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修课教学舆论引导设计研究

2016-04-13汪四红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安庆246052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设计

汪四红(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安庆 246052)



高校思修课教学舆论引导设计研究

汪四红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安庆246052)

摘要:高校思修课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模式不断创新,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中精彩展现,多部门联手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网络舆情研究与监管成为新思路等特征,为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增强对大学生思修课教学的实效,文章对安徽高校思修课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舆论引导策略的顶端设计。

关键词:新媒体;思修课教学;舆论引导策略;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以手机为主体的新兴传播载体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网络舆情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是不可避免和极其深入的,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在哪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哪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2015年高校思想宣传和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如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抓住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将是在现有思想教育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胜利。高校思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策略,对高校思修课教学进行顶端设计,能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增强对大学生思修课教学的实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本文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新媒体下安徽诸多学校的思修课三大模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两大领域(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观察,选择安徽省各高校网站、校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院极网站、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形态作为研究途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新媒体下的数据信息,每种数据收集样本数量近50条,共收集数据达250多条,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

经过数据研究分析发现安徽各高校在不断加强传统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地搭建新媒体网络平台,形成新旧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新体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安徽大学的“安青在线网站”多次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称号,“安青在线论坛”用户近9万,日点击量达4900余层,安大自主研发的“口袋小安”APP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友及查询等多样功能,即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帮手,也是学校弘扬正能量的主渠道,该项目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中获金奖。安徽理工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高校移动新媒体服务平台——“掌上校园(Myouth)”与本校自办的网站、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进行内容与互动传播,高点击率和高效能的服务被团中央学校部授予“2014年度‘掌上校园’创新试点优秀单位”的称号;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我身边的‘绿海好人’在线评比”“星青年雄鹰实践班”等主题思想教育宣传网站,牢牢把握了校园网站的正面方向等等。

我们所举的例子只是安徽高校中的典型,《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至2012年下半年,从用户数量、访问次数、总访问次数和时长等方面衡量,我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在影响力方面已经大幅落后商业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社交论坛和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活跃度均远高于主流媒体网站[1](P17)。我们看到安徽省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加强本校的校园网站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与教化功能的同时,在不断的加强拥有更多大学生群体的QQ、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的功能建设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这是安徽省在新媒体环境下较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现状,各高校多途径、多手段的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情引导。

三、高校思修课教学特征

(一)新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结合形式不断创新。根据相关的250条数据分析,以及对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还是相当高的,6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7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很重要,在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成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建设符合主流价值的特色校园文化。我们看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并没有让传统文化消亡,新媒体具有包容性和快捷性,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多元途径。如关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出版物层出不穷,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网站在不断的开发,通过课件、动画及视频等形式加大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感、通过专题、论坛、博客等网络形式实现大学生与网络的互动交流,吸引大学生不断发现和挖掘传统文化,使之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黄山学院致力于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徽州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的建筑、艺术的设计等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安徽三联学院联合安徽省社科院、安大和中科大成立“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加强传统文化的收集、挖掘和研究。他设立了“竹稞大讲堂”请名家进学堂,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广大的学生对安徽文化的情感和自豪感;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处处渗透中医药文化元素,以“大药园”的思路规划设计学校的综合环境,将优秀传统文化物化、固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思修课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传统”教学中,将安庆的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与桐城派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以《论语》《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教育家为学生的宿舍和学校的道路命名等等,安徽诸多学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修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理念。

(二)新媒体下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是全国诸高校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通过数剧分析,我们看到92%以上的学生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61%以上的学生对当前本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满意的。75%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还应加以改进、创新,几乎所有的涉皖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本校新媒体的主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修课第一章《绪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统领和灵魂,他贯穿于整个思修课教学的全部环节中,也是当前国家致力于在全国推广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各高校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创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展现方式。

中国科技大学2014年毕业季,设计了一场“毕业戒指”为主题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合展播,其核心产品是一张直立打开的《吉米多维奇数学习题集》书缝中的戒指,透过光影投射,形成心型图案,旨在传播中科大“以人为本,关心学子”的价值观,一经推出,一周内以“中科大+毕业戒指”的百度搜索结果高达758万个网页。安庆师范学院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2014年,学校策划了举办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网络三修梦”,为主题的首届网络文化节,被引进网络微信社区,,点击人数超过60万;安徽师范大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试验平台,创立房枚名师工作室,丙辉名师工作室,真正使课堂成为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利用传统媒体启动校报电子化建设,编印的《师大故事》成为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安徽农业大学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9月为配合全国大中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学校启动了“寻找最美代言人”暨“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网上活动,15组“价值观体”微博10天内就产生了37.5万余人次的阅读量和865人次的转评量,等等。涉皖高校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新媒体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的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

