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6-04-13于守海王新杰
于守海,王新杰
辽宁大学,辽宁 辽阳 111000
传统文化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于守海,王新杰
辽宁大学,辽宁 辽阳 111000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通过探讨将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融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探索新的路径,以期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与缺失,进而推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引言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出的艰巨任务,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文化基础。90后大学生正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必将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然而,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已不可规避地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漫长岁月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它由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还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具体可以表现为诸子百家的学术研究、琴棋书画的传统艺术、传统文学、语言文学、神话传说、音乐戏剧、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深刻地融入到我们的思想、生活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价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至今仍具有其重要价值。其内涵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爱国”“仁爱”“礼仪”及“进取”四个方面。
“爱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根基,是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充分诠释了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只有真正爱人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礼仪”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龙传人,最文明,重礼仪,有传统,所以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脊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勤勉不懈的奋发进取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不可少的。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他们能否具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摆在受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思潮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武装90后大学生头脑,使他们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取向,经得起各方面的挑战和考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需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升华和价值创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爱人”的最高道德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教育90后大学生,“有血有肉”更有说服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动、具体的灵魂洗礼。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自然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目前,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对象。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特点和性格特征,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综合分析评价90后大学生,他们主要具有几下几个特点:
1.过分追求自我,只会索取,不懂得奉献,普遍缺乏集体意识。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全家人的焦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道什么是付出,只有索取,这是6+1模式的结果。他们自我意识突出,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同时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自主意识很强,但辨别力和控制力又较差,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导致行为失范。这种过分强调自我,会使他们在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以至将来走向社会,缺少团队精神,缺乏对集体与社会的整体观念。
2.虽然言行举止更加自信,但意志品质相对薄弱。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喜欢自我表达思想,排斥说教式的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他们更愿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挑战中展现自己自信的一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改变命运。但由于一直生活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表现出畏惧情绪,甚至手足无措,一蹶不振,缺乏抗挫折能力,缺少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奋斗的意志力。
3.价值取向多元化、物质化、功利化严重,不关心时政。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使90后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些主流和非主流的的价值观都不同程度地对他们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价值选择的偏差和模糊。主观追求物质享受,重索取轻奉献,主张实用主义,他们很少关心时事政治,觉得是虚无缥缈,与他们联系不太紧密。
4.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空虚散漫,网络依赖性强。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90后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提供了平台,使他们的思想更加鲜活多样,思考问题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已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时代特征。然而也正是网络使他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思考问题,以至于遇到疑难问题,不愿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习惯于求助网络。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判断力,容易迷失方向。造成网络成瘾和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的困难。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90后大学生虽然传统文化根基不深,但源于对民族血脉的认同,并不排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对优秀统文化是认同的,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要充分肯定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不要以为,他们数典忘祖。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会从心底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民族感情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价值思潮的时代性,对90后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他们希望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体现时代特色,而不是完全停留在过去书本上、理论中。90后大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在大学生三观成熟的后期,传统文化若缺乏时代感,会使人觉得大道理云云,同时尚有少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有失偏颇。要不断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借助于先人留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宝贵精神财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与创新
(一)优化“两课”教学课程体系,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两课”教学课程设置上要相对灵活。在《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适当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与之相关的部分,结合教材内容搞一些专题讨论或讲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应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系列讲座),紧紧围绕大学生做人教育这个核心问题,对大学生做人进行生动、具体、多维教育,力求在学生做人教育问题上,在内容上有突破,在方法上有创新,在效果上有改善。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制作适合互联网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供学生学习、讨论,或开展师生对话,充分发挥校园网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优势。
建设网络思政工作平台,抓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阵地。通过腾讯QQ、微博、微信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更新思政教育载体,密切师生联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把传统文化中鼓励人奋发向上的格言、典故,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大学生校园文化社团是一条重要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指导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围。大学是社团的母体,社团衍生于大学,学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通过文化社团经常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班团会、演讲比赛、诗词大赛、成语大赛等,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融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来,耳濡目染,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扩大了影响,为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文化基础。
(四)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精通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为传统文化融入和指导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通过培训班、讲座等方式提高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乐观面对困难和挫折等。这样,思政教育就形成了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加强考核,对于实施中不达标的要及时教育整改,保证整个工作队伍的先进性和一致性,才能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发挥社会平台作用,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90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中学习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传统,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让工作收到实效。通过传统文化的道德引领作用,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有助于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力量。
[1]李阳,梁婷.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3).
[2]曹宇嫦.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3]程妍.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德育建设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4]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
[5]王少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许娜.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10(4).
[7]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8]谢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探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6).
[9]李运丰.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成功教育,2009(7).
(责任编辑:武亮)
于守海(1969-),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王新杰(1975-),女,辽宁瓦房店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教学。
2016-05-08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