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守望中寻找幸福——论记者的幸福与责任

2016-04-13刘晨辉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记者受众

□刘晨辉



在守望中寻找幸福——论记者的幸福与责任

□刘晨辉

摘要:在众多职业群体中,记者与其它职业群体一样,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个体记者的幸福不可能与他的本职工作分离。本文认为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是通过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承担起监测社会、守望社会的职能,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同而获得的。

关键词:记者;职业幸福;守望社会;受众

一、幸福定义

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虽然人们从没有停下过追寻它的步伐,但却不能清楚地说出它到底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一种好的行为,在这种行为基础上衍生出幸福的两个基本含义:活得好与做得好。但也有人说幸福是通过比较而得的,更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被满足后的感觉。这些说法千差万别,不管他们怎么说,这些说法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幸福是一种主体的主观的愉悦的感觉。无论是活得好还是比较而得,都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自己某种需要满足而得。央视做“你幸福吗”调查报道时,被访对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谓千差万别,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有的是因为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幸福是主体的主观感受。而这种幸福的感觉正是个体的某一方面的需要被满足了。有的是物质上的,过上了好的生活,有的是心理上的,家庭和睦,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这些不一而足。因此笔者给幸福的定义是:幸福是一种人在某种或多种需求(心理的、生理的)被满足后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愉悦感。幸福是个人的,那么记者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二、记者的幸福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大类,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这五类。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这五类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理、安全、感情需求,是相对低级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是相对高级的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获得。这些需求只有当一个得到满足后才会对另一种需求产生要求。记者这一职业,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职业。记者出现之初,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并借此谋生。到了现代当记者已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而这种自我价值实现源于受众对于他的认同,最直接的认同的方式就是对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报道的方式与报道的深度等的肯定。而这正是记者所要担负责任——为大众提供信息,监视守望社会。因此笔者给记者幸福的定义就是:通过完成作为记者的职责(守望社会)而获得一种较高层次的愉悦感。

三、记者的职责

在西方,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并不是记者自封的,而是长期来人们对于新闻记者的认识,对于记者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一种赞誉。记者以其被社会所赋予权力,通过采访报道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以及对于生存环境的了解。本文将记者的职责分为两大类:真实客观地报道事实,在此基础上守望社会。

(一)真实客观地报道事实

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报道事实,将信息传达给受众,以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当今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与自身相关信息的掌握就变得非常重要。新闻记者所报道的内容不仅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已经发生的、但对于大众来说重要的内容也是报道的对象。记者在报道事实的时候需要遵循全面客观真实的原则,避免因报道不实而误导大众。

(二)守望社会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这是对新闻记者一种莫大的赞誉,也是对新闻记者的鞭策。记者要用手里的笔好好履行记者的职责——守望社会。“美国现代报业之父”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一段话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它基本道出了新闻记者守望社会的职责。作为“雷达”“电子眼”将社会真实情况展现在受众面前,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社会中的美好的事物呈现给芸芸众生。新闻记者在社会中,不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更多是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第三人,冷静地思考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四、在守望中追求记者的幸福

在一次探询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原因的调查中,设置了“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成名”“表达民众呼声”等七种考量因素。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种最大均值因素是:表达民众呼声;发现并揭露社会问题;传播新闻思想,启迪民心。①而其它像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成名,收入比较高,受人尊敬,可以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这些因素则相对较小。这个调查显示,记者自己更加认同的是自身能在公众事务里发挥的作用,而对于自身个体的追求则相对较少。

在美国,14项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基本是批判性的报道,揭露性的,指出社会存在问题的。在所有的14项奖里,为公众利益服务奖设在第一位。2012年公众利益服务奖《费城询问者报》的获奖作品,对费城普遍存在的校园暴力进行了探究,以有力的书面描述及视频材料详细描述了校园内孩子欺负孩子的现象甚至罪行,激发了改善教师和学生安全的改革。历数普利策奖作品,很少有正面报道的,多是对社会存在问题的曝光,当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中国相对较高层次的新闻奖项,获奖作品大多是正面报道,很少有负面报道。2011年两件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获奖作品——《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沉着战狂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纪实》都是正面报道。虽然中美两国在获奖作品的选择标准上有差别,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报道来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奖项对于获奖者而言,无疑是莫大赞誉,是对记者所追求的赞同,是记者价值的实现方式。

记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普通受众中去。只有当记者的作品被大众所认同,他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满足都必须以受众为最后的评判标准。记者的幸福虽然是一种在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后的自我愉悦感,但这种需求的满足正是当记者为大众提供了所需的内容,担负了自己守望社会的职能,大众给予他应有的回报——物质和心理上的回报。受众所期待的内容与记者所追求的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一致的,受众希望获得相对真实客观的信息,自己生存环境的信息,而这些也正是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

但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这种关系已经逐渐被打破。更多的记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这种社会守望,为经济利益不择手段。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利益,但对于整个记者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大的隐患。如今经常有记者因为有偿报道而造成新闻失实,甚至出现了“十大假新闻”,这不能不说是对记者莫大的讽刺。当记者不再承担自身的责任,人们对于记者提供的内容不能满足时,记者所能获得的满足感也会相应减弱。

记者的幸福感是与他所承担的责任相关的。当他能够很好地完成职责时,他就能使自己的需求被满足从而获得幸福,相反则不会。

结语

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原因是记者的职业所担负的是社会责任。记者的权力源于大众,因此记者必须对大众负责,为大众发言,将自身置于大众中去,因此记者的幸福更多的是通过守望社会获得的。

注释:

①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沃尔特.李普曼,詹姆斯.赖斯顿等.新闻与正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章彦,程晓薇.新闻记者应坚持发挥守望社会功能[J].新闻传播,2009(6):76,78

(作者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记者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