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塔里的陌生女孩》的救赎主题谫谈

2016-04-13蒙巧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1363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原型批评救赎

蒙巧(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灯塔里的陌生女孩》的救赎主题谫谈

蒙巧
(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1363)

摘要:M.L.斯特德曼的作品在中国还处于引入阶段,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作品的文本翻译。对于小说的文本分析还是凤毛麟角。文章从原型批评视角切入,力图发现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使作品被掩盖的寓意得以呈现,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蕴和主题提供新的视角和空间。

关键词:M.L.斯特德曼;《灯塔里的陌生女孩》;原型批评;救赎

M.L.斯特德曼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在西澳洲长大,现居伦敦。《灯塔里的陌生女孩》是她的处女作,发表于2012年。小说一出版,就获得很大成功,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

《灯塔里的陌生女孩》写的是澳大利亚西南角的帕特吉乌斯小镇和小镇近海处的一座灯塔上发生于1914年澳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39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场与生命和爱有关的救赎故事。故事讲述的是退役后的英雄老兵汤姆·舍伯恩作为灯塔的看守人和他经历了三次流产的妻子伊莎贝尔捡到一个随船漂来的婴儿之前之后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个事件带给事件相关者的一系列的痛苦、挣扎与救赎的故事。

目前,国内学者对《灯塔里的陌生女孩》的研究还处于引入阶段,研究焦点主要是对原著的翻译。本文从原型批评视角切入,力图发现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使作品被掩盖的寓意得以呈现,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蕴和主题提供新的视角和空间。

一、救赎之原型意象

“救赎”主题是英语文学重要的母题和原型。斯特德曼在《灯塔里的陌生女孩》的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如光、灯塔、大海和木筏等,这些原型都是救赎母题的演变,贯穿了整个叙事结构,增强了小说的审美寓意,也为探寻文本的深层内涵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

“光”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原型意象,它包括各种光,但主要是“灯塔发出的光”。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是提坦神许珀里翁与忒亚之子,月女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兄弟,传说他每日乘着四匹火马所拉的日辇在天空中驰骋,从东至西,晨出晚没,令光明普照世界。所以,“光”可以象征温暖、爱与希望。《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经历战争与失去母亲之痛的汤姆,梦中经常会出现一盏灯,“它(灯)总是在那里转啊、转啊、转啊”“一直在召唤着他”[1](P10)。战争结束后,一直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汤姆,决定到杰纳斯一个孤岛上看守灯塔,试图忘却过去痛苦的记忆,找回内心的平静。“那一晚,他点了灯,走得很慢,检查得很仔细,就如同几千年前的那位祭司在法洛斯岛上-世界上第一座灯塔上所做的一样”[1](P36),灯塔的光柱“如剑一般劈开黑暗”[1](P37)。后来,汤姆内心在挣扎是否要把捡到的孩子送还给其生母时,是光给了他勇气,“[汤姆]然后望着那道光,它依然旋转着,坚定而执着”[1](P142)。光给了苦难与痛苦中的汤姆带来了希望,也给迷茫中的他指明了方向。正如伊莎贝尔所说:“暴风雨来了。风吹啊,吹啊,灯塔看守人把灯点上…天很黑,可看守人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有魔法般的灯光。”[1](P318)在小说的的最后,伊莎贝尔离世,留下孤独的汤姆独自一人回忆往昔,也是“光”给了晚年悲凉的汤姆带来了希望,“他望着大海渐渐沉入黑夜,清楚地知晓,那道光一定会再次出现”[1](P348)。这道光是已嫁为人妻的露西-格蕾丝的到来,也是汤姆对于人生真谛的领悟。

