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高校人才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2016-04-13姚海燕储良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毕业生

姚海燕,储良卿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师范类高校人才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姚海燕,储良卿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随着各大师范类高校生源数量的增加,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专业水平、个人素质、环境适应能力、职业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此现象,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分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规划,以提高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师范生的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业生涯;竞争力;职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呈现日趋严峻的趋势。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本校以培养教师人才为主,就业方向单一,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受教育大众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专业能力脱节现象尤为严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对师范类高校人才如何如何树立专业目标、提升专业水平、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就业观、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对师范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形势的思考

社会上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铁饭碗”,工作较为轻松,收入来源稳定,社会福利有保障。对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的考生及家长来说,师范类专业比较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尤其是子女求安稳的心态及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师范院校成为许多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的首选。另外,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国家的支持和重视,招考制度的优越性及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也吸引了许多考生的眼光,师范专业从而成为热门专业。

虽然教师职业受到了社会、国家及家长学生的重视,但是,也正是因为师范类专业的受追捧度提高,各大综合性大学纷纷举办师范专业。而且加上我国师范类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过快,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迟缓和教师职业的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的态势,造成了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与此同时,因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师范类人才的整体专业性降低,需求市场的饱和也大大增加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师范生每年毕业人数高达60多万,而教育岗位的师资需求只有20多万,综合类大学的师范专业对教师岗位的输出人口达到了四分之一以上。

当然,从就业方向、就业对象的选择来说,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支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使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得到了缓解。但从总体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岗位仍然是日趋减少的,而且大部分的地方师范类毕业生的选择对象只能为县级中小学的教师岗位。毕业时的就业难,就业之后对所处单位的福利、待遇、所处环境不满意的增加,与师范生刚进校时的高期望值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心理落差值增加,从而对教师职业的失望值增加。

二、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探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充分结合自身的条件,确立贴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目标,并针对不足与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工作学习计划,并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条件分别实施行动,以此达到完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一般包括五个内容:一是对自己全面分析,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自我评估。二是分析内在职业环境,如人力资源需求,未来发展机会的分析,另外还要分析外在职业环境,如对职业环境有影响的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等。三是正确树立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全面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结合职业分析,全面了解职业所需的素质、能力,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要求。四是有针对性的制定职业规划执行方案和考核措施,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行动阻力等因素制定阶段性方案,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自我,提升综合能力。五是对职业规划目标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整,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评估修订,并适时恰当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执行路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知度的解析

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在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加之入学前的初高中阶段,学校并未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因此,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也不高。进入大学之后,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心理状态、性格品性认识较为模糊,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职业目标,仅凭自己对专业的一股热情、对专业就业方向的前景的发展去制定目标是非常片面的。制定的目标抽象不具体,缺少行动力,脱离实际,缺乏思考,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对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目前我国师范生的本科阶段的培养,主要接受的是师范类教育,其知识面主要受师范性的影响,是非常不全面的。现今我国对师范类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教师培养的方式,采用 “综合性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模式。这个模式是指在综合性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本科毕业后就可以申请教育学硕士,这种培养模式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较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学生在接受专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在经过两年左右教育硕士方向的培养,从而掌握实际的从教能力,使学生由专业人才变成职业人才。而且经过研究调查,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容易适应和胜任社会上复杂的职业岗位。但是,从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由于师范类专业的热门程度过高,专业考生的不断增加,政府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只放在对本科招生规模的减少及对研究生教育(教育学硕士)的扩招上。而生源的质量、教育体系与模式的改革并未受到太高的关注。而且从考生角度出发,很多学生攻读教育学硕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从教,而是为了更高的学历。压缩本科生、扩招硕士生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教育硕士生越来越大众性,而他们的职业性却未培养到位。并未解决内涵、实质性的问题。另外,在师范类本科的教育层面上来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依据中小学开设的课程专业来设置培养方向、学习专业,目标锁定在基础教育所需要单科师资上。在校的课程学习,学科门类过于单一,没有体现出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特点,人才能力的培养也不全面。通常来讲,我国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入学后前两年的对公共课、专业课、教育课的学习,学习内容比较杂、方向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对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压力很大,容易分不清主次,处理不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阶段是一年的专业课学习,是指对本专业的课程强化。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提高专业水平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模模糊糊,只管学好眼前,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性最弱。第三个阶段是最后一年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学生与各大院校或者社会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到社会上自主实践,前几个阶段的职业规划方向不确定性就体现出来了。好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简历遍地撒,哪个单位待遇好,福利高就去哪个,结果实习几年转正式之后发现对自己的职业岗位并不热爱,这样的应聘顺序本末倒置,不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究其原因,还是在我国本科阶段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上,这种培育模式是以“综合性能力培养——专业性能力的加强——社会自主实践成果的完成”为主线。使得教学内容与教育实践能力脱节,使得培养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体实践能力缺乏,知识结构不完整,从教能力不强。

