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新上也精彩
——从《研究磁铁》谈教学思路创新与教材的优化整合
2016-04-13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尤昌德
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 尤昌德
老课新上也精彩
——从《研究磁铁》谈教学思路创新与教材的优化整合
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 尤昌德
老课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 贴近生活 独特的材料
老课是指在教材中比较经典,经常被众多教师选择进行公开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经过一次次公开展示,已形成了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上很难有新的突破和创新。但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情也在不断变化着,他们在课堂之外接触到的大量的信息,让他们的前概念已经相对丰富起来。如果循着前人的脚印,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那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
《研究磁铁》一课从小学自然到小学科学几十年的教材一直被编排其中,是比较经典的教学内容之一。磁铁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磁铁玩具走进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熟悉的磁铁,如何激发孩子探究它的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学让孩子对磁铁的认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因此创新教学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设计《研究磁铁》一课的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对实验材料进行了优化,由此也发现了一些创新教学思路的方法。
一、运用生活化素材,让科学更接地气
科学早已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玩具,从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科学探究之旅,会使他们觉得科学学习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激发探究热情。在《研究磁铁》导入环节,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座“城堡”,这完全是由他们最喜欢的玩具——磁铁片搭成的,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接着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套磁铁片玩具,通过小组合作,进行3分钟创意磁铁片拼搭比赛。简单比赛后,由一个问题“磁铁片为什么能紧紧连接在一起呢?”引入课堂学习内容。同学们生活中已有的前概念,再加上刚刚放松而愉悦的活动,对磁性的感受更加直观。
二、鼓励开放的探究,放手“玩”出新发现
我们经常会预先设定好课堂上每一个探究环节的进程,甚至预设了探究的结果,实验前进行“充分”的指导,以避免孩子在探究过程中触及不到核心概念,或者由于操作失当,导致实验误差。诚然,这些考虑不无道理,课堂时间有限,一旦学生跑偏,就会影响整节课的其他探究内容。但过细的指导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让探究成为教师导演下皆大欢喜的喜剧。其实学生并不是教师想象中的一张白纸,低估学生往往比高估更加可怕,放手给孩子一段开放的自主探究,让孩子用自己的视角来研究,往往会有特别的发现。
磁铁是孩子们熟知的材料,实验也没有危险性,所以教师提供了2根条形磁铁,一盒回形针,以及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小木棒、塑料片、铜钥匙、纸板等),让孩子们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发现,将每一个新发现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文字表达比较冗长耗时,而且不如画图的方式呈现那么直观。在实验中,学生在材料的指引下,都发现了磁铁大部分的固有性质,如:能吸引硬币、回形针但不能吸引铜,所以不是对所有金属都能吸;对非金属的物体没有磁性;两块磁铁靠近,有时会互相吸引,有时会互相推开等。也有孩子爱玩花样,他把一根回形针放在磁铁一段,然后在第一根回形针上粘上第二根,接着粘上第三根,发现一个接一个能吸住一串回形针,把磁铁移开,有的回形针吸住一两根;有的孩子发现回形针会跑,把一根回形针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手一松就跑到一端去了;有的在研究两根磁铁哪个磁力大等等,在班级交流过程中,学们的记录纸图文并茂,很多发现都带有他们独特的视角。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玩出科学新发现。
三、引发思维冲突,让科学玩起来
在课堂教学之前,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学情,摸清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已经了解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概念是模糊的,哪些是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学生对磁铁很熟悉,有了部分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和准确,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引发学生原有认知与课堂发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使零散而模糊的概念得到梳理。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磁铁的性质,比如磁铁有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5种不同形状的磁铁(马蹄形、环形、圆片形、橄榄形、球形),让同学们寻找它们的磁极分别在什么位置。学生在预测时就意见不一,尤其是球形磁铁,学生有的说它只有一个磁极在表面,有的说有两个磁极,表面一个,中心一个,还有的说它的周围有无数个磁极,但追问到底是S极还是N极呢?学生答不上来,因为他原有的前概念不足以解决现在提出的问题。在思维的冲突中,学生拿着条形磁铁的S极(或N极)开始探究答案。寻找磁极的过程其实也是巩固和运用刚刚学到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概念的过程。最后的发现让很多孩子惊讶,因为橄榄形磁铁的磁极并不像大部分人预测的两端,二是在中段表面的相对两点,而球形磁铁的两极是在球体表面相对的固定两点。这一过程设计是教材之外,教师的自编内容,它一方面是对磁铁固有特性的运用,也让学生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S和N两个磁极。
四、巧妙的拓展延伸,让研究走向纵深
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主要作用是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在前一个实验中已经了解了“所有磁铁都有两个不同的磁极”这一概念,教师基于这一基础,设计了一个课内拓展和一个课外延伸思考。首先出示了一根断成两截的条形磁铁,让学生思考:原本有两个磁极的条形磁铁,从中间断成了两截,它的磁极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在预测和实验验证过程中,让所有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最后提出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一根没有标明磁极的条形磁铁,在不借助其他磁铁的情况下,如何找出它的S极和N极。这个问题是在之前问题基础上的一个提升,也与下一节课“认识指南针”的学习内容无缝衔接。科学探究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也应该带着问题出课堂,要将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创新的思维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老课,不能循着别人的思路按部就班,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善于整合教材与生活中的相关素材,紧扣教学的主线,设计学生乐于参与探究的实验活动,那课堂一定会非常精彩。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2】【美】兰本达·布兰德温.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2008(12)
对于经常进行公开展示的老课,我们要思考如何寻求突破,可以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发与前概念之间的思维冲突,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