(三)多部门联手借助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思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在课堂和某个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实现,这种教育模式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到来,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式微,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91%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他们的信息,73%的学生对来自于网络的负面舆论持观望态度,11%的学生格外重视,92%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般”或“不好”。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手机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发表空间,最能展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新媒介高校舆情的动态进行关注以及与大学生的良性平等互动,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媒体为学生提供的大量信息中也存在许多负面信息,以及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无所顾忌性,学生的失德行为,甚至违法的行为时与发生,多部门联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的必须。

中国科技大学正在组建新闻中心下属的全媒体中心,中心由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组建并管理借助中科大新闻网等传统媒体和中科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成以专兼职教工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媒体融合传播平台,加强舆情监管,防止网络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为迎合学生的关注程度,传播一些低俗、标题党等偏离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混乱;合肥工业大学推出“一体两翼三层次”的网络舆论阵地管理,即学校门户网站为主体、以新闻文化网和学子门户网站为两翼,三层次新媒体(校、院、班)发展的立体化、交互性的网络舆论平台,加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监督、分析和研判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打通两个舆论场,灵活运用新媒体的话语系,建立信息互联互动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权。安徽师范大学重视网络舆情研判,多篇舆情信息被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专刊》全文转载。安徽大学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的多存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网络评论员做好校园舆论导向工作,形成校—院—学生团体的新媒体的联动平台,促进学校新媒体的健康发展等等,实现校园多部门联动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涉皖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四、高校思修课教学舆论引导策略设计

高校思修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的课程,旨在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新媒体环境下为思修课程的学习能提供广阔的媒体素材,能让学生能感受媒体环境中更逼真的现场感受,同时在网络世界师生能实现更平等的互动,学生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看法,能自主的构建自己地道德和法律体系,能自主地创设自己的学习过程,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最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同时在平等的话语氛围中,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有必要对思修课教学实现顶端设计,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新媒体正确政治舆论导向。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是且长期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的教育阵地,“每日必网”“无时不网”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文件中批示强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事业,事关党在高校的大政方针和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目前敌对势力在不断地对我国进行干扰渗透,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和迫切,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体系,会诊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促进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切实负起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同时还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自觉地树立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意识,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的活动品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创新网上主题教育活动。根据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的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可能无法影响别人怎么去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P176-187)。在校园中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和感召力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布和新媒体互联互动的话语体系,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使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师生都学有榜样。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潮动向,培塑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凝聚师生的力量,积极壮大主流舆论,传播正能量,强化新媒体的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确保师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二)把握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和舆论引导时效性,构建新媒体实践舆情平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将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思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思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科学构成,特别注重从传统的课程备课的教学思路到现有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教育途径与教育教学手段的转变,实现从课堂到社会和生活的转变,这些教育理念的转变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网络教学与微博引导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自主接受学习和引导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设思修课的实践方式,设置实践教育的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深层互动和结合,借助新媒体大力宣传和舆情造势,实现对学校实践活动的准确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增强学校的美誉和影响力。

高校思修课要注意及时关注新媒体中传播的观众焦点问题和国内外舆论热点,将国内外重大政策和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及时准确抢占舆论引导的第一落脚点,第一时间将准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先声夺人,先入为主,避免一些突发的事件和网络不良信息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给学生最准确的网络重大事件的准确舆情分析,并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重大事件或政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或是对重大事件的跟踪调查、或是实现对重大事件的师生大讨论、或是主题演讲、或是主题新闻发布会等等,公开、透明、及时的发布相关信息,充分满足学生对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发展过程变化的信息的需求,把握好对学生舆论引导的先机,构建好新媒体下实践舆情的平台建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管理权和监管机制建设,实现对新媒体有效的舆情监管。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无顾忌和缺乏“慎独”精神,我们不难看到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出现失德甚至违法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行为的产生或是自己对自己的放纵,或是受网络舆论的蛊惑,或是从众心理的作祟……总之,网络环境给涉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带来巨大的挑战,涉皖某些高校为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制定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条例》《新媒体管理办法》等条例,建立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监控平台,同时建立了包括全体辅导员、学生网络骨干、学校党政工团思政干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确保了学校掌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这种做法应在涉皖其他高校积极推广,并延伸创新。

网络世界是学生能开放心灵的场所,涉皖各高校要统筹建好管理好学生特别关注的网络互动社区,要推进辅导员微博、思政教师微博及校园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利用QQ、微博及微信等学生常用的新媒体,让教师与学生实现真诚、平等的交流,用学生喜欢的交流语言与方式,有效的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工作。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绝不给违法的、有害的言论提供传播的空间。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迅速地捕捉学生思想动态偏向的危机苗头,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对舆情危机的预警与化险,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实现对新媒体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舆情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McCombs,M.E.&Shaw,D.L(1972).TheAgendaSettingFunctionofMassMedia[J].PublicOpinionQuarterly,36(Summer).

[责任编辑王占峰]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重点项目“基于精品课程模式下思想首先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2014jyxm5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汪四红(1972-),女,安徽安庆人,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124-04

猜你喜欢

新媒体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