三、对师范类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要求

1.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从高校教育意识角度出发,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意义和重要性。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从职业定位到就业指导,构建一整套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出发,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专业学习特点、具体环境情况,建立一套全程的、科学的教育辅导体系。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安排上,要把每一学年充分利用起来。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大学生活、行动导向、活动计划中,甚至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工作,乃至将来的人生道路都将造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具体计划安排来讲,学校在大一学年应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初步认识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经验介绍等渠道,教育启发学生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第二第三学年应着重加强学生的目标性、职业性,课程教育与相关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初步探求社会的市场需求,完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学校在课程比重要适度加强,理论课程知道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等原则,教学计划设计上要丰富多彩,创新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大四学年是学生职业性的成熟阶段,学校应做好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学生认清楚职业生涯规划和做出正确科学的职业选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前两个阶段学习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转化为就业指导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建设

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本体来说,加强辅导教师的建设,构建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团队,是非常有必要且紧迫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任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并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与学生的交互中去。这就需要这个团队人员相对稳定,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业指导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学校方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培训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确保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与正规性。

3.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建设

从高校在毕业生中扮演的角色来说,要做好一个服务者,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拓展网络服务功能,为毕业生提供有效、丰富、全面的就业信息。课程方面,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技能培训如面试技巧、交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各个正规企业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打开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窗口和渠道,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从而达到职业规划预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三)对师范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

制定新型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专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教师职业能力的合格的新型教师力量。提高教师专业标准,建立高校与各大中小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模式,能让他们较快的适应社会各类岗位,更快融入到社会大环境当中,从而全面提高师范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的关系

结合实际专业改革培养模式,师范类各学院应该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借助各自专业学科的优势,探索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鼓励师范生专业研习、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从而提升师范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教师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1)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方向为培养方向,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而言,要求学生整体素质与综合水平较高,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硬,其定位为培养高级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区别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加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切实解决经济社会的实际用人、缺人问题。在培养目的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其培养模式目的性准确、目标性明确,优越性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作为各大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导。

(2)复合型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为基础知识过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师范生提供第二专业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师范生的全方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思维能力较强,发展角度多种多样。高校应鼓励在更多的学科专业中实施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维构建,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持续力,以便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交际、识别问题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学生对社会职业岗位、职业需求的广泛性的适应性。

(3)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富有冒险精神,且具有实践活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非同常人的灵感。师范类教育的本科阶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反应能力较快、联系能力较强、思想观念较新、容易发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较强,高校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坚持把观念创新放在主要位置,培养勇于创新、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有利条件。现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也应当是多元化的。高校应加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教师、多学科专门人才和勇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1]李想.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1-142.

[2]曲倩劼.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5):331-333.

[3]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72-74.

[4]尹忠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9-220.

[5]刘甜甜,张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34-136.

编辑:崔月华

Cultivation of Talents’Career Planning Ability in Normal Universities

YAO Haiyan,CHU Liangqing
(College of music and dance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city in anhui province,Fuyang Anhui 236041)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quirements for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professional level,personal quality,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under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Focusing on such a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planning,this article i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normal students'successful employment.

career;competitiveness;professional ability

G64

:A

:2095-7327(2016)-09-0181-04

姚海燕(1981-),女,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校级教研课题(项目编号:2013JYXM27)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音乐教师培养与艺术实践研究——基于音乐学院艺术实践的思考”;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4FSZJ02)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专项课题“高校本科生职业生涯辅导实效性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4SK030)“皖北传统乡土艺术资源的现代价值转换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毕业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