“灯塔”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古希腊神话中,希罗(Hero)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祭司,她与兰德尔(Leander)一见钟情,每当夜幕降临时,希罗点燃火炬,指引对岸的兰德尔泅水过来欢聚。有一次海上刮起狂风,火炬熄灭了,兰德尔泅水过海时因迷失方向不幸遇难。希罗悲痛欲绝,也投入水中,与情人同归于尽。从此之后,人们搭建了各种各样的灯塔,给黑暗中的船只和水手指引方向。因此,灯塔象征了光明、安全与希望,具有拯救的寓意。《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开篇就描述了灯塔对于拯救人类的重要意义:“仿佛是要赔罪似的,这个岛-杰纳斯岩-上有一座灯塔……为经过这里的船只保驾护航……她在那里,履行着她为拯救而生的使命”[1](P3)。同时,灯塔给人们带来犹如母亲般的安全感。正如灯塔的前任看守人所感叹,“经过这么多年,她(灯塔)还是那么美”,灯塔的景象“撼动了汤姆的心”,因为“它(灯塔)是如此挺拔修长,如此优雅动人”[1](P32-33)。很显然,灯塔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物体,而是被作者描述成了一个美丽的女性或者母亲,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在灯塔上,“汤姆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内心的平静”[1](P35),也只有在灯塔上,汤姆才“敢去想以后的生活,想他这些年从来不敢想的事情”[1](P57)。只有在灯塔上,汤姆才能从战争的阴影中慢慢走出了,重新拾取对生活的信心和期盼。灯塔救赎了很多海上出行的船只,也救赎了迷茫中的汤姆。

“大海”也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在希腊神话中,海神名为波塞冬(Poseidon),是天父宙斯的兄长,地位仅次于宙斯,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海洋深处他的灿烂夺目的金色宫殿里,海豚是象征波塞冬的圣兽,显示出海的宁静和波塞冬亲切的神性。但波塞冬的性格桀骜不驯,生性好斗,有呼风之术,并且能够掀起或是平息狂暴的大海。所以,大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象征着灾难,另一方象征着爱与宁静。《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开篇就描写了大海的两面性:“从岛的这一侧望出去,是烟波浩渺的海洋……海面是如此平静,仿佛静止一般,她(伊莎贝尔)甚至觉得自己能够踏上这蓝色的旅程,走向马达加斯加……而从岛的另一面往回看,海水波涛汹涌……仿佛在等待海浪最终冲击海港的时刻,好吞噬那些无辜的船只。”[1](P2-3)经历了三次流产的伊莎贝尔,亲身体会到命运的无情,只有面对平静和浩渺的大海,她内心才会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对于她而言,大海是爱与宁静的港湾。同样地,当弗兰克为了躲避在澳新军团日被醉酒的闹事者当做靶子攻击抱着小格蕾丝跳入大海中的划艇时,对他而言,大海承载着希望,也预示着灾难。大海夺去了弗兰克的生命,只有包裹严实的婴孩(格蕾丝)侥幸随船漂流,生命最终得以存活。

“船”是小说中的又一个重要原型意象。《圣经》中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了暴力和罪恶,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人类。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发大洪水时,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在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诺亚带着他的家人及动物进入了方舟,生命得以存活。因而,“舟”象征着拯救与希望。《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反复出现了“舟”的意象。首先是小说开篇中伴随着婴儿啼哭声而出现的小船,给刚刚经历三次流产的伊莎贝尔带来希望。其次是补给船迎风号,专门负责杰纳斯岩区域海岸线上所有灯站的物资补给、通讯等,像“一只令人信赖的牧羊犬”[1](P29),船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且给灯塔看守人带来了希望。再次是弗兰克情急之下跳进去的划艇。当弗兰克在澳新军团日被醉酒的闹事者当做靶子攻击时,他怀抱着小格蕾丝(后来的露西)“跳上他看得见的第一艘划艇,划出海去,划像安全”[1](P162)。在弗兰克眼里,划艇就是解救人于危难的希望之所。虽然后来由于暴风雨划艇倾覆,弗兰克溺亡,但最终划艇挽救了小格蕾丝的生命。另外,在对汉娜(格蕾丝生母)的描写中,也出现了船的意象。年轻的汤姆曾经在运兵船上拯救汉娜免于二等兵麦肯齐的凌辱,多年后她还清晰记得“在那艘船上,那个出手救了她的男人,如果不是他,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他的出现,让他一下就觉得安全了”[1](P272)。在汉娜眼里,船也是拯救和希望之所。

