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正梦溪笔谈》点校商补
2016-04-13陈路
陈路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5)
《新校正梦溪笔谈》点校商补
陈路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5)
上海人民出版社2O11年出版的《新校正梦溪笔谈》,是胡道静先生对《梦溪笔谈》潜心研究的成果,是目前较权威的版本。但由于《梦溪笔谈》文本的复杂和时代的限制,其中仍有一些疏误之处,包括字误、衍文、脱文、标点错位、倒文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点校缺失有35条,辨析这些疏误,有助于《梦溪笔谈》文本的完善和利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便利。
《新校正梦溪笔谈》;校勘;讹误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宋沈括撰。其内容闳博,语料丰富,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①《梦溪笔谈》的点校本很多,其中最富成就的是胡道静先生的点校本,日本学者梅原郁教授等在将《梦溪笔谈》译成日文时,在日译本的“例言”中称赞“胡道静氏为当今中国研究《梦溪笔谈》的第一人者。”[1](P30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2](以下称新校正本),依照中华书局版第三次重印本排校,以清光绪番禺陶氏爱庐刻本为底本,并校以影印宋乾道二年扬州学刊本(以下简称宋本)②、明弘治本、明万历本、明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和彙秘笈本以及各家校记,不主一本,择善而从,是目前较权威的版本。但是由于时代原因和材料的限制,新校正本所选择的底本是较晚的清朝光绪年间的陶氏爱庐本,而且《梦溪笔谈》版本流传复杂,难免会挂万漏一,笔者结合元大德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本 (以下称元大德本),清四库全书本 (以下称四库本),与新校正本进行对照,共发现疏误35处,加以辨析,以求教于方家。
文章例句先引用新校正本原文,后标明出处,括号内是例句所属文章的篇名和页码。原文为繁体横排,人名、地名、书名、朝代在下边以直线或曲线表示,现改为简体(繁简字有明显词义差别及无简体字的除外),标点符号改为新式标点,人名、地名、书名、朝代不划线标注。
1.璋,圭之半体也,合之则成圭。王左右之臣,合体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诸侯以如聘,取其判合也。(《辩证一》,29页)
按:“诸侯以如聘”,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诸侯以聘女”,“诸侯以聘女”确。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说文·玉部》:“剡上为圭,半圭为璋。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璋除用作六器之一外,《周礼·考工记》中还有“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3](P861)的记载。可知璋在诸侯娶妻时还作为聘礼,即“以聘女”的作用,“以如聘”不通。窃以为此处在刊刻时文字颠倒,并被妄加改动。
2.蒲芦即蒲苇耳,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艺”。(《辩证一》,32页》)
按:“地道敏艺”,元大德本作“地道敏树”,四库本作“地道敏艺”,“地道敏树”确。该句出自《礼记·中庸》:“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郑玄注:“敏犹勉也,树谓殖草木也。”孔颖达疏:“‘地道敏树’者,树,殖草木也。言为地之道,亦勉力生殖也。”[3](P1629)“树”和“艺”都有种植之义,《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3](P1024)但是从历史源流来考虑,应该是“地道敏树”,后世版本中由于同义词求雅原则,而把“树”改为“艺”,二字义同而讹。
3.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诗云:“颠狂楚客歌成雪,妩媚吴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乐律一》,43页)
按:“妩媚”,元大德本作“媚赖”,四库本作“妩媚”,“媚赖”确。扬州书局本《全唐诗》中施肩吾此句正作“媚赖”,义为女子姿态柔美,惹人怜爱。“赖”是宋代俗语,在宋代文献中用例较多,如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4](P574)宋释显万《春日》:“小园寂寞春无赖,蝴蝶飞来绕菜花。”[5](P18277)但是由于语言中的 “劣义驱逐良义”定律[6](P93),“赖”的“不好”义项的存在,致使其“美好”义项的消失。因此,“媚赖”在后代渐渐消失不用,而常用“妩媚”一词,后人不熟悉其用法,妄改为“妩媚”,窃以为“媚赖”确。
4.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者为吴音。(《乐律一》50页)
按:“江湖间”,元大德本作“江吴间”,四库本作“江湖间”,“江吴间”确。据文意,上文讲述景舒用吴音制成《虞美人操》,此句后半句明确说明人们也不知道吴音是怎样的,说明《虞美人操》在江吴地区盛行,但是别的地方的人对如何成为吴音完全不知。“江吴”正是江东吴语区的简称,“江湖”则泛指四方各地,“江湖”应是音近而讹。
5.其前有五将,谓螣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象数一》,54页)
中央太阴土曰句陈,中央之取象,唯人为宜。句陈者,天子之环卫也。(《象数一》,61页)
