑对理解其创作得失提供了法门。

四、《范伯子文集》

范当世师事张裕钊,研习古文义法,为其门下高足,延续了桐城文脉。陈三立曰:“君之文敛肆不一体,往往杂难瑰异之气,而长于控抟旋盘,绵邈而往复,终以出熙甫上,毗习之、子固者为尤美,此可久而俟论定者也。”(《〈范伯子文集〉序》)推崇其气昌辞盛的独特面貌,为之张目。

(一)1928年《通通日报》剪辑本。南通市图书馆藏。1928年2月21日起至12月24日止,南通地方报纸《通通日报》每周一、三、五开始连载《范伯子文集》。其剪辑本现存九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九字。卷四至卷八后附有勘误表,如卷第五第八页第二行,“一万星”当为“一万重”;卷第六第四页第二行,“一二具”当为“一一具”;卷第八第八页第五行,“有子志”当为“有固志”。

(二)1929年铅印本。南通市图书馆藏。封面题“范伯子文集,李祯署”,卷首有壬戌(1922年)七月义宁陈三立《序》《范伯子文集目录》,十二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九字,卷末有壬戌(1922年)八月徐昂《〈范师伯子先生文集〉后序》、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月邑后学曹文麟撰《跋》,前九卷具体篇目安排如剪辑本。

(三)壬申(1932年)浙西徐氏校刻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卷首题“壬申(1932年)十月浙西徐氏校刻”,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该文集录入了弟子徐昂《范无错先生传》、受业王守恂《〈范肯堂先生文集〉序》、桐城姚永概撰《范肯堂墓志铭》、桐城马其昶《〈范伯子文集〉序》、壬戌七月义宁陈三立《〈范伯子文集〉序》、庚午年冬海盐徐文霨《校刻〈范伯子集〉序》(附甲戌仲夏识语),卷末有姚倚云甲戌(1934年)《跋》。徐氏序中叙述了刊刻始末:

今春,吴君门人张子次溪偶得写本两册于天津书肆,吴君嘱以见示,则真范先生文集也。证之卷首目录,仅存其半。惧更亡失,谋为刊之。吴君复为求之其家,乃得范先生介弟秋门校定全本,盖由先生手写本迻录者。

范当世逝去未久,遗稿已在若存若亡之间,徐氏窃叹不已,征稿既久而不能得,因借吴闿生与张次溪之力,致函姚倚云,终得范氏三弟范铠校订的全本,遂付与剞劂。该本文集后附《上吴挚父先生书》《与俞恪士书》《家书》,共计5封。国图本扉页题“吴闿生署”“香光庄严室校刻”,卷首诸序前有“乙亥伏日陈三立题记时年八十有三”,对徐氏刻集的“气类之感、任侠之行”感叹再三,此当亦为吴氏藏本。

五、《范伯子先生遗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印,卷末附徐沅《〈范伯子先生遗墨〉跋》,言敦源《〈范伯子先生遗墨〉跋》、《再跋》。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范当世居天津担任李鸿章西席。言謇博,名有章,江苏常熟人,是时以游津海关道盛宣怀幕到津。言氏贽所为诗请业于范当世,嗣是两人商讨文学,书札往还,几无虚日,遂藏范之手札。民国十六年(1927年),言謇博弟言敦源汇集范当世贻其兄手札墨迹,为之影印,以公诸天下。言《跋》于师友手足之遭际离合、人才时会之消长升降,恻然慨叹。该本共收范氏手札40通,虽然其人平日不以书名,然而“翰动神飞,备极刚健婀娜之致”,“长颖濡墨,震纸欲飞”,集中可见一斑。嗣后,曾克耑复于范氏曾孙范临处得其上父翁、外舅,与妇、弟书数十通,诗文手稿数篇,“太岁在屠维作噩(1969年)且月(6月)”重刊范氏遗墨。在言敦源的基础之上曾氏增入《禀父翁书》10封,《上外舅书》2封,《告夫人书》1封,《与二弟范钟书》1封,《与刘一山书》1封,《与许仙屏书》1封,文《樵秋哀辞》1篇,诗《和顾晴谷〈六十述怀〉诗》8首、《州中五季即唐虞》1首、《善夫以次韵少陵〈杜鹃行〉索和余患词意之将竭也用其韵为〈三足乌行〉》2首、《爱沧从余索糖食携之往谈诗竟忘却又携反也加一诗送之》1首、联语《挽薛福成》。

六、《〈范伯子联语〉注》

范当世擅长联语,以古文法为之,构思精巧,形式与内容水乳交融,“自曾文正而后,无与抗手者”[1]199。颇为时人称许。

(一)1931年铅印本。南通市图书馆藏。卷首为曹文麟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范伯子联语注〉序》,卷末为其跋。该本广搜博取,共收录90联,其中哀挽类最多,为74联,余者为题咏、酬赠、庆贺类。

此依先生手录稿,亦有文麟庆吊时见之而此定稿已更数字者,癸丑七月向大兄彦殊(范当世长子)借读,遂敬写别本,今乃略释之。(曹文麟《序》)

