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样例学习效应及未来研究趋势

2016-04-13林楠张奇

关键词:样例学习效果分段

林楠,张奇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动态样例学习效应及未来研究趋势

林楠,张奇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样例学习能使新手高效地获得专家问题解决方法,动态样例利用视频或动画呈现样例,丰富了样例的呈现方式。文章阐述了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回顾了动态样例学习中的相关效应,包括:教师代理效应、分段效应、线索效应、先前知识效应。最后,前瞻了动态样例未来研究的核心问题:动态样例适合的知识领域;动态样例学习优势的有效利用;动态样例的设计方法等。

样例;动态样例;教师代理;分段;线索;先前知识

VanLehn认为,样例(Worked-out examples)包括假设、解决步骤、结论,并认为样例是学习的重要资源。Spanjers等认为,样例(Worked examples)是逐步呈现解题步骤的例题,包括假设和目标的描述,也包括连续的问题解决步骤和要达到的目标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传统静态呈现的样例,动态样例促进了样例学习研究领域的扩大。

一、动态样例的内涵及研究的兴起

(一)动态样例的内涵

动态样例是相对于静态样例提出的。Lusk和Atkinson认为,根据呈现方式不同,样例有两种类型:静态样例(Static worked example)和动态样例(Dynamic worked example)。静态样例,是以文本或者图表的形式呈现样例,一次或者几次呈现完整样例的内容,直到学习结束,样例信息才消失。动态样例,是以视频或者动画形式呈现的样例。动态样例的信息连续呈现,前面的信息不断被后面的信息替代。

(二)动态样例研究的兴起

样例学习的研究起源于问题解决技能个体差异的比较研究,人们通常选用专家与新手对比。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技能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专家拥有新手不具备的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即问题解决的图式。让新手获得问题解决图式的有效方法,就是学习样例。传统的样例学习主要应用于数学、物理等结构化程度高的学科领域。较为复杂的机械系统工作原理是否也能够通过样例进行学习?比如学习液压制动系统、自行车打气筒的工作原理等。Mayer和Anderson让没有机械方面知识的大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动画描述了自行车打气筒打气的操作过程。结果发现,在问题解决测试中,动画过程中听语言描述组成绩较好。在这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首次加入了动画演示这个变量。视频和动画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动态样例的设计。对动态样例学习的研究集中在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影响动态样例学习效果的因素,动态样例的设计方法、动态样例中教师代理的作用,以及动态样例的分段效果等等。

二、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及相关效应

(一)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

动态样例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样例,它是利用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这种呈现是活动的、立体的、连贯的、形象的,含有很多静态样例没有的元素。Thompson等人进行了动态图表对数学论证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这种动态演示过程能直观地呈现解决问题的程序,直观地解释程序后面的原理。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的知识类型有关。研究者认为,很多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使用认知技能(比如河内塔问题的解决),静态的教学材料很少能直接教授这些技能,而材料动态呈现可以让学习者获得程序性知识。

适当条件下,动态样例确实比静态样例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信息呈现短暂,刺激连续,知识呈现连贯,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有利于学习者以形象化的方式存储知识。动态样例的积极作用是可以肯定的,需要研究者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探讨提高动态样例学习效果的方法,及产生积极的相关效应等。

(二)动态样例学习的相关效应

1.教师代理效应。在动态样例学习的研究中,动画教师代理的作用备受关注。动画教师代理就是在动态视频播放过程中,由特殊程序产生的模拟教师形象在视频中进行教学引导。教师代理提供重要的相关辅助信息引导学习者的学习。

Atkinson研究了基于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结合使用动画教师代理,教会学生怎样解决词汇问题。设计代理传递文本的或者口语的教学解释,同时使用注视和姿势指导学习者集中注意样例的相关部分。结果发现,教师代理的口语解释有助于提高样例学习效果,证明了教师代理的积极作用。另外,Lusk和Atkinson研究了动画教师代理在学习环境中“表现程度”改变的影响。教师代理完全不动,属于低表现,或者只用教师代理的声音,也属于低表现;教师代理有简单的动作属于中等程度表现;教师代理接近真实课堂教师的表现属于高表现。在高表现条件下,教师代理非常接近真实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语言解释信息与非语言信息(运动、姿势、凝视)协调进行,辅助学生学习。在低表现条件下,教师代理仅提供口语解释信息,但代理形象静止在屏幕上;或者在只有声音的条件下,不呈现教师代理形象,只提供口语解释信息(这种条件只是用了教师代理的声音,没有形象,可以说教师代理的表现极低)。在高表现条件组,远、近迁移答案正确率高于其他两组。Mayer认为,教师代理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学习加工线索,比如:姿势、面部表情、眼睛凝视、运动、声音、个人谈话风格、礼貌度等。这些线索也有助于学习者注意的保持,有助于提高学习交流的自然性,有助于形成对教师代理的同伴感觉。