按:“句陈”,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勾陈”,“勾陈”确。“句”俗写为“勾”,本义是弯曲,曲折之意。《说文·句部》:“句,曲也。”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本义是指四星或六星的曲折状。《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作:“句四星”。但是到《晋书·天文志》开始作“勾陈六星”,可知,“勾陈”是“句陈”的俗体,并从中古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取代了“句陈”,同时参考宋代文献,“勾陈”出现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句陈”,可知宋人更喜欢用“勾陈”,窃以为“勾陈”为当。
6.予后因见兵部外郎秦君玠,论刔谈,骇然叹曰:“刔何处得此法?”(《象数一》,62页)
按:“兵部外郎”,元大德本作“兵部侍郎”,四库本作“兵部外郎”,“兵部侍郎”确。此处“兵部侍郎”即为兵部副长官。“兵部外郎”语意不通,同时,“侍郎”是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此处应是形近而讹。
7.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人事一》,73页)
按:“清简”,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精简”,“精简”确。据文意可知,此处是说隐士杜生为人潇洒,不慕名利,质性淳厚。“精简”义为简练、精练。可知此人言语精练,突出其隐士的特性,同时,笔者查阅中国基本古籍库,发现“精简”的搭配多是在官、为政、法令、政事等,没有和言词进行搭配的,因此,此处“清简”语意不通,“清”“精”形近,故讹。
8.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人事一》,77页)
按:两“鹤”字,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龟”,“龟”字确。参考宋朝文献,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〇也记载此事,为“唯携一琴一龟,坐则看龟鼓琴。”[7](P396)同时参阅胡道静先生认为最早的影印宋本也作“一琴一龟”,从版本的源流来看,窃以为“龟”字确。
9.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悄然无一人。(《人事一》,78页)
按:“丞相方谢客”,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丞相谢客”,无“方”字。“丞相谢客”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也记载此事,作“丞相谢客”[8](P268),而且从文意来看,向敏中并没有因为真宗拜其为右仆射而接见宾客,而且下文中李昌武出门后,又派人问厨房,今天有亲戚宾客设宴饮酒没有,也没有一人,足以说明其并没有设宴款待宾客,因此宋真宗称赞其 “大耐官职”,窃以为此处添字而讹。
10.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官政一》,86页)
按:“为可”,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可为”,“可为”确。语境中描述了赫连城的特点,认为其紧密如石,易守难攻,可为后世效法。“可为法”义为可以为后代所效法仿照。同时,宋代文献中“可为法”用例较多,如宋朱熹《答社坛说》:“此事在州郡为至重,今人皆不以为意,太守乃能及此, 深可为法。 ”[9](P3323)宋周必大《与汪郎中劄子》:“唐曹成王事,深可为法。”[10](P207)而“为可法”在宋一朝并没有发现用例,且语意不通,应是文章刊刻时文字颠倒而误。
11.侍燕黄昏晚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朝来自觉承恩醉,笑倩傍人认绣毯。(《乐律一》,49页)
按:“晚”,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晓”,“晓”字确。此诗出自《全唐诗》卷七七〇,原作李谨言《水殿抛球曲二首》:“侍燕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11](P907)从诗意来看,该诗主人公彻夜未眠,从而能看到玉阶的夜色“月如流”,并且下句用“朝来”,更能说明此处应是“晓”。窃以为此处当为形近讹误。
12.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乐律一》,50页)
按:“一出其背”,元大德本作 “一孔出其背”,四库本作“一出其背”,“一孔出其背”确。“一出其背”亦通,但“一孔出其背”表达更为精确。而且参阅影印宋本也作“一孔出其背”,可知较早的文献中都作“一孔出其背”,而后代刊刻时则出现讹误,导致脱文而讹。
13.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或以水银转之,置于密室。(《象数一》,57页)
按:“象天之器”,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天之器”,“天之器”确。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其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太田辰夫认为,“象(像)”作为比喻词这种用法,一直到元代才经常被使用。[12](P183)而朱冠明认为,元代比喻词使用最普遍的是 “如”和“似”,“象(像)”作为比喻词的用例在明朝渐多,清朝更多,晚晴时才占据主要地位。[13](P74)在此,“象天之器”语义不通,“天之器”是说明其作用是表现天体运行规律,此处应是添字而讹。
14.臣今日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人事一》,78页)