辑者以范氏家藏稿本为基础,主要通过注解其人其事的方式,阐幽发微,让读者明其事迹而会其所托。

(二)1965年线装铅印本。封面题“范伯子联语注”“公哲署”,内页版心下镌“未刊稿禁翻印”,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卷首有“乙巳仲夏月章斗航识”,曰:

履川(曾克耑)自香港寄阅《〈范伯子联语〉注》,实九十一首,皆情真意远,一如其诗。注出先生邑后学曹文麟,本事瞭然,益觉切贴,精工处为不可及也。玩味无穷,亟付影印三百本,与同好共赏之。

据此可知,章斗航因个人喜好,遂以一己之力翻刻曾氏寄来《〈范伯子联语〉注》本,以公诸同好。

七、《范伯子诗文全集》

范当世著述不仅以诗、文、联语等分行于世,还可见全集刊刻。

(一)1964年曾克耑刻本。曾氏对其推崇备至:“卓然起江海之交,忧时愤国,发而为歌诗,震荡翕辟,沉郁悲壮,接迹李杜,平视坡谷,纵横七百年间无与敌焉。”[1]91教学新亚书院之际,恰遇范氏乡人沈燕谋,相与谈其著述,得知徐文霨刻本之外所遗尚多,遂极搜讨缀辑之力、网罗倡导之功,授粤黄君吟仿徐本手写之,凡补六十四叶。至此,范当世逝后六十年,其遗集全布于世。文集卷首新增黎玉玺《〈范伯子全集〉序》,《清史稿》《南通县志》中人物本传,以及黄树模《范伯子先生行实编年》《集外文》(12篇)一卷。《集外文》分别为《山茨遗画歌序》《送张季直渡江序》《报仁卿书》《报邱履平书》《报蔡延青书》《与延卿笺》《与王欣甫笺》《与袁生笺》《与徐石渔先生书》《晓山达公墓志铭》《祭赵太恭人文》《先母述略》。因与范氏曾孙范临交往,乞得简札十余通,《〈文集〉附》中增入《与父书》一封、《上外舅书》一封,颇关掌故与其家风。诗集卷首新录曾氏《〈范伯子诗集〉序》,同时删去徐刻本诸人序言,卷一中补入《仪征道中联句》5首。诗文集外又增加了《〈范伯子诗〉本事注》(沈燕谋著)68则、《范伯子〈近代诸家诗评〉》22条、《范伯子连语》90条。

(二)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范伯子诗文集》。由马亚中、陈国安两先生点校,收入《近代中国文学丛书》。是书以浙江徐氏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刻本为底本,并参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九卷刻本、民国铅印本等。同时,诗文集附录值得关注,文献价值颇高。其一为《范伯子诗集拾遗》,收录《张禹买醉》等遗诗44首,其二为《范伯子年谱简编》,其三为《范当世评论资料辑录》,其四为《范当世传记序跋资料摘要》,其五为姚倚云晚年手定本《蕴素轩诗集》十一卷、《蕴素轩词》一卷,其六为《〈沧海归来集〉续集》《〈沧海归来集〉选余》《沧海归来集·消愁吟》,丰富详尽的资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200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该丛书“正编”捌、玖册分别为范当世诗、文。此可谓集大成之作,编排趋于合理,辑佚了大量诗文。文卷十三为补入卷,录《顾绮岚先生哀辞序》《三百止遗自序》《山茨遗画歌序》《送张季直渡江序》《晓山达公墓志铭》《祭赵太恭人文》《先母述略》《〈人境庐诗草〉跋》。文卷新增《书信》二卷,在曾氏《范伯子诗文全集》的基础上补入《与言謇博书》38封,《与许仙屏书》1封、《与刘一山书》1封、《与延卿书》1封、《禀父翁书》10封、《与姚夫人书》3封、《与二弟范钟书》2封、《与三弟范铠书》21封。据《范铜士先生戊寅日记》,收录光绪四年(1878年)自正月初十至四月三十日共110天日记。《文集》附录一为史志碑传中的生平传记,附录二为著述刊刻中的序跋,附录三为名家对其诗文的评点,资料详赡,搜罗殆尽。《诗集》将马亚中、陈国安点校本中《范伯子诗集拾遗》列为卷二十,新增《寄怀嘉弟》1首,共计45首。《诗集》后附《范伯子〈近代诸家诗评〉》、沈燕谋《〈范伯子诗〉本事注》、曹文麟《〈伯子联语〉注》、联语补遗7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卷十六前列各版本中均收《与延卿连夕谈叙述为绝句》6首,此本与众不同,为《与延卿连夕谈叙述为绝句》7首,当属疏漏。

[1] 陈国安,孙建.范伯子研究资料集[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范氏稿本卷首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卷首·六月
卷首·四月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卷首·六月
天一阁藏三种目录稿本提要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催稿本不易,且拖且珍惜
掩耳盗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