对于教师代理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在动态样例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些研究没有展开,譬如,如何选择具有合适特征(性别、年龄、衣着、声音等特征)的教师代理作为教学引导,以及哪些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在与教师代理的互动中学习效果,等等。

2.分段效应。分段是在把连续的学习材料分为若干有意义的小段。动态样例是连续呈现学习材料,材料呈现时间短暂,导致记忆负荷增加。这种负荷的增加成为影响动态样例效果的因素。Hasler等研究发现,学习主体控速的动态教学比系统控速的动态教学效果好,即主体控速时动画的多次间断减少了对工作记忆的需要,降低了额外负荷,学习成绩得到提高。Spanjers等考查了动态样例中分段的学习效果,实验中采用两种分段形式,一组以分段的形式呈现样例,另一组指导学生主动分段。结果发现,学生学习已经分段的样例,与学习没有分段的样例相比,需要较少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同的学习结果;而在主动分段条件下的学生,比已经分段条件下的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

分段对于新手学习动态材料有积极效果,Spanjers等认为有两个可能的解释:其一,分段减少了信息短暂呈现产生的高认知负荷,动态视频被分成比较小的信息单位,在多次停顿中增加了加工这些信息单元的额外时间;其二,分段把动态视频分解成有意义的片段,这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时间线索,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动态样例描述的加工过程或程序的潜在结构。

3.线索效应。线索,是非内容信息的附加物,比如颜色、箭头等。在de Koning等研究中,使用线索作为指导学习者注意教学视频重要方面的策略。研究发现,观看线索指导视频的学习者,在理解和迁移问题上,比观看没有线索指导视频的学习者成绩好。结果说明:通过线索强调动态样例中的重要方面、弱化其他方面,减少了因不必要的搜索而导致的额外认知负荷。

在Kriz和Hegarty的研究中,当学习者学习描述冲洗水箱机制的动画时,记录他们眼动数据。有两种实验条件,有线索和无线索。研究发现,线索能引导学习者更多注意任务相关信息,但是并没有带来对呈现信息更好的理解。不过,de Koning的研究却发现视觉线索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为了解决两个研究的矛盾,de Koning等利用眼动记录技术研究观看动画过程中,线索对外在注意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学习者对线索提示部分注视次数更多、注视时间更长。Amadieu等研究了动态视频理解中,注意引导效应和认知负荷的问题,即线索对认知负荷、对描述动态过程视频理解的影响。Spanjers等研究了动画学习中停顿和时间线索的作用。动态样例的分段对于新手学习和减少认知负荷有积极效应。对分段效应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段与段之间插入停顿,为学习者提供额外时间,进行必要的认知加工;第二,分段是把视频分成有意义的片段,这提供了一种时间线索,可以支持学习者感知视频描述的程序、材料加工的潜在结构。研究发现停顿和线索在分段效应中有重要作用。

综上可见,线索的作用没有一致的结论。不过,为了保证动态呈现的效果,教学视频应该避免引起较高的额外认知负荷,这是研究者们共同的认识。

4.先前知识效应。先前知识,是指学习者具备的与即将学习的材料有关的知识。Spanjers,Wouters,van Gog,van Merrienboer的研究发现,在加工新材料过程中,具有高先前知识水平的学生,比具有低先前知识水平的学生,有更多的剩余心理资源去处理额外负荷导致的认知加工(即整合显示中完全独立部分中的相关元素),和从事导致相关认知负荷的加工(即学习不同问题的变式)。高先前知识水平学习者,可以投入很小的心理努力学习给定的主题,这样,就能使用更多的剩余认知能量来理解动态视频材料。所以,动态样例之所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学习者具有较高先前知识水平。

如何研究先前知识的作用呢?Amadieu,Mariné研究了先前知识(高、低)和概念图结构(等级图结构、网络图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先前知识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等级图结构的知识,自由回忆成绩更好。高先备知识水平的学习者,两种结构学习效果都好于低先前知识水平者,并且对网络图结构中知识记忆更好。但是,先前知识和结构类型没有交互作用。Wetzels,Kester,Van Merriënboer利用了两种策略:一是动员策略,就是让学习者回想他们拥有的特定领域的知识。然后阅读材料,与所回想知识相关的信息的记忆效果好。二是观点采择策略,这是文本加工和理解研究中使用的策略,加工文本前,分配被试接受两种观点中的一种。激活对应于采择观点的先前知识。发现激活信息与文本相关越高,自由回忆成绩越高。这两种策略在不同先前知识被试之间作用不同。低先前知识被试,动员策略更有效,高先前知识被试,观点采择策略更有效。