按:“日”,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自”,“自”字确。从文意来看,李昌武为翰林学士当值应对,因此他从早晨就开始等候皇上的垂问,并没有离开或者处理他事,“自早候对”更能说明其并不知道向敏中对于真宗拜其为右仆射的表现,因此“今自早候对”较之“今日早候对”表义清楚。此处当为形近而讹,作“自”确。
15.中书则略贵者,示与之抗也;上前则略微者,杀礼也。(《故事一》,19页)
按:“中书则略贵者”,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中书略贵者”,“中书略贵者”确。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三:“中书略贵者,示与之抗也。”[14](P206)而且据胡道静先生考证,参阅影印宋本也作“中书略贵者”[2](P19),宋人文献中正是如此记载,但后代刊刻时出现疏漏,应是添字而讹。
16.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子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故事一》,19页)
按:“子阶上”,元大德本作“子阶上”,四库本作“阶上”,“阶上”确。“阶上”与“阶下”相对成文,“子阶”语义不通,从文意来看,三司副使已上拜官,需要拜于阶上,并且舞蹈,百官拜于阶下,不用舞蹈。
17.百官仪范,著令之外,诸家所记,尚有遗者。虽至猥细,亦一时仪物也。(《故事二》,26页)
按:“仪物”,元大德本作“仪物”,四库本作“仪制”,“仪制”确。“制”有法规制度义,“仪制”指礼仪制度,上文中讲述百官礼仪的规范,除了法律规定之外,还有许多遗漏的地方,虽然很繁琐细碎,也是当时的仪制。“仪物”在此不符文意,当为形近讹误,应作“制”。
18.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故事一》,18页)
按:“二带反系头上”,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折带反系头上”,“折带反系头上”确。从文意来看,幞头是四带,其中二带系脑后垂之,剩余二带折回反结在脑后,《广雅》:“折,曲也。”可知“折”有曲折、折回义。用“折带”可以说明剩余二带是用折回反系脑后的方法,此处为后人妄加臆改而讹,应作“折带”。
19.嘉祐中,乃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故事一》,20页)
按:“乃置编校官八员”,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置编校官八员”,“置编校官八员”确。从文意来看,“乃”字亦通,但是考察各版本,如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万历本、明稗海本都没有用“乃置编校官八员”,同时结合句义,前文并没有可以相互连接的语意,此处是后人妄加添字而讹误。
20.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别为后殿,各全其尊,深为得体。(《辩证一》,33页)
按:“得体”,元大德本作“得礼”,四库本作“得体”,“得礼”确。据文意,此处讲述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别为后殿,各全其尊,符合祭祀时礼制的要求,“得体”此处语义亦通,但是中国作为礼仪大邦,自古就推崇礼制,礼在国家社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得礼”比“得体”表义更加明确,同时,参阅影印宋本也作“得礼”,从作品的版本源流来看,作“礼”确。
21.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乐律一》,45页)
按:“有”,元大德本作“有”,四库本作“其”,“其”字确。从文意来看,上文中指明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互和谐,相辅相成,但是今人不知唐人的乐声是如何与之和谐,所以“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有声”在此文意不通,应为形近讹误,应作“其”。
22.家人欲试其量,以少挨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家人问其何以不食羹?(《人事一》,72页)
按:“家人问其”,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问其”,“问其”确。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中记载此诗也作“问其”[7](P281),“家人问其”则语义重复,不如“问其”简明扼要,参阅影印宋本也作“问其”,宋人文献中正是如此记载。
23.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人事一》,79页)
按:“无可为之具”,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无可为之”,“无可为之”确。彭乘《墨客挥犀》记载此事,同样用“无可为之”[7](P399)。“无可为之”义为没有办法燕游,表明只是因为贫穷,才不能燕游,不是内心不想燕游,“无可为之具”语义不通。
24.此乃三分法耳。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官政一》,85页)
按:“耳”,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其”,“其”字确,并且应在“三分法”后标点,“其”当属下读。本句的标点应是“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据文意,三分法是边境纳入的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其”代指前文所说“三分法”,后句正是解释前句中的“三分法”,此处是标点不当引起讹误,作“其”确。