二、救赎之路

《圣经》中的救赎母题和原型在斯特德曼的小说中找到变体。在《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撒旦化身的大蛇的诱惑之下,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上帝发现后大发雷霆,把他们逐出天堂,惩罚他们从此后有生老病死,终身劳作,并背负负罪感。作为拯救,神之子耶稣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人类赎罪。《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汤姆和伊莎贝尔在自私欲望的诱惑下,犯下了谎报实情、私自埋葬弗兰克及私藏婴孩之罪,并从此失去了心灵的安宁,生活在内疚与不安中。因此,救赎成了小说中人物找回精神家园的重要出路。

斯特德曼开篇就通过女主人翁伊莎贝尔的话“请指引我远离诱惑,救赎我于邪恶”[1](P2)道出了救赎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以小女孩露西(译意为“光”)为代表的人物,体现了基督教核心的以大爱为基础的上帝之子耶稣的对人类的救赎模式。斯特德曼笔下的露西,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露西是跟着已溺亡的父亲弗兰克,随着一艘划艇飘流到岛上的,随身带着饰有“小天使浮雕图案”的银制摇铃[1](P107)。露西这位小天使,象征着拯救人类的“上帝之子”;随她而来的划艇,则象征着上帝的诺亚方舟,将解救人类于洪水的灾难。所以,露西的出现,将注定会救赎很多生活于痛苦与煎熬的人们。

首先,露西的到来,给正在为第三次流产而痛心和绝望的伊莎贝尔来带了希望。“她(伊莎贝尔)注视着婴儿的那双眼”“像是在看上帝的脸”;露西“找到了她,来到她的身边,面对着这样的生命,她是如此的卑微”[1](P91)。露西激发了伊莎贝尔的母性,使她决心留下这个被海水带来的生命,而她自己也因为露西的出现获得了新生,就“仿佛融入了另一个生命,像两大洋在此汇聚”[1](P92)。露西成为了伊莎贝尔生命中的灯塔,成了丧失三个孩子之后的她生活的所有希望。

其次,露西的到来,救赎了活在战争阴影下的汤姆·舍伯恩。躺在汤姆的臂弯里熟睡的露西,激发了他身上的人性与父爱,使得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小天使“也在渐渐走近他的内心”并“开始希望她永远属于那儿”[1](P116)。正如伊莎贝尔所言,战争使汤姆内心里的“有些角落仿佛被上了锁”“而露西来了之后,你变了”[1](P122)。

再次,露西的到来,也给遭受老年失子之痛的格蕾丝马克夫妇带来了慰藉。正如伊莎贝尔所坚信:“这个孩子不仅治好了她和汤姆,还扫去了笼罩在父母心头的阴霾。”[1](P130)露西的出现,比尔·格蕾丝马克“就仿佛获得了新生”,露西“让他找回了整个世界”[1](P130)。

另外,露西的到来,救赎了历经人生坎坷与心酸的塞普蒂默斯·波茨。早期生活的贫苦,白手起家的艰辛,妻子的早逝,养育子女的重任,老年目睹女儿家庭的不幸遭遇,使这位老者除了拥有金钱之外,对人生充满疑惑。露西的出现,使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不禁感叹:“你是我的救星,格蕾丝(露西生母为其取的名字),就是你!”[1](P329)

结语

《灯塔里的陌生女孩》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如光、灯塔、大海及木筏(船)等,这些意象一方面使斯特德曼的小说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另一方也驱使作家努力探索人类面对死亡和困境时救赎的可能性。以露西为代表的基督教的上帝之子的救赎模式,是对人类命运与苦难的关怀,是对死亡与超越进行的思考,这也为现代语境中那些失去信仰、绝望、颓废及沉沦的精神流浪汉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M.L.斯特德曼.灯塔里的陌生女孩[M].石靓亮,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占峰]

作者简介:蒙巧(1982-),女,贵州安顺人,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5-05-24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058-03

猜你喜欢

原型批评救赎
《原野》:生命意识与非理性意识的狂欢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以原型批评视角分析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解读
解析托尼·莫里森《苏拉》中大母神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