综上可知,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影响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同样的动态样例内容,会因为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的不同,有很大差异。这是未来进行动态样例设计和选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动态样例学习未来研究方向

样例学习的研究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样例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样例学习注入新的元素,产生了动态样例及动态样例学习的研究。研究者用不同的设计证明了动态样例的积极效应,以及动态样例中教师代理、分段、线索效应等。但是以往研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一致结论,需要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探索。

第一,动态样例适合的知识领域是未来动态样例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些研究证明动态样例有效,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动态样例学习效果不是总能好于静态样例,动态样例和静态样例或许各有优势。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动态样例和静态样例二者是有益的补充。对动态样例优势学习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动态样例的有效使用。

第二,动态样例学习优势的有效利用是未来研究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动态样例以其呈现形式的动态性,凸显出其特殊的属性。动态呈现是连续的,可以不断改变刺激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也可以改变刺激呈现的属性,如显现时间、呈现的空间位置等。动态呈现可以使具体概念视觉化,用具体事件表征抽象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物体,可以变大变小等。动态呈现也可以通过运动或者闪动来引导学习者注意关键信息等。动态样例以动画形式呈现学习材料,可以弥补有些学生想象物体运动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在一些结构复杂设备的功能、运转原理的学习中,动态样例更是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三,动态样例的设计依然是动态样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动态样例的有效性依托于良好的设计,动态样例必须有助于学习者的感知和理解,动态样例的内容构思要与人类个体的思维程序适合。从前述可知,静态样例是学习者控制速度,并根据意义单位进行分段加工。而动态样例是计算机控制速度,并且连续播放。所以,动态样例不具有个体适合性,也会导致额外认知负荷增加。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动态样例学习效果的改进,提高动态样例设计的质量,分段、线索、教师代理的设计与使用有积极作用。学习者的个体效应,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先前知识、年龄、空间注意能力等都会影响动态样例的学习效果。研究者可以设计不同版本的动态样例,学习者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会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果。

[1]Amadieu,F.,Tricot,A.,&Mariné,C.Prior knowledge in learning from a nonlinear electronic document:Disorientat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reading sequen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

[2] Amadieu,F.,Mariné,C.,Laimay,C.The attention-guiding effectand cognitive load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animation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

[3]Atkinson,R.K.Optimizing learning from examples using animated pedagogicalagents[J].Journalof educationalpsychology,2002(94).

[4]De Koning,B.B.,Tabbers,H.K.,Rikers,R.M.,&Paas,F.Attention cueing as a means to enhance learning from an animation[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7(21).

[5]De Koning,B.B.,Tabbers,H.K.,Rikers,R.M.,Paas,F.Attention guidance in learning from a complex animation:Seeing is understanding?[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10(20).

[6] Hasler,B.S.,Kersten,B.,&Sweller,J.Learner control,cognitive load and instructional animation[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7(21).

[7]Kriz,S.,&Hegarty,M.Top-down and bottom-up influences on learning from anim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7(65).

[8]Lusk,M.M.,Atkinson,R.K.Animated Pedagogical Agents:Does TheirDegreeof Embodiment Impact Learning from Static or Animated Worked Examples?[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7(21).

[9] Mayer,R.E.,&Anderson,R.B.Animations need narrations:An experimental test of a dualcoding hypothesis[J].Journal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83).

[10]Mayer,R.E.,DaPra,C.S.An EmbodimentEffect in Computer-Based LearningWith Animated Pedagogical Agents[J].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2(18).

[11]Spanjers,I.A.E.,Wouters,P.,van Gog,T.,van Merriënboer,J.J.G.An Expertise Reversal Effect of Segmentation in Learning from Animated Worked-out Exampl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

[12]Spanjers,I.A.E.,van Gog,T.,Wouters,P.,van Merriënboer J.J.G.Explaining the segmentation effect in learning from animations:The role of pausing and temporal cueing[J].Computers& Education,2012(59).

[13]Thompson,S.V.,Riding,R.J.The effectofanimated diagram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amathematical demonstration in 11-to 14-year-old pupils[J].British 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0(60).

[14] Wetzels,S.A.J.,Kester,L.,&Van Merriënboer,J.J.G.Adapting prior knowledge activation:Mobilisation,perspective taking,and learners'prior knowledg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

(责任编辑:武亮)

林楠(1973-),女,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学习与教学心理;张奇(1965-),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习与教学心理研究。

2016-05-18

G424

A

猜你喜欢

样例学习效果分段
样例复杂度与学习形式对不同数量样例学习的影响
样例呈现方式对概念训练类别表征的影响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样例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莲心宝宝有话说
分段计算时间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