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

2016-04-13蒲国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王维古诗意境

⌾蒲国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小学 62830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

⌾蒲国东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辉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而古诗词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无数文人墨客以此来抒情达意,它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豪的骄傲。那些经典诗句语义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历经沧桑,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良好情操。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懂得题目意思。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学习《田园乐》这首诗,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题目意思:乐,是快乐,乐趣。诗题的意思欣赏田园美景所得到的快乐。然后,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出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辋川在今陕西蓝田西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古代人都信奉: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做官),王维也不例外。青年时期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一直在朝廷做官,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因为社会的动荡,时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二、熟读成诵

根据古典诗词音韵和节奏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诵读时,学生或高声诵读,或浅唱低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诗意,并由知而悟,由悟而入境,由入境而达情,由达情而晓理。……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时,我搜集了一组介绍庐山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图片,做成从不同角度反映庐山风景的画面,引导学生在乐曲中,慢慢地欣赏,积极地感悟。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这样,学生在情境化的诵读过程中,就很容易做到熟读成诵了。

三、品词析句,体味诗情

1.抓重点词语 都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卧在床上,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告诉儿子,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收复失地了,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善用想象 古诗是用凝练的词句创造意境、勾画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日偶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春游时看到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诗人闲来无事,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只见鲜花翠柳,河水长流,心旷神怡。这样一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诗人,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朗读诗句,就更能感受诗人那种愉悦的心情。

四、多联想,做改写

每次教完古诗,我都会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作文。学生在改写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他在对这首古诗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在对它的意境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有一个学生就这样改写的:昨夜下了一场雨,使得山间的景色更加迷人。粉红的桃花瓣上蕴含着昨夜的雨滴,颗颗晶莹透亮,映衬出桃花更加娇羞可爱。柳树洗了个澡,看起来更加神清气爽,翠绿欲滴,被清晨朦胧的雨雾给笼罩着,平添了一番情韵。诗歌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因为改写时,一定要学会提取原诗中的可扩展信息。

总之,经典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我们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不同诗人的的柔媚与豪迈,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小学 628300)

猜你喜欢

王维古诗意境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