25.国初悉皆蠲正,税额一定。(《官政一》,86页)
按:“正”,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止”,“止”字确。据文意,五代藩镇割据,于旧赋之外,另增加许多赋税,宋朝立国都给予免除,使百姓休养生息。“蠲”有祛除、免除义,如《后汉书·虑植传》:“宜弘大务,蠲略细微。”[15](P2117)“止”也有停止、废止义。“蠲止”指免除废止,主要侧重于废止五代时多收的赋税,因此“蠲止”更符合文意。“正”当为“止”的形近讹误。
26.其家父母死时,其子尚生,时产乃子物;出嫁亲女,乃出嫁姊妹不合有分。(《官政一》,87页)
按:“时”,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财”,“财”字确。据文意,父母死后财产应属于其子,“时产”在此语义不通,当为形近讹误,应作“财”。
27.更犯余有历任官者,仍累降之;所降虽多,各不得过四等。(《官政一》,87页)
按:“更犯余有历任官者”,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 “更犯有历任官者”,“更犯有历任官者”确。据文意,官员犯罪,则需降官,但是最多不过四等,“余有历任官者”在此语义不通,此处为添字讹误。
28.小人靳财,兼不甘输钱于敌人,终日纷争,相视无敢先下手者。(《官政一》,88页)
按:“甘”,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愤”,“愤”字确。“不甘”指不甘心,不情愿;“不愤”是方言,指不情愿。此处语义均通,但是参阅宋朝文献,彭乘《墨客挥犀》卷三和王安石《集贤校理鞠真卿可光禄寺丞依旧充集贤校理知寿州制》中引用该句都作“不愤”,同时,宋代文献中“不愤”使用较多,如郭祥正《次韵俞资深承事二首》之一:“不愤青春添我老,且倾白酒伴君闲。”[5](P8949)此处从版本源流来看,作“愤”确。
29.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权智》,99页)
按:“近”,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迎”,“迎”字确。“迎”有面对、冲着义,所以引申有“迎敌”义。如《孙子·行军》:“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16](P52)“至迎”指虏军将到而准备迎敌,而“近”没有此义,据文意,用“迎”字语义更为精确。
30.李定本党项羌首,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器用》,135页)
按:“首”,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酋”,“酋”字确。“羌酋“指外族的首领,感情色彩上趋于贬义,在当时宋朝和周围少数民族对峙的民族背景下,用“酋”则更符合语境,同时,参看作者的用字习惯,沈括在表达这一意义时,通常用“酋”而不用“首”,如:“一日,羌酋负鼔而出,遂为世衡所擒。”(《权智》,103页)“世尝甞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权智》,103页)可知,此处“首”为“酋”的形近讹误,应作“酋”。
31.后当为地下职仕,事权不减生时,与杨乐道待制联曹。(《神奇》,143页)
按:“仕”,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任”,“任”字确。“职任”是“任职”的同素异序词,义为担任职务,据文意,此处指沈遘死后在地下担任职务,权利并没有比活着的时候减少,“职仕”文义亦通,但是各版本如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万历本、明稗海本都作“职任”,从版本的源流来看,“任”字确。
32.后忠定更镇杭、益,晚年有疮发于项后,治不瘥,遂自请得金陵,皆如此诗言。(《神奇》,145页)
按:“瘥”,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差”,“差”字确。“差”和“瘥”都可表示病痊愈,但是从作者的用字习惯上看,沈括在表示此义时用“差”而不用“瘥”,如:“有病瘧者,取墓土著床席间,辄差。”(《人事二》,82页)“予姻家朝散郎王九龄常言:其祖贻永侍中,有女子嫁诸司使夏偕,因病危甚,服医朱严药,遂差。”(《杂志一》,165页)可知,此处作“差”确。
33.亦不必正月,当时皆可召,予少时见小儿辈等闲则召之,以为嬉笑。(《异事》,150页)
按:“当”,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常”,“常”字确。从文意来看,旧俗正月十五迎紫姑,但是不必正月,平常时候都可以召紫姑,作者少时就曾经见到一些小孩子等闲就召到紫姑,用来玩耍,所以此处不应是“当时”,而应是“常时”,义为“平常的时候”。“当”为“常”的形近讹误,作“常”确。
34.归朝列于侍从,朝廷郊庙礼仪,多委彭年裁定,援引故事,颇为该洽。(《谬误》,158页)
按:“该”,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详”,“详”字确。“详洽”指详细恰当,“该洽”指完备准确,二者意思相近,语义都通,但是参阅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万历本、明稗海本也作“详洽”,从版本上鉴定,此处应作“详”。
35.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攻以为器,緻如白玉,生南海。(《谬误》,158页)
按:“攻”,元大德本、四库本都作“故”,“故”字确。“攻以为器”文意不通,从文意来看,车渠的背部有渠垄,像蚶壳,因此可以成为人类使用的器具,“故”义为“因此”,表示结果,同时说明其非常漂亮,密緻如白玉。此处当为形近讹误,应作“故”。
《梦溪笔谈·杂志二》中有:“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2](P183)可知校书之不易,加之《梦溪笔谈》内容丰富,版本众多,而且由于时代的限制,胡道静先生在点校时没有看到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梦溪笔谈》最早的版本元大德本,因此出现失误也在所难免。文章摘取其中较典型的35条疏误,其中25条为字误,原因主要为音近音同而误或形近而误,此外还有7条衍文,2条脱文,1条标点错位,1条倒文。本文希望可以对《梦溪笔谈》的文本进行完善,有助于对其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 对《梦溪笔谈》价值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很多,现择取部分如:潘天华《〈梦溪笔谈〉的语言学价值》,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巫进喜《〈梦溪笔谈〉文字学价值初探》,学术研究,2OO2年第7期;孔天祥《沈括〈梦溪笔谈〉的文献学成就》,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OO8年;唐七元《试谈梦溪笔谈的方言学价值》,渤海大学学报,2O14年第1期;李明珠《〈梦溪笔谈〉的训诂学价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O12年;巫进喜《浅谈〈梦溪笔谈〉的语法学贡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年,第1期。
②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现存最早的《梦溪笔谈》刻本,是元大德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本。胡道静先生在校注中所提到的宋本,实际上是明代覆刻乾道二年的本子(参看胡道静先生的校点说明),可作为参考,但不能视为最早的版本。
[1]范文通.钩沉辑佚历沧桑——记古籍整理、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J].社会科学战线,1985(1). [2]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O11.
[3]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辛弃疾.稼轩长短句[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刘宝俊.语言演变中的“葛氏定律”[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8(1).
[7]彭乘.墨客挥犀[M].北京:中华书局,2OO2.
[8]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9]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OO2.
[1O]周必大.文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1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1]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OO3.
[13]朱冠明.比喻词的历时更替[J].修辞学习,2OOO(3).
[14]孙逢吉.职官分纪[M]//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9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5]二十四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李零.孙子兵法注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
(责任编辑:刘建朝)
The Proofreading of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
CHEN Lu
(School of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5,China)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 which published by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2011, was the painstaking research results of Meng Xi Bi Tan by Mr Hu Daojing. It is the authoritative edition at present. However, due to limitations of text and complex era,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cluding wrong words, renegade words, missing words, inversions and punctuation, redundant words etc. 35 representative errors in the book are chosen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st, which will facilitate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proofreading; errancy
G256.3
A
1673-4343(2O16)O3-OO63-O6
10.14098/j.cn35-1288/z.2016.03.012
2O16-O3-O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O&ZD1O4)